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錚
對引領社會進步、形成道德風尚、培育和塑造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價值取向而言,榜樣的力量無疑是巨大的。我國的榜樣教育曾經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取得過輝煌的成績,滋養(yǎng)了幾代人的精神家園。但是隨著當代中國社會發(fā)生的深刻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思想意識的多元化、接受渠道的多樣化、選擇取向的實用化和價值觀念的世俗化,使今天的榜樣教育面臨著不容回避的挑戰(zhàn)。通過對榜樣教育的理性探究,使大眾在充滿迷茫與誘惑的時代,走出彷徨與失落,做到從容自信、堅定自勵,依然愿意在榜樣的引領下去“仰望星空”,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國的榜樣教育曾經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取得過輝煌的成績,滋養(yǎng)了幾代人的精神家園。但是隨著當代中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所引發(fā)的人們思想形態(tài)和思想觀念的變化,使今天的榜樣教育面臨著不容回避的挑戰(zhàn)。榜樣教育能否走出自身形象高大化、種類單一化、傳播概念化、權益邊緣化、價值空泛化的窘境,本文通過對當代中國榜樣教育在人性觀、生命觀、幸福觀、成功觀四個要素的探究,力求使大眾在充滿迷茫與誘惑的時代,走出彷徨與失落,做到從容自信、堅定自勵,依然愿意在榜樣的引領下去“仰望星空”。
榜樣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好人”,即道德層面的榜樣;有的是“成功人士”,即事業(yè)發(fā)展方面的榜樣;有的則是生活幸福的榜樣。各種榜樣在自身出類拔萃的領域里體現(xiàn)的都是特定社會發(fā)展階段和社會環(huán)境下,主流社會價值觀所公認的標桿。筆者將從榜樣教育如何做人即人性觀,如何看待生命即生命觀,如何做事即成功觀,如何追求自身的幸福即幸福觀,四個要素對當代中國的榜樣教育進行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榜樣教育的人性觀
過去的時代里,我國評價體系呈現(xiàn)典型的二元論:即非好即壞;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很少看到中間的灰色地帶。大家分析任何一個人物之前首先判斷的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任何時代與社會中,好人會成為學習的榜樣,壞人會成為懲戒的榜樣。我們都想當好人,沒人想當壞人。但是根據(jù)這種簡單劃分出來的好人和壞人,“壞人”必須得從頭頂爛到腳心,窮兇極惡;“好人”必須是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完人。這樣的榜樣教育給受教育者的潛在影響是,如果想要做一個好人,那么一點壞事都不能做,甚至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惡念;而壞人,則沒有任何優(yōu)點、沒有任何長處,即使存在優(yōu)點或長處,也是要用來做壞事的,是別有用心的。
在這種“不好即壞”的二元論人性觀下,榜樣教育會出現(xiàn)兩種問題:第一,榜樣教育徹底丑化“壞人”;第二,對“好人”的無限美好化。榜樣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樹立一種能夠為社會上大多數(shù)人所能接受、甚至能主動學習借鑒的標準,猶如一桿秤中的秤砣。如果秤砣本身存在問題的話,這桿秤等于廢了。同理,當榜樣教育選擇了錯誤的標準時,榜樣教育的影響猶如那桿秤一樣,只會適得其反,對良好社會氛圍的營造則是有害無利。
人性本身是復雜的,不會是只有簡單的好壞之分,在好與壞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交叉地帶,在白與黑之間混雜著大片的灰色區(qū)域。只有正視這一點,才能做到客觀認識人性,客觀認識世界,我們的榜樣教育在人性觀的樹立上才不會誤入歧途。只有如此,人們不論在看待他人還是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上,才不會走入誤區(qū)。
二、榜樣教育的生命觀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奧斯特洛夫斯基塑造的保爾·柯察金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榜樣。通過這位曾經家喻戶曉的英雄之口,他這樣概括生命的意義: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p>
這段話,短小精悍,包含了很多人為之奮斗終生的信念與決心??梢哉f它是榜樣教育對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影響頗深的一段話。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的普及,人們的理性觀念逐漸加深,個人意識也開始覺醒,人們更加關注個人與家庭的幸福與美滿。曾經不容置疑的真理,隨著人們獨立意識和理性腳步的成長,開始受到質疑。
在生命觀的宣傳教育里,傳統(tǒng)上的榜樣教育重點著墨于“舍小家,為大家”。筆者不否認過去的榜樣教育里人生的價值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付出了什么;人生的意義不在于自己得到寫什么,而在于自己為國家、為社會奉獻了什么。但是人活一世,總會有一些屬于自己的東西,在不損害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下,為什么不能多提倡追求一下個人的理想,追求一下生命的質量呢?
