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wǎng)和中國留學網(wǎng)公布了1萬余所正規(guī)海外院校的名單。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提醒,出國留學一定要擦亮雙眼選擇正規(guī)學校,別被“野雞大學”忽悠了。
這些年,國人對“野雞大學”一詞已不陌生。隨著“海歸”數(shù)量越來越多,手持不正規(guī)洋文憑的也越來越多。而且,很多人通過留學中介,被海外“野雞大學”錄取,不僅被騙錢財,還耽誤了寶貴時間。教育部公布的正規(guī)海外院校名單,無疑能為留學者防騙起到積極作用,減少落入“野雞大學”陷阱的風險。
教育部公布44個留學國家正規(guī)院校名單 防“野雞大學”
出國留學如何避免“野雞大學”?哪些國外學校是正規(guī)高校?近日,教育部通過教育部教育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wǎng)(www.jsj.edu.cn)和中國留學網(wǎng)(www.cscse.edu.cn)公布了44個我國公民主要留學國家1萬多所學校名單。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提醒,出國留學應通過正規(guī)渠道全面深入了解學校的實際辦學情況,如辦學資質、條件、水平等,謹防上當受騙。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隨著近年來我國自費出國留學人數(shù)增多,三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國外學校質量存在問題。特別是一些國家近年來新辦的私立學校質量較低,甚至頻繁出現(xiàn)倒閉。有的國家一味強調教育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對于給留學生提供可靠和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方面卻重視不夠。二是留學人員和家長選擇自費出國留學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部分自費出國留學人員自身留學能力特別是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也有欠缺,出國后很難適應。三是非法留學中介活動和部分留學中介開展業(yè)務不規(guī)范,使留學者的利益受到損害。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建議,出國留學人員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了解有關情況和信息:一是通過教育部教育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wǎng)和中國留學網(wǎng)進行查詢;二是咨詢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我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外國駐華使館等。如果通過留學中介辦理出國留學,建議留學人員使用或參考使用教育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lián)合發(fā)布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委托合同(示范文本)》。
中國公民留學主要覆蓋44個國家
教育部公布的海外正規(guī)學校名單,包括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44個中國公民主要留學國家。其中,美國作為第一批被公布的國家名單之首,足以見得它在中國留學市場的分量。公布的學校名單涵蓋了美國53個州或地區(qū),具體詳情可查看這個網(wǎng)(http://www.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 sort/12019)。
美國“野雞大學”每年學位證書95%頒給中國人
2013年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發(fā)出警告說,誤入“野雞大學”已經成為海外留學的一大隱患。該機構援引美國大學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野雞大學”已經泛濫成災,而中國則成為其最大的受害國,美國的“野雞大學”每年的學位證書95%頒給了中國人。
所謂的“野雞大學”也稱“學歷工廠”或“學店”,辦學以營利為目的,通常是采用容易與知名大學院?;煜拿Q,以混淆視聽的方式來招收學生,然后鉆一些相關國家的法律漏洞、濫發(fā)文憑。“野雞大學”所涉及的欺騙內容,既有可能是假學校,也有可能是假學歷。
根據(jù)目前的調查了解,報考國外“野雞大學”的主要有三種人:第一種是不知情受騙型,由于學生和家長對海外學校不熟悉,再加上一些非法留學中介機構的誤導,讓他們用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換來一張沒有用的文憑;第二種是無法完成學業(yè)型,也就是說一部分人到了國外不好好讀書,最后由于成績較差,難以向家長來交代,就買一張“野雞大學”的文憑;第三種是“主動”受騙型,這種類型的人主要以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為主,他們普遍年齡偏大,但是由于升職晉級需要,主動地花錢來購買“野雞大學”的文憑。
中國和全球化研究中心分析認為,野雞大學在國內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場,首要的原因還是“學歷不能承受之重”。越是有耀眼的教育背景,越有可能會打開更為輝煌的機會之門。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就有扭曲的用人標準心理作祟。隨著中國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無論是否真正涉及跨國業(yè)務,各用人單位都會以海外文憑作為取才標準,才會導致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野雞大學”成中國學生“文憑富礦”
