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彩平
在“網落官”落馬的陣陣喝彩聲中,我們必須保持一份警醒,那就是不能拔高網絡反腐個案的意義,不能因為互聯網揭露出了一些官員的腐敗案件,就將反腐敗的希望寄托在互聯網上。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有一個現象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網落官”。從“下跪”的副市長李信,到“香艷”日記局長韓峰;從微博直播開房的謝志強,到事故現場微笑的楊達才;從掉入桃色陷阱的雷政富,到被跟蹤記錄的趙明華;從猥褻小姑娘的林嘉祥,到動手打空姐的方大國;從被情婦爆料的衣俊卿,到被記者舉報的劉鐵男……幾乎每一起“網落官”事件,都會引發(fā)網民圍觀與吐槽的強烈興趣,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戲劇化傳播效果,而每一次網民的集體狂歡,都對官員和政府形象產生了嚴重損害。
為什么“網落官”會像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正如人們將互聯網稱為“反腐利器”,技術的發(fā)展為網絡反腐提供了一種便捷有效、影響廣泛的參與手段,無論是論壇發(fā)帖,還是微博舉報,網絡反腐信息傳播得更快,傳播力更強,更能迅速引起社會關注。因此,網絡反腐成為民間反腐的一種新的手段,公眾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行使對權力機關和政府官員的監(jiān)督權。其次,“網落官”的紅火恰恰反映出常規(guī)反腐渠道不暢通的現實。過去,群眾通過正常程序舉報,面臨諸如耗時長、資費高、隱蔽性差等一系列問題,有時還會遭遇“官官相護”的情況,發(fā)出的舉報信在經過多次批示后,最終居然落到被舉報人的手中,很多舉報人因此遭到了報復。所以,“信訪不如信網”,當互聯網的隱匿性能夠更好地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時,網絡反腐越來越成為群眾首選的舉報形式。再次,強勁的“網絡反腐風暴”是公民通過互聯網參與政治的一種表現,反映了當前民眾日益高漲的對公共權力及政府官員的監(jiān)督訴求,彰顯了公民權利?;ヂ摼W降低了公民政治參與的門檻,拓寬了政治參與的范圍,通過舉報揭露或者“吐槽”跟帖等網絡反腐的行為舉措,網民獲得前所未有的“政治參與感”,因此,假如說黨政機關主導的反腐是一種“權力反腐”,網絡反腐本質上是一種“權利反腐”,二者相輔相成,實現了對公共權力和腐敗官員的有效監(jiān)督和揭露,共同推動著中國的廉政建設和社會進步。
“網落官”的信息來源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當事人,一般是事件的受害者或參與者,他們手中直接掌握著證據,以真實身份公開舉報腐敗官員。如被常艷放到博客上的長達12萬字的日記《一朝忽覺京夢醒,半世浮沉雨打萍》,詳細記載了中央編譯局原局長衣俊卿與博士后常艷之間的交往過程;而在猥褻女童事件中,深圳海事局原副局長林嘉祥的“網落”,正是因為被猥褻女童的父親將酒店監(jiān)控錄像直接配音之后公布到網絡上;微博直播開房的謝志強,毫無疑問也是事件當事人,不過他是自己暴露了自己。第二類是代言人,包括傳統媒體的記者和民間職業(yè)舉報人等,他們通過當事人掌握了大量腐敗細節(jié)和證據,作為當事人的代言人通過網絡公開曝光,舉報或揭露涉腐行為的具體細節(jié),并對其言論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實名舉報劉鐵男的羅昌平,撰寫“下跪的副市長”一文的李新德,自稱“民間第一職業(yè)舉報人”的姜煥文,以及爆出重慶不雅視頻的著名獨立調查記者朱瑞峰等。第三類是目擊者,在自媒體時代,隨手一拍,就可以把官員言行不當的視頻記錄下來,放到網上?!拔⑿Ω纭焙汀氨硎濉?,都是被目擊者拍到的;李亞力之子李正源對交警的蠻橫跋扈,也是由現場圍觀者拍下來放到網上后廣為人知,并導致這位公安廳副廳長落馬的;那些通過履歷被挖掘出來的一臉稚嫩的“火箭”官員,也屬此類。