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相對單一化,往往將榜樣樹立成“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拉大了榜樣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既然人們開始崇尚個性、自由,榜樣教育就要順應這種潮流,做出相應的調整。榜樣教育應該擯棄一些表面性的東西,多追求一些深處的共性,讓我們的“榜樣”更接地氣一些,更貼近生活,貼近身邊的人。讓人們意識到,“榜樣”離我們并不遠,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你也能夠成為榜樣。
三、榜樣教育的幸福觀
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里,總是把個人幸福與國家利益分割開來。“幸?!币馕吨鵂奚鼈€人,“幸?!币馕吨瞰I自己。正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說的那樣----“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類最偉大的事業(yè)----為人類解放的事業(yè)而奮斗”。過去的榜樣教育中,很少有人提到過個人利益的索取,很少有人提到個人幸福的追求,而今天的榜樣教育的幸福觀應該將個人的幸福與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榜樣教育中追求的個人幸福應該屬于個人的一種權利。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從功利主義的角度指出:“除了幸福,事實上不存在其他任何被渴望的東西?!辟M爾巴哈在其《幸福論》中也指出:“一切有生命和愛的動物、一切生存著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動就是對幸福的追求,人的任何一種追求都是對幸福的追求。”
如果榜樣能夠帶給人們幸福,相信沒人會拒絕向榜樣學習。榜樣教育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先告訴大眾如何靠近幸福,如何獲得幸福。在今天的社會轉型時期,幾乎每個人的個人意識與主體意識都大大提升,沒人愿意務虛名而求實禍。必須要注意要將把個人的幸福作為重要的切入口,讓人們能夠在學習塑造的榜樣中得到幸福。否則,離開個人幸福去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實現(xiàn),這樣的榜樣教育確實很難說服大眾。
榜樣教育中的幸福觀應該將個人的幸福與國家的利益緊密相連,實現(xiàn)“中國夢”“我的夢”。一方面?zhèn)€人的幸福是來源于社會的幸福、國家的穩(wěn)定,另一方面?zhèn)€人的幸福也是實現(xiàn)社會的幸福、國家的強大的基礎。國家的穩(wěn)定、社會的有序發(fā)展決定著個人幸福的實現(xiàn),個人幸福更是由國家和社會的福祉轉化而來的。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的“五四青年節(jié)”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xiàn)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習近平強調,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自我的青春夢想。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的“北大師生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青春詩會”中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
四、榜樣教育的成功觀
在社會轉型時期的背景下,榜樣教育的成功觀存在下述不足之處:
榜樣教育中對成功觀的關注遠遠不夠。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指出,對成功的渴望與需要深深隱藏在人的靈魂之中。人有一種內在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成功是自我實現(xiàn)的外在形式。榜樣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激發(fā)主體情感,以激起主體對榜樣的模仿與追求。這種追求表現(xiàn)為對榜樣人物、榜樣事件的學習,事實上則是對成功的追求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一點往往為傳統(tǒng)榜樣教育所忽視。
時代在發(fā)展,榜樣教育也一樣需要發(fā)展,今天的榜樣可能與以往有些不同,否則,榜樣就會永遠帶著過去的味道,與今天的人們生活存在著巨大的距離。你不能說他不好,但是你很難向他學習。因此,樹立一些主流社會認可的成功人士,向受眾明確指出取得成功的一些潛在的信息,或許會激發(fā)起他們內在的更多力量。
成功榜樣中的隱性理解。許多成功榜樣在教育人們如何獲得事業(yè)成功時,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們對榜樣的隱性理解。簡單地說,一個榜樣的樹立者希望人們從中學到的是勤奮,但人們可能吸取到“機遇”的作用。即一個榜樣在不同的讀者那里,意義可能是不同的。這一點對于成功榜樣的樹立是有意義的。他們應該注意到更多的解讀可能性。因為任何解讀都可能影響到人們的行為選擇。還有一個問題是對失敗的誤解。一般來說,榜樣教育引導人們走向應該成功,向往成功,否定失敗。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失敗是正常的情況,那些認為榜樣只是成功而沒有失敗的教育者是不客觀的。
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復雜,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更重要的是,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再加上人們的理性思考能力在提高,盲目學習榜樣的狀況成為歷史。因此,榜樣教育不僅要創(chuàng)新形式與增加種類,更要拓展視野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榜樣教育概念,使其能夠滿足人們的不同層次的需要,為不同的人們提供可以借鑒的精神養(yǎng)料。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網(wǎng)絡:
[1] 新華網(wǎng).新華時政.習近平: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5/c_124663742.htm
[2] 新華網(wǎng).高層.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期刊:
[3]張茹粉.榜樣教育的理性訴求.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
[4]馮培.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變革.北京教育(德育),2011
[5]馮培.提升人格魅力-增進組織認同-有效實現(xiàn)大學主流文化的價值引領.北京教育(德育),2011
[6] 李湘君、劉利才.當代學校榜樣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思考.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
圖書:
[7]張耀燦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6
[8]陳萬柏、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A·班杜拉著林穎譯.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上、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0]古斯塔夫·勒龐著馮克利譯.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11]石剛.李麗娜.核心價值面面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12]李芳.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
[13]尼·奧斯特洛夫斯基著曹縵西、王志棣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譯林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