隨著中國留美學生的增多,外界對于中國留學生的質疑也越來越多,在許多美國媒體的報道中,不少中國留學生“上課沉默,下課抱團,很多學習存在問題”。
與此同時,野雞大學依然“活力十足”,被稱為中國人的“文憑富礦”。而美國擁有全世界近一半的野雞大學??傊?,許多中國學生付出了財富卻收獲寥寥。因此,有評論稱,中國“富家子”正在成為美國大學的“送財童子”。
然而,即便如此也擋不住留美學生的日益增多,據(jù)《人民日報》報道稱:“國際教育協(xié)會統(tǒng)計,2011年留美中國學生比2010年增加23%,達157 558人,占留美學生總數(shù)的21.8%?!?/p>
向中國人兜售文憑已經成了美國野雞大學的主要業(yè)務。旅美學者薛涌直言:“我在美國讀書、教書15年,聽過的販賣學位的事情,幾乎全是從中國新聞中來的。”野雞大學迎合中國社會需求,多開辦MBA、EMBA、DBA等熱門商務課程。而中國的MBA課程起步較晚,自從1996年野雞大學在中國出現(xiàn),曾在中國招收學員的“野雞大學”不下200家。
業(yè)務繁忙應酬多的官員和國企人員,平日沒有時間學習,但卻需要一紙文憑給自己增加晉升的資本,野雞大學來中國開辦的MBA班,簡直就是他們的福音。野雞文憑產業(yè)鏈在中國形成,碩士、博士學位明碼標價有錢就能拿到手,野雞大學一年光在廣東就斂財上億元,中國與野雞大學相關的從業(yè)人員有幾萬人。
防“野雞大學”忽悠,先要破除“鳳凰心理”
教育部公布44個國家萬余所正規(guī)院校名單,給出國留學者安上“慧眼”,防止上當受騙,白費錢財與時間,作為政府應當給予的教育信息咨詢服務,有理由叫好和期待。不過,國外正規(guī)大學信息的透明,僅有助于防止被忽悠的被動選擇,并無助于甘于被忽悠的主動選擇。
“野雞大學”得寵的光怪陸離,說到底還是“洋學歷”中的“鳳凰心理”,不只是如同《圍城》里方鴻漸一樣,在國外游蕩一圈,需要一紙“鍍洋”的文憑來裝點門面,在現(xiàn)實中往往成了一張功利的名片。試觀近些年倒在“野雞大學”學歷門上的名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拿“洋學歷”當成漂亮的包裝與噱頭,為謀取利益開道的。他們內心是否心虛不得而知,而公眾買賬進而熱捧卻才是問題的關鍵。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拿著“洋學歷”的“海歸”,與拿著“土學歷”的“土鱉”,同市不同價,有著剛性的需求客戶群體。不否認,中國與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但不意味著所有“洋學歷”都比我們的教育有含金量。遺憾的是,不僅這樣的心理有很大市場,而且“洋學歷”之于就業(yè)依然享有著“超國民待遇”。
如此語境下,即便可以區(qū)分“野雞大學”,也未必能夠遏制住“野雞留學”的沖動,“洋學歷”含金量不是第一追求,那么獲取的難易程度便成了首選,不但“野雞大學”如此,即使正規(guī)大學也未必能夠保證實至名歸。當下,留學熱還在持續(xù)升溫,留學越來越呈現(xiàn)出低齡化的趨勢。出國留學的泛濫,正在脫離教育的實質,變成一種純粹的商業(yè)行為。一些國外大學甚至為了迎合中國留學的需要,刻意放低門檻,意在瓜分市場蛋糕。
防“野雞大學”忽悠,更要破除“洋學歷”的“鳳凰心理”。長著翅膀的不都是天使,也有鳥人。一方面全社會要樹立用人的理性,更注重就業(yè)者能力,不唯學歷,不唯“洋氣”。另一方面,要強化對留學學歷的認證與管理,留學的大學與學歷不能拿來都是菜,當成國內的“通用糧票”,對主要留學國家的院校要實行資質備案制度,并對其學歷進行認定,作為指揮棒賦予留學以充分的理性。
留學警惕學歷“被造假” 如何甄別“野雞大學”?
“野雞大學”的前世今生
據(jù)媒體報道稱,隨著中外合作辦學的發(fā)展,獲得學位的形式越來越多,因此教育部正在籌備“境外教育機構鑒定中心”,專門對中外合作辦學中外方的資質進行鑒定。
野雞大學是一個貶義詞,指一些大學或學院隨便向學生發(fā)出證書、文憑等,而這些證書或文憑并不獲部分雇主或一般大學所承認。此類院校又被稱為“文憑工廠”。
野雞大學不是近年才有的,早在錢鐘書筆下的《圍城》中,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最后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克萊登大學”就是典型的“野雞大學”。
野雞大學的特征:1.承諾只需幾百元即可在7天內取得學位;2.沒有課程也沒有校園;3.不上課,假稱根據(jù)學生人生經歷直接頒發(fā)學位;4.透過垃圾電子郵件宣傳,聲稱只需繳付金錢便可取得學位資格。
由于法律不嚴,野雞大學目前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中東地區(qū)尤為嚴重。“野雞大學”有不少都把名字改得與國際知名的大學非常相似,借以混淆視聽,使一般人在不留神的情況下張冠李戴。
“野雞大學”的騙術解讀
美國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歸納出野雞大學的一些普遍特征,揭露它們慣用的行騙招數(shù),提醒學生們謹防上當。
一、“扯”國際大旗,在學校的校名上做文章,往往冠以“國家”、“國際”、“太平洋”、“世界”或者“××州”的大名,一些學校還以“國際認證”為噱頭。
二、愛打“糖衣炮彈”, 一些野雞大學擅打感情招牌,以美麗的校園照和專職教師的承諾作為欺騙人的“糖衣炮彈”。
三、提供“免費午餐”, 一些未被認證院校打著“會為學生提供實習經驗學分”的幌子進行招生,很顯然這是不符合大學制度的。
四、與名校起同名,一些野雞大學為求生存,想出了“同名不同地,打著名校旗號行騙”這一類招數(shù)。
一般來說,建校時間長、入學要求嚴格、學費比較昂貴的學校教育質量就高,而且軟硬件的設施也很齊全。而一些建校時間短、入學要求靈活、學費適中、課程選擇少、國際學生比例高、SAT平均成績差,以及“校園”只是一兩棟教學樓的學校,就要擦亮眼睛,格外小心。 (來源:新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