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為光 朱麗燕 楊德毅 周小軍
(浙江省金華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321017)
葡萄黑痘?。‥lsinoe ampelina)是由葡萄痂圓孢菌(Sphaceloma ampelinumde