王佺
摘要:成本核算是企業(yè)經營管理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核算過程所提供的數據,為推動企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和確定正確的經營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和保障,從一個側面直觀反映出企業(yè)經營管理水平的好壞。伴隨我國市場經濟日益完善,市場競爭日趨嚴峻,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它是直接影響企業(yè)經濟效益實現的重要因素。出版社作為一個轉企改制的特殊行業(yè),如何進行成本核算就顯得尤為重要?;诖耍疚脑谡J識出版社成本核算的基礎上,總結版社會計成本核算的步驟,并對出版社會計成本核算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出版社 成本 核算方法
一、出版社成本核算概述
財政部于2013年8月下發(fā)《關于印發(fā)《企業(yè)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的通知》,其中對文化企業(yè)的成本核算對象;成本核算項目和范圍;產品成本歸集、分配和結轉做了全面規(guī)定。出版社作為文化企業(yè)的一種,必須在2014年1月1日起,按照此制度全面修改完善產品成本核算,為企業(yè)財務數據全面、真實、完整地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基礎依據,同時通過合法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以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fā)展。
(一)出版成本的概念
出版成本是指出版社投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這些投入可以為出版社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從產品形成過程看,出版社成本項目分為開發(fā)成本和制作成本,開發(fā)成本只指從選題策劃到正式生產制作所經歷的一系列過程,包括信息收集、策劃、市場調研、選題論證、立項等階段發(fā)生的各項費用;制作成本則包括產品內容制作和物資形態(tài)的制作階段的各項費用開支。從成本費用歸集角度看出版社的成本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由某一成本核算對象承擔的費用,如直接材料費、印刷費、審稿費、編輯費和稿酬等,這些都可以清楚地知道是為哪個選題發(fā)生的,因此都跟明確的計入某個選題,成為該選題所最終形成的產品的成本。而間接費用是指由幾個成本核算對象共同負擔的費用,如辦公費用、資料費、水電費等,應當選擇人員比例、工時比例、材料耗用比例等合理的分配標準分配計入成本核算對象成本,讓每一個品種擔負的成本更加合理、準確。
(二)出版成本核算的概念
所謂成本核算,就是對生產運營產生的各項費用以及產品成本進行的核算。在出版社會計成本核算工作中,首先應該對生產運營費用進行審核,了解費用的產生是否合理,是否應該納入產品成本中,以此管理和控制生產運營的各項費用以及產品成本。其次,對每一種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進行計算,為管理成本提供依據。
(三)出版成本核算的內容
對出版社生產運營中的各項費用進行記錄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內容,它也是開展成本核算的基礎性工作。在信息技術得到迅速普及的今天,歸集費用這項成本核算的基本內容,通過電算化技術就可以圓滿完成,用戶將自己的要求傳達給計算機后,計算機可以自動對各項費用進行歸集。而對各項編錄費用進行分配就有一定的難度,分配的標準、方法決定了分配是否合理。不同的分配方法將產生不同的核算結果,并且存在較大的差異。
二、出版社會計成本核算的步驟
出版社會計成本核算的流程,可以總結為如下幾步:第一,財務人員根據成本核算的具體要求,從已經開出選題申請單的書目中,將本期應該核算的書目列出來,形成核算書目單;第二,根據已經選擇的書目,對這些圖書產生的費用進行歸集;第三,根據歸集的結果,對每個品種產生的每一項費用進行分析,如果某項費用還沒有發(fā)生,則根據生產費用暫估的相關標準,對該項目的費用進行預估。預估費用滿足權責發(fā)生制的要求,但是如果生產人員對產品的價格、生產工藝等缺乏了解,可能導致預提費用不準確;第四,根據本期產生的各項經費,對每一種產品編錄的費用進行分配。可以將核算編錄費用分為四個步驟:對于具體出版物品種編錄費用的核算,可以將其自動劃歸到生產成本中;對于編輯室費用的核算,可以將費用分攤到編輯室的每個出版物品種中;對于編輯部門、分社各項費用的核算,可以將費用分攤到部門、分社的出版物品種中;對于整個出版社的費用核算,可以分攤到所有出版物的品種中;最后,對已經完工的產品以及單位產品的成本進行核算,并對完工的產品進行結轉。
三、會計成本核算的電算化操作方法
出版社如何更好地適應會計制度的變化,全面掌握并操作復雜的出版成本核算流程,在現代化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人腦與電腦合一的電算化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便利。
首先,我們可以將成本核算步驟中的審稿費等二級核算項目劃定在一個范圍內。這個范圍可以適當放寬,如按照上年度每個成本項目在總結轉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進行設置,也可以根據出版物的性質來設置常規(guī)值。將所有成本項目的范圍設定好之后,系統(tǒng)只識別已經設定范圍并且有數值的出版物,然后根據出版物的營銷情況對銷售成本進行自動結轉。
其次,對于在一定范圍內沒有數值的成本項目,可以對其生產成本進行自動預估。這個時候可以按照合同價進行,也可以按照成本項目在總結轉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來計提。預估成本后點擊相應出版物的代號,系統(tǒng)會對計提成本進行自動判斷,確定計提是否準確,并做好會計記錄。
最后,設立統(tǒng)一的出版社財務軟件與發(fā)行軟件平臺,堅持一書一號的原則,并要求出版社的各級領導、管理人員以及業(yè)務人員等,及時了解并收集各自領域的信息與資料,實時了解市場動態(tài),通過準確的判斷調整出版思路,以此為出版社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益。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簡化財務流程,解放更多的勞動力。
四、結束語
做好出版社的成本核算不僅是財務人員的職責,也需要出版社各個部門的支持與配合,需要出版社的嚴格、規(guī)范的內部管理。通過客觀、全面、公正的出版成本核算,可以為出版社各部門的績效考核提供參考,以此提高出版社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企業(yè)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財會[2013]17號
[2]胡景明.項目管理在圖書核算中的應用[J].新聞出版交流,2010
[3]張悅.運用電算化手段加強預算控制和成本核算[J].現代電視技術,2010
[4]王黎鳴.電算化條件下的企業(yè)成本管理[J].市場周刊,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