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遇到這種朋友,明明心里非常反感做某一件事,但大家都在做,怕被人家說,就壓抑著反感,順從著做了。
根源;市場經濟的偉力 (嚴春友 學者)
經過改革開放,現在國人觀念已發(fā)生巨大變化。當時有些做法說法,現在看來很可笑;現在很多平常的說法做法,在當初問題很嚴重。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變化?重要原因是市場經濟的力量。市場經濟具有消解道德的危險,同時也具有解構宏大權力和孕育人道精神的力量。市場經濟中,人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欲望的作用是雙重的,一方面會沖擊道德底線,另一方面又引發(fā)個體價值發(fā)現。人們追求欲望滿足的過程是自我實現的過程。市場經濟會把人和社會拉向關注個體價值這一維度,那些與之相悖的東西不再有市場,政治話語也便遠離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
市場經濟第一個階段一般都具有“惡”的特征,但真正的市場經濟一定是有規(guī)則的經濟。因而,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人們?yōu)樽非罄孀畲蠡膶崿F,定會建立有利于利益最大化和具有長久、穩(wěn)定保證的法治社會。對多元化價值觀念認同的同時,又形成一些共同觀念,如獨立、民主、自由、法治、個性發(fā)展等。我們這個社會已經具備進入現代的觀念基礎。
省思:人需要阿自我啟蒙 (資中筠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原所長)
理念對人行為的影響,有時會超出我們的想象。我算是明白了,但是還有好多人至今沒明白過來。我的同代人中,很多對社會一些不好現象,比如受賄腐敗,很憤慨,但是他們還是覺得整個體系不能輕易否定。
我覺得,順從是有心理基礎的,在任何年代都一樣。我在生活中遇到這種朋友,明明心里非常反感做某一件事,但大家都在做,怕被人家說,就壓抑著反感,順從著做了。社會生活中很多層面,對不正義不道德的事情,大家選擇合作或順從或默認,不加抵抗,除了權力的逼迫,也是從眾心理在作祟,在一種類似輿論的壓力下放棄抵抗,不敢特立獨行。
人需要自我啟蒙。在回歸自我之前,我也曾一度迷失我心。這個是一言難盡的。我當時是很幼稚的,對官方宣傳深信不疑。到“文革”中期才覺醒過來,開始有所懷疑,開始對某些做法消極抵制。
在我自己覺醒后,我就堅守自己底線,遇到一些事情堅持消極不合作的姿態(tài),不做對不起良心的事。明白和不明白是不一樣的,有些事情其實可以做到,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所以我說,人是需要自我啟蒙的。
范例:變負福利為正福利 (秦暉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要使社會進步,就必須同時存在高調訴求和低調訴求。低調訴求是我有平庸的權利,別人不能強迫我高尚。高調訴求是說,正是為了讓所有人都有平庸的權利,有的人就要有高調訴求。所謂自由秩序,無非是每個人都可以信什么,也可以不信什么,每個人都可以高尚或平庸地活著。
所以我說:高調再高,茍能律己,慎勿律人,高亦無害;低調再低,若能持守,不逾底線,低又何妨?所謂不逾底線,就是你不能太低。一個人平庸、自利是可以的,但不能害人。交易是正常的,但搶劫是不正常的。一個正常社會,應該鼓勵慈善,保障交易,禁止搶劫。鼓勵慈善就是利他,但只能是自愿的,你不能要求別人去為什么東西而奉獻。如果你自己要奉獻,那肯定是高尚的。但如果你要求別人,性質就完全變了。
正常社會應該是人們有權利利己,沒權利害人。簡單講,就是贊揚慈善;允許和承認交換;禁止搶劫。連搶劫都不制止,社會就沒底線了。如果硬要求別人慈善,那慈善就沒有了。慈善是權利,不是義務。如果我不做慈善就受指責,那不是慈善,是納稅。只有納稅才是我不能不納的。
中國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改變負福利狀況,把負福利變成正福利。從數學角度看,先要經過零福利這道坎兒。零福利不是無福利,而是說福利要變成對收入分配沒有負面影響。講得簡單些,就是特權者福利如果被逐漸壓縮,弱勢者福利不斷提高,那總有一天,負福利就會變成零福利,它增加不平等的功能就沒有了。進一步發(fā)展下去,它就會變成正福利了。
假如你是自由放任論者,認為不該搞高福利,那你先應該反對當權者福利。至于弱勢者福利,中國本就沒有,你反什么?假如你是左派,主張要有福利,那你就應該旗幟鮮明:我講的福利指的就是弱勢者的福利。對強勢者的福利你沒有理由去支持,西方的左派也不會認為所謂福利是給總統(tǒng),或者給官員特享的。如果左派成功地提升了窮人的福利,右派成功地遏制了特權者的福利,那中國就會朝零福利,甚而朝正福利方向發(fā)展。W本欄責編 / 永東
ddgrhyd@sina.com
開放地聽
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推崇“不干預經濟學”。他曾說: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虛心地學
法國勞動刑法非常嚴厲。如:表現在罪名上,法國把安全生產方面的犯罪定性為“過錯殺人或傷害罪”。
嘗試著做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6月26日,我國至少已有18個?。▍^(qū)、市)啟動了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