“網落官”的落馬原因主要集中在生活作風、權力濫用和言行不當三大類。因生活作風問題而被“網落”的官員在“網絡官”中的比例最大。早在2004年,“下跪的副市長”——山東省濟寧市原副市長李信被情婦舉報,因臺上的正襟危坐、光鮮亮麗和下跪求饒時痛哭流涕的形象反差引起了網民熱議,于2005年7月4日以受賄罪被判無期徒刑。2007年,因暴力毆打情婦的云南省個舊市原副市長童外元被依法罷免了職務。2008年,徐州市泉山區(qū)原區(qū)委書記董鋒以“一夫二妻區(qū)委書記”聞名網絡,在網友爆料5天后即被免職,后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2009年,湘西“好色州長”杜崇煙被一個《州長全國人大代表奸污北大女生》的帖子爆料獲刑10年。
從2010年開始,因生活作風問題被“網落”的官員逐年增加,其中影響較大的有:2010年年初,網絡流傳“韓峰日記”,廣西來賓市煙草局原局長韓峰因“性愛日記”被網友曝光,后被判處其有期徒刑13年。2011年6月20日,江蘇省溧陽市衛(wèi)生局原局長謝志強因“微博”直播開房當天就被停職。2012年11月,重慶市北碚區(qū)區(qū)委書記雷政富因網上爆出不雅視頻而被秒殺落馬、山東省農業(yè)廳原副廳長單增德因網絡曝出“離婚承諾書”被立案調查。2013年6月,紀英男在微博中曝光被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guī)司原副司長范悅誘騙“包養(yǎng)”四年,后范悅被免職。8月,網民爆料上海高院法官“組團嫖娼門”,5天后,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原庭長陳雪明,原副庭長趙明華,紀檢組原副組長、監(jiān)察室原副主任倪政文被雙開,民五庭原副庭長王國軍被撤職。
權力濫用是“網落官”的另一大類別。山西省公安廳原副廳長、太原市公安局原局長李亞力,在其子因違章行駛與交警發(fā)生沖突后,濫用權力,指使手下動用刑偵、技偵手段銷毀證據,包庇兒子。山西省靜樂縣原縣委書記楊存虎的女兒王燁,從上大學開始從山西省疾控中心每月領取由財政全額撥付的基礎薪、生活補貼及住房公積金等,大學學費也由省疾控中心承擔,事件被網友以“靜樂縣委書記女兒五年吃空餉10萬元”為題曝光,楊存虎被免職。而河南省周口市在2013年開展的全市公職人員“吃空餉”問題治理中,查出各類“吃空餉”人員達5731人,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資2萬元計算,僅此一項開支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因濫用權力而誕生的“馬路飛機”可謂是互聯網“史上最牛”主角之一,河北省高邑縣縣委書記崔欣元迷信風水,高價買回一架退役老式殲6殲擊機,擺放在縣委大院一條丁字路口的正中位置,還圍繞它修了個小花園,把大馬路堵死。三年后,一個《高邑縣領導打造史上最牛丁字路》的網帖曝光此事,崔欣元落馬。
權力濫用型“網落官”中還有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群體,那就是“火箭官員”,特指那些被“火箭”提拔的年輕官員。近年來,被媒體曝光過的“火箭官員”包括:遼寧東港市副市長80后美女董海濤、湖南湘潭縣27歲副縣長徐韜、山東濟寧25歲女鎮(zhèn)長韓寒、河北館陶縣代縣長 80后閆寧、湖南耒陽市32歲副市長王卿、“湘潭神女”湖南湘潭市岳塘區(qū)發(fā)展改革局21歲副局長王茜、重慶武隆19歲副鄉(xiāng)長李濘玉、湖北通山80后美女縣長胡娟、河北武安80后美女副市長鄭曉燕、甘肅武威市22歲外僑辦副主任焦三牛、湖南石門縣委副書記劉瓊、湖南岳陽市華容縣28歲女副縣長趙群子,等等?!盎鸺賳T”普遍存在年紀小、工作時間短、迅速上位的特點,因而遭到質疑。
