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著名佛造像鑒定家金申先生的畫展——《動與靜——奔馬與禪僧》畫展在北京萬壽寺內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辦,此次畫展展出了金申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百余幅作品,題材以奔馬與神僧為主。開幕式當天,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畫家胡勃、范揚、賈廣建、劉寶平、劉兆平、齊友昌和鑒定家金運昌、王敬之等出席,著名畫家范揚、國學家白化文、美術理論家付京生在開幕式上講話。開幕式還吸引了很多藝術界朋友、媒體朋友前來祝賀。
畫家簡介
金申,回族,北京人,“文革”中到內蒙古上山下鄉(xiāng),后畢業(yè)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系本科。1987-1992年在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成城大學研究佛教考古五年。1996年7月調入中國藝術研究院?,F(xiàn)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佛像專家。著作有《中國歷代紀年佛像圖典》《佛教雕刻名品圖錄》《佛像的鑒定與收藏》《佛像的系譜》(譯作)、《歷代佛像真?zhèn)舞b定》《西藏的寺廟與佛像》《海外及港臺藏歷代佛像》《金申趣談古代佛像》、論文集《佛教美術叢考》(第一、第二輯)等二十余部,二百余萬字。多次為國家文物局舉辦的培訓班和海內外高等院校講授佛教文物考古,為國內外公私博物館鑒定佛像。多年致力于佛教美術史和佛教圖像學研究,成績顯著。在佛教文物鑒定方面,尤有獨特功力。
近年來重整舊業(yè),喜畫禪僧及草原題材,畫風獨樹一幟。
自序
我從小酷喜畫畫,真下了苦功。畫累了就喜歡看文史書,結果書越看越多,畫越畫越少。大學美術專業(yè)畢業(yè)后,沒干本行,反而搞了幾十年文物考古,特別是在佛教美術史和佛像鑒定方面被人所承認。美術扔了幾十年,有時候看見別人畫畫就手癢。
近年來經(jīng)常身不由己地參加各種聚會,文人們都喜歡舞文弄墨,我也逢場作戲,故技重操,畫些所謂的迭摩面壁之類的禪畫。說起來還應該是受了日本畫家的啟發(fā)。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在日本搞研究期間,才發(fā)現(xiàn)日本畫家特別是鐮倉時代也即相當中國的宋元時代日本有很多出色的畫家都喜歡畫《達摩面壁》《慧可斷臂》《釋迦出山》之類的禪宗題材的水墨畫。當然,毫無疑問這類題材是隨著中國佛教傳入日本帶去的,并且這類題材也是中國畫家最先創(chuàng)作的。例如,中國的梁楷所畫的禪宗畫就對日本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明清的畫家陳洪綬、丁云鵬、丁觀鵬、金農乃至近代的王一亭等等雖然也畫了許多佛教題材的水墨畫,但并沒有被人稱為禪畫家,禪宗畫在中國似乎也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題材。倒是日本畫家偏愛這類題材,畫家和畫作在日本成了氣候,禪宗題材的畫展、研討會、專門的研究者都不少,學術著作和精裝的大圖錄在日本的圖書館也占有一席之地。此外還有中國傳去的茶道、花道在日本也依然流行不衰,反倒是祖庭中國這些都失傳了。我常畫的,無外乎還是禪定僧人和牧馬,不為迎合市場,只圖直抒胸臆。靜者萬念俱空,洗心滌慮,參悟人生之真諦。動者灑脫痛快,無所畏懼,做人之真面目。即做人非如枯木朽灰,瞻前顧后,佯裝木訥,毫無真趣:又非舉止粗俗,胸無點墨,虛張聲勢。柔中有剛,剛柔相濟,世人無幾矣。
甲午春節(jié) 金申于北京萬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