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鄧小平系列連載之一
鄧小平同志為中華民族獨立、繁榮、振興和中國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奮斗的輝煌人生和偉大貢獻,將永遠書寫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之上。鄧小平同志始終在人民中間,也始終在人民心間。
——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廢除領(lǐng)導干部職務終身制,建立退休制度,是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代領(lǐng)導集體的核心之后提出的一個重要主張。早在1977年,他在重新恢復領(lǐng)導職務之時,就提出了干幾年便退下來的要求。
1975年2月,身患重病的周恩來總理給毛澤東呈上一份請示報告。報告建議:鄧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來總理治病療養(yǎng)期間代表總理主持會議和呈批主要文件”。毛澤東批準了這個報告。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鄧小平實際上開始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是年,鄧小平71歲。
這一舉措像一把尖刀插在了急于搶班奪權(quán)的“四人幫”心上。急紅了眼的王洪文跑到上海肆無忌憚地叫喊:“10年后再看。”是年,王洪文剛滿40歲。
在71歲與40歲的比較中,鄧小平顯得格外清醒。他找到李先念等老同志交換對王洪文這句話的看法,說:“10年后,我們這些人變成什么樣子?從年齡上說,我們斗不過他們?。 崩弦惠吀锩掖蠖寄晔乱迅?,一旦撒手人寰,誰來接班?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讓“四人幫”或“四人幫”派系的人執(zhí)掌黨和國家的大權(quán),那我們的黨、我們的民族將再一次遭受災難。
“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伴隨著撥亂反正和大規(guī)模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的展開,新中國成立以來因歷次運動遭受迫害的干部紛紛走上各級領(lǐng)導崗位。由于從反右運動到“文革”結(jié)束持續(xù)了20年,原來的年輕人早已進入中年,中年人也變成了老年人。面對著改革開放和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繁重使命,一方面,干部隊伍嚴重老化,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因無位子,年輕干部又上不來。如果讓剛剛恢復工作的老干部一下子退下來,老干部本人思想上不大容易接受,而且在客觀上也會出現(xiàn)一個干部斷檔的問題——老干部是國家政權(quán)的主心骨,一時少不了他們,處理太急了行不通。因此,需要采取一個過渡的辦法,來解決這個日益突出的矛盾。
鄧小平敏銳地認識到,順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是從組織上保證改革開放政策的連續(xù)性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zhàn)略措施,新老交替的關(guān)鍵是要解決老同志占著位子的問題,而相當多的老干部又不愿交班。由于傳統(tǒng)習慣勢力的影響,在我們黨的干部隊伍中,普遍地、長期地存在著一種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進不能出,只能升不能降,只能留不能去,只能干不能退的傾向,要從廟里請出老菩薩談何容易!
1982年至1992年,是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從十二大設置到十四大撤銷的10年存續(xù)時期。中顧委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為解決干部系統(tǒng)吐故納新、新老交替而創(chuàng)造的一個過渡性的組織形式。
鄧小平提出設顧問最早是從軍隊開始的。1975年7月14日,他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講了在軍隊設顧問組的問題。他指出:“設顧問是一個新事物,是我們軍隊現(xiàn)在狀況下提出的一個好辦法。設顧問,第一關(guān)是誰當顧問,第二關(guān)是當了顧問怎么辦?”“顧問組的組長,不參加黨委,可以列席黨委會,好同顧問組通氣。其他待遇不變,但是配汽車、秘書要變一變?!薄邦檰栆灿袡?quán),就是建議權(quán)。顧問要會當,要超脫。不然,遇事都過問,同級黨委吃不消?!碑敃r,鄧小平提的顧問制度并未完全行得通,雖然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卻沒人愿意當顧問。后來,由于鄧小平再次被打倒,設顧問的事情便被擱置。
1977年,鄧小平第三次出來工作后,在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后就著手解決組織路線問題。鄧小平感到,現(xiàn)在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不是四個現(xiàn)代化的路線、方針對不對,而是缺少一大批實現(xiàn)這個路線和方針的年富力強、有專業(yè)知識的干部。一次,鄧小平在中央黨、政、軍機關(guān)副部長以上干部會議上講道:“現(xiàn)在我們搞四個現(xiàn)代化,急需培養(yǎng)、選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這是一個新課題,也是對老同志和高級干部提出的一個任務,就是要認真選好接班人。老干部現(xiàn)在大體上都是60歲左右的人了,60歲出頭的恐怕還占多數(shù),精力畢竟不夠了,不然為什么有些同志在家里辦公呢?為什么不能在辦公室頂8小時呢?我們在座的同志中能在辦公室蹲8小時的確實有,是不是占一半,我懷疑。我們老同志的經(jīng)驗是豐富的,但是在精力這個問題上應該有自知之明。就以我來說,精力就比過去差得多了,一天上午、下午安排兩場活動還可以,晚上還安排就感到不行了。這是自然規(guī)律,沒有辦法?!编囆∑浇又f:“粉碎‘四人幫以來,我們把老同志都陸續(xù)請回來了,并且大體上恢復了原來的或者相當于原來的職務。這樣,我們的干部就多起來了。把老同志請回來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正確的?,F(xiàn)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缺少一批年富力強、有專業(yè)知識的干部。而沒有這樣一批干部,四個現(xiàn)代化就搞不起來。我們老同志要清醒地看到,選拔接班人這件事情不能拖,否則,搞四個現(xiàn)代化就會變成一句空話。”鄧小平清醒地看到顧問制度只是一個出路,要真正解決問題不能只靠顧問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
鄧小平想出兩個辦法:一是“勸退”。他用國家前途和四化大業(yè)苦口婆心地勸說老干部自覺讓位。同時,鄧小平考慮到老干部不愿交班無非是怕丟了在位時的種種好處,于是,規(guī)定退職后仍然享受在職時一樣的待遇。未到年齡而離休,還有優(yōu)惠。這種以優(yōu)待換權(quán)力的辦法固然要增加國家的負擔,但是讓老人、病人讓出位子給年輕人,還是很劃得來的。二是設立中顧委。鄧小平有意識地采用這種史無前例的辦法,目的是為了平穩(wěn)過渡。顧問不任現(xiàn)職,這樣就可以把位子讓給忠于四化的年輕人。
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前,鄧小平、陳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約定“一齊退下來,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員會,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也要求‘全退”。對于鄧小平、陳云、李先念“全退”的要求,中央許多人表示不能接受。后來,經(jīng)過中央政治局反復討論,并征求多方面意見,決定鄧小平、陳云、李先念3人“半退”,即退出黨的中央委員會,但仍擔任一定職務——鄧小平擔任中央軍委主席,陳云擔任中顧委主任,李先念擔任全國政協(xié)主席;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全退”,即退出黨的中央委員會,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在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帶動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區(qū)又有一批老干部退出第一線的領(lǐng)導崗位,增選為中顧委委員和各省、市、自治區(qū)的顧問委員會委員,一批年輕干部走上了一線領(lǐng)導崗位。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在京召開。全會選舉江澤民同志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增選了中央政治局常委,這標志著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lǐng)導集體的建立。
(摘自《平民鄧小平》余瑋/著 人民日報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