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刊記者 于荷
專家支持/孫宏濤
近些年,年輕白領猝死的事件越來越多,他們平時都是“好人”一個,健康的很,離世都很突然??梢哉f,“猝死”已成了離年輕人并不遙遠的噩夢。
心臟病已與年輕人緊密相連
●本刊記者:前些天去朋友家玩,正趕上急救車剛剛離開,后聽朋友說,那個被拉走的女孩兒只有27歲,經搶救無效已經去世。而死亡的原因正是心梗,女孩是突然猝死的,平時沒有心臟疾病。
○孫宏濤:中國每年有54萬人因為心臟病猝死,每天至少有1000人,而這其中88%以上的猝死病因都是無痛性心肌梗死,即隱匿性冠心病。也就是說,很多猝死的病人在發(fā)病前,表面上跟常人一樣健康。而一些高職位、高風險、高壓力的“三高白領“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人群,且在猝死患者中所占比例很大。他們雖然多是中青年,但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工作節(jié)奏較快,容易忽略心血管疾病的先兆癥狀。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飲食不規(guī)律,高脂肪、高油脂食品的攝入多,吸煙熬夜,極度缺乏運動。因工作壓力導致的長期失眠、情緒不佳的過勞者則更易誘發(fā)血管病。不少白天在職場打拼的白領喜歡到酒吧或是熬夜上網放松心情,長期不正常的作息時間加重了身體的負荷,再加上飲酒過量、容易情緒緊張等等因素,都有可能突發(fā)心肌梗塞、心律不齊等心血管疾病。
●本刊記者:以前您也提到過,相比易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年輕人患該病更加危險。
○孫宏濤:是的,因為許多年輕人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很健康,當感覺疲勞、乏力甚至心慌、胸悶等等現象時,他們可能會認為是因為勞累所導致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不注意身體檢查、治療,就有可能引起猝死等嚴重后果。所以從思想上重視起來也是年輕人防止猝死的一個關鍵。
防猝死,白領要學做自己的“上醫(yī)”
○孫宏濤: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yī)治未病,中醫(yī)治欲病,下醫(yī)治已病”,即醫(yī)術最高明的醫(yī)生并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疾病防重于治。面對冠心病引起的猝死發(fā)病年齡越來越低的狀況,年輕人要提前預防,學做自己的“上醫(yī)”。
●本刊記者:那請孫博士簡單給我們講講如何做自己的“上醫(yī)”吧?
○孫宏濤:舉個例子,常言道春捂秋凍,年輕人愛美,即便降溫也穿得比較單薄。其實,有隱匿性冠心病的人反而不宜秋凍,因為氣溫突降,卻沒有穿夠衣服,冠狀動脈就會在寒冷刺激下收縮,同時體內分泌激素就會多,加速心肌缺血發(fā)生,甚至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另外,如果添換衣服不及時感冒了,心臟負擔也加重了,在冠心病基礎上甚至會發(fā)生心功能衰竭。
平時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比如一定要保證睡眠時間,幾年前愛立信CEO的猝死,據報道他當時連續(xù)工作幾天幾夜然后才休息,結果還沒來得及休息就出問題了。
年輕人家族里有冠心病病史的,或者“三高”人群,要定期去檢查。三高的控制可以從鍛煉上入手。很多都市白領整日忙于工作,白天飲食不規(guī)律,晚餐則大魚大肉,吃得太多又不運動,很容易引起高血脂。其實,這些人只要一個星期兩次、每次半個小時的正規(guī)鍛煉都可以使粥樣斑塊穩(wěn)定,不出現問題。
除了前面說的生活習慣那些誘因外,白領應盡量避免情緒波動,保持開朗的心情,因為經常有不良情緒、或有嚴重抑郁癥的人,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比正常人群高。
●本刊記者:猝死也是有一定征兆的,年輕人千萬不要忽視。
○孫宏濤:發(fā)病前,病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舒服,比如出現胸悶,喘不上來氣,閉氣,有人感覺脖子被勒住了,其實這些都是心絞痛 的表現。如果病人吃了硝酸甘油,或者停下來休息有好轉,應該是心絞痛;如果吃了硝酸甘油之類藥半個小時還沒有好就要懷疑心肌梗死,這個時候,尤其是年輕人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采取措施挽救這些快死的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本刊記者:不斷地年輕人猝死事件不得不給大家敲響警鐘了,年輕人不能總靠著自己年輕而忽視健康。謝謝孫博士,下期見!
【延伸閱讀】
自測,預防心血管病
如果你有以下幾種情況,需到醫(yī)院檢查。如已出現第11項的癥狀,則是腦出血的癥狀,需立即送往醫(yī)院治療。
1.經常感到心慌、胸悶。
2.勞累時感到心前區(qū)疼痛或勞累緊張時突然出現胸骨后疼痛或壓迫感。
3.早晨起床時坐起,感到胸特別難受。
4.飯后胸骨后憋脹得厲害,有時冒冷汗。
5.晚上睡覺胸悶難受,不能平躺。
6.情緒激動,心跳加快,有明顯胸部不舒服感覺。
7.走路稍久或稍快,便胸悶、氣喘、心跳加快。
8.胸部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即消失。
9.爬樓或做平常感覺輕松的活時特別累,渾身乏力,不想說話。
10.長期發(fā)作的左肩痛,經治療不愈。
11.突然一側或雙側眼睛視物不清;突然面部或肢體麻木、無力;特定部位的反復頭疼;突然行走困難、不能平衡;突發(fā)頭暈且與傷風感冒無關;突然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