近年來,因言行不當而“落馬”的官員也不在少數。2008年,原南京市江寧區(qū)房產管理局局長周久耕因表態(tài)“要查處低于成本價賣房”引發(fā)爭議,隨后被網友曝光抽1500元/條的“九五至尊”煙,戴20多萬元一塊的“百達翡麗”表,在網友的不斷爆料中,周久耕終獲刑11年。2012年8月26日,原陜西省安監(jiān)局局長楊達才,一位正廳級官員,因為在36人遇難的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現場面露微笑,從而被網友“人肉”搜索,以至于從“微笑哥”到“表哥”,一發(fā)不可收拾,最終被判有期徒刑14年。言行不當的“網落官”還有涉嫌猥褻11歲女童被網友“人肉”搜索并被撤銷黨內外職務的深圳海事局原黨組書記、紀檢組組長林嘉祥、因“打空姐”而被免職的廣東越秀區(qū)武裝部原政委方大國、因“抓記者”引起全國媒體廣泛關注而被責令引咎辭職的“史上最??h委書記”張志國、因公車私用旅游,手摸千年壁畫被19歲講解員出言制止便連扇講解員兩個耳光而被免職的“最牛團長夫人”于富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21團醫(yī)院黨支部書記)及其丈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二師221團黨委常委、副團長陳偉、以及因開會睡覺而被免職的湖南祁東三名官員,等等。
隨著形形色色的“網落官”落馬,網絡反腐成為反腐工作中的一個新亮點,在反腐領域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網絡反腐熱的越推越高,其背后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必須加以高度重視。
一是相關部門對網絡舉報回應的無序狀態(tài)需盡快得到改善。當前的網絡反腐基本處在網民自發(fā)階段,相關部門尤其是基層部門,對網絡舉報的應對處置往往迫于輿論壓力,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則可循,從而使網絡舉報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網絡反腐成為了一種被動式反應的應急行為。
有些網絡舉報剛一出現,就得到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并迅速加以解決;有些舉報看似被充分重視,但雷聲大雨點小,對腐敗官員的懲處并不徹底;而有些舉報,網民以為勝券在握,但相關機構始終不予理睬,按兵不動,網民對此只能是徒喚奈何,并無良途。
此外,在舉報信息的受理和反饋方面,公眾的舉報信息從網絡中來,但舉報受理的相關情況反饋卻難以回到網絡中去——網絡舉報是否已經被受理,受理的具體情況如何,沒有一個良好的機制約束,舉報人和網民只有被動等待相關部門發(fā)布的信息,而在等待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在網絡上口誅筆伐或情緒宣泄,嚴重損害著政府的公信力。因此,當前亟需制定出臺相關的法規(guī)條例,建立一套統一的運作程序、工作流程、接納和反饋機制,有效規(guī)范網絡反腐工作。
二是缺乏與網絡反腐相關的監(jiān)管、違法追究、損害救濟制度,使侵權問題接踵而至。如網絡反腐中的失實舉報問題。上海交大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輿情網聯合發(fā)布的《2012年中國微博年度報告》顯示,在2012年度24起影響較大的網絡反腐案例中,系謠言誤傳的有9個。如借房氏大家族之機推出的“房祖宗”事件,就是典型的失實舉報。在這起事件中,濟南公安的及時澄清避免了官員被誤傷,但更多的失實舉報可能就像馬季相聲所說的:“一封(舉報)信八分錢,最少讓小子惡心半年。”失實舉報會對無辜的官員造成莫名的傷害。
綜觀當前網絡反腐成功的案例,幾乎都帶著一種“墻外扔磚,砸到誰算誰倒霉”的僥幸色彩——如果沒有在事故現場發(fā)笑,如果那張照片沒有在微博流傳,如果戴名表的照片沒有被搜羅出來,楊達才可能在短短的26天之內被撤職嗎?
