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慢性病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它與膳食結(jié)構(gòu)和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在膳食因素中,油脂攝入量不合理及用油方法不當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
誤區(qū)1:油多炒菜香
用適量的油炒菜可以使菜色澤鮮艷,味道鮮美可口,促進食欲,故許多人喜歡多放些油。殊不知,油脂攝入過多可導致肥胖,并使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癌癥的發(fā)病率升高。當人吃油過量時,由于脂肪不溶于水,在細胞內(nèi)不與水結(jié)合而以脂粒形式大量儲存,容易導致肥胖。同時,動物脂肪中有大量膽固醇,當其動態(tài)平衡失調(diào)后,就會使膽固醇堆積于組織,尤其是動脈壁中,造成高血脂,最終還可能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高脂肪飲食也會使結(jié)腸癌、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增加。故在“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中,提出每人每日食用油25克。因此,日常飲食中應以清淡少油為宜。
誤區(qū)2:不吃油可減肥
有些人盲目減肥,長期拒絕攝入油脂,導致疾病纏身。人長時間不吃油脂或含油脂性的食物,會出現(xiàn)以下狀況:1.必需脂肪酸缺乏,如亞油酸、亞麻酸等。它是人體內(nèi)必需的物質(zhì),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須從含有脂肪的油脂或食物中攝取。2.磷脂、膽固醇缺乏。3.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只能溶于脂肪內(nèi)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zhì)都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zhì)。因此,油雖不能多吃,但也不能不吃,關鍵在于適量。
誤區(qū)3:動物油更有營養(yǎng)
人們認為動物油口感好,燒出的菜潤滑光澤,營養(yǎng)價值也比較高。油的營養(yǎng)價值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二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據(jù)研究分析,植物油所含二者的量都高于動物油,所以它的營養(yǎng)價值更高。必需脂肪酸是指人體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脂肪酸。豆油、花生油、菜子油、香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均富含必需脂肪酸,能促進人體發(fā)育,維持皮膚和毛細血管的健康,防止膽固醇在動脈壁上沉積,有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泄,降低血液膽固醇的濃度并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油中不飽和脂肪酸越多,其溶點越低,越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故做菜多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利大于弊。
誤區(qū)4:永遠告別動物油
人們認為吃動物油易引發(fā)冠心病、肥胖癥等,因而青睞植物油,其實這很片面。動物油(魚油除外)含飽和性脂肪酸,易導致動脈硬化,但它又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nèi)動脈營養(yǎng)與結(jié)構(gòu)狀況、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豬油等作為脂質(zhì)還具有構(gòu)成人體飽腹感和保護皮膚與維持體溫,保護和固定臟器等功能。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nèi)過氧化物增加,過氧化物與人體蛋白質(zhì)結(jié)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會促使人衰老。此外過氧化物增加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jié)腸癌發(fā)病率。過氧化物還會在血管壁、肝臟、腦細胞上形成,引起動脈硬化、肝硬化、腦血栓等疾病。正確的吃法是植物油、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動植物油混吃還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止動脈硬化有利。所以用動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長補短。
誤區(qū)5:橄欖油營養(yǎng)價值高
橄欖油可以軟化血管,對心腦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還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預防癌癥和老年失憶癥等。橄欖油還能促進上皮組織的生長,可用于燒傷燙傷的創(chuàng)面保護,而且不留疤痕。橄欖油的維生素含量是食用油里最高的,它所含的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也是其他油不可替代的。盡管如此,也不能單吃橄欖油,因為每一種植物油都有其獨特之處,因此,最好的選擇是各種油換著吃。
誤區(qū)6:精煉才是植物油質(zhì)量的保證
提煉(包括精煉和脫臭)過程可以去掉植物難聞的氣味,還能去掉由于保存不當而進入種子中的有毒物質(zhì)。但是在去除這些雜質(zhì)的同時,維生素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zhì)也隨之失去了。
誤區(qū)7:標有不含膽固醇字樣的油才是好油
不含膽固醇只不過是一個廣告用語而已。在植物油里原則上是不可能沒有膽固醇的。在生物化學中,膽固醇及其衍生物質(zhì)是構(gòu)成一切機體結(jié)構(gòu)的基本成分。動物對它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對植物也不是完全沒有用。在精煉植物油的過程中,膽固醇不可能從油脂中被去掉。但是,植物油中的膽固醇含量與豬油和黃油相比,其數(shù)值還是很低的,動物油的膽固醇含量大概是植物油的10~25倍左右。即使這樣,也不能說植物油中完全不含膽固醇。
誤區(qū)8:高溫炒菜
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用高溫爆炒,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用高溫油炒菜不但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還會在熱炒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zhì)。
誤區(qū)9:煎炸油反復用
有些人常把煎炸過食物的油反復用。殊不知,經(jīng)過多次高溫加熱的油,不僅營養(yǎng)價值銳減,甚至會產(chǎn)生毒副作用。醫(yī)學研究證明,當油溫達到250℃~300℃時對人體會產(chǎn)生毒害作用,如肝腫大、肝功能損害甚至致癌。因此,經(jīng)過高溫加熱的油不能反復使用。
誤區(qū)10:長期食用單一品種的植物性食用油或動物性食用油
現(xiàn)在,很多家庭長年使用單一品種的食用油。正確的用油方法是炒不同的菜時應選用不同品種的食用油,如炒豬肉時應盡量使用植物性食用油中的色拉油,而炒牛肉時則應使用植物性食用油中的豆油,以使營養(yǎng)能夠更好的被人體吸收。此外,不同的植物油含有不同成分的脂肪酸,變換使用方可滿足人體對脂肪酸的平衡需要,也可使食用油的營養(yǎng)得到充分釋放。
誤區(qū)11:血脂過高的人(或肥胖癥患者)與健康人使用一樣的食用油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血脂過高的人(或肥胖癥患者)和正常人一樣吃食用油,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血脂、體重正常的人總用油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5克,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異常的人群、肥胖人群、有肥胖相關疾病的人群或有肥胖家史的人群,每人每天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且應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植物性食用油,否則會加大其血脂的濃度(或肥胖程度),引發(fā)各種疾病。
【編輯:遲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