事實上,作為一種自發(fā)性的反腐方式,網民很難掌握什么確鑿翔實的證據,也沒有進行調查的合法性,從反腐倡廉的整體來看,網絡反腐的勝利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意外收獲,并不是反腐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必然結果,其模式很難進行復制。此外,網絡反腐在發(fā)揮教育警示作用的同時,很容易形成寒蟬效應,使其他官員變得更加謹慎起來,并逐漸學會了應對之術——韜光養(yǎng)晦,深藏不露。這幾乎是網絡反腐的一個致命缺陷?!疤靸r煙”和“表叔”事發(fā)后,一些官員在公開場合的言行舉止開始悄然改變,不抽好煙、不戴好表。江蘇衛(wèi)視主持人@金思辰爆料:剛才某節(jié)目錄制,請來一領導做嘉賓,剛說“3、2、1,準備!”領導突然叫停。然后走到一旁,默默摘下手表,穿上外套,系上扣子,擋住皮帶,照照鏡子,確認無誤,這才放心回到場上說可以開始。你說你們這些網友,大熱天的把領導給嚇得,容易嗎……
再如網絡反腐催生的非法牟利問題。2013年第6期《新世紀》發(fā)表的《刪帖生意》一文提到,“黑”公關公司雅歌時代,通過向網絡編輯及政府官員行賄等方式刪除負面新聞,甚至外包網站二級頻道和創(chuàng)建自有網站發(fā)負面新聞要挾官員或企業(yè)付錢刪帖。
三是網絡反腐中目的與手段的沖突與平衡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我國《刑法》規(guī)定,傳播淫穢的書刊、影片、音像、圖片或者其他淫穢物品,情節(jié)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向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的,從重處罰。而重慶不雅視頻事件中,在雷政富應聲而倒時,人們并不認為上傳官員淫穢視頻的行為本身是一種犯罪行為,上傳淫穢視頻的網友也沒有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與處罰。
可見,在網絡反腐勝利的歡呼聲中,目的的正確性掩蓋了手段的不正確性。而一些網絡舉報淪為打壓對手的工具,“房叔”的落馬就源于“內喉”的報料,在這些借力網絡,利用輿論手段打倒對手的網絡反腐事件中,網民在快意恩仇的不經意隨手轉發(fā)之間,就充當了一次別人的“打手”。因此我們看到,知名網民雖然手里掌握著上萬張官員戴表的照片,但他并不打算公開,因為在他看來,他的鑒表行為,要么成為網絡情緒發(fā)泄的出口,要么成為官場斗爭的犧牲品。
四是網絡反腐中的倫理規(guī)范問題引發(fā)了一系列爭議。常艷日記曝光后,編譯局女性被集體曝光,對此,復旦大學副教授沈奕菲在微博中寫到:今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把編譯局女性員工的全部照片都展示出來,并加上“妻妾成群”的評論,用制約公權力的名義公然踐踏私權力,把所有女性員工看作是被潛規(guī)則的對象,這種意淫沒有任何正當性,但在中國的網絡上,卻可以肆無忌憚地傳播。目前,我國的網絡倫理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亟需借鑒國外如網絡“摩西十誡”、美國計算機協會提出的“網絡倫理八項要求”等,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倫理規(guī)范并大力倡導推行。
事實上,有關網絡反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有相關規(guī)定,中紀委給出的相關解讀中強調了三點:“第一對網絡上舉報的要及時查處,這一點是題中之義;第二是對失實的要及時澄清,這就是要進一步把內部查處結果透明化,既是對公眾交代,也是對相關官員交代;第三點則是對誣告陷害的要追究責任——過去紀委往往更看重實名舉報而非匿名舉報,但網絡舉報大都是匿名,這也算是對網絡舉報的一種約束。
由此,在“網落官”落馬的陣陣喝彩聲中,我們必須保持一份警醒,那就是不能拔高網絡反腐個案的意義,不能因為互聯網揭露出了一些官員的腐敗案件,就將國家反腐敗的希望寄托在互聯網絡上。而是應該深刻認識、準確把握互聯網的特點與規(guī)律,正確發(fā)揮互聯網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一定要更好地發(fā)揮制度反腐、常規(guī)反腐的作用,唯其如此,才能使我國的反腐倡廉事業(yè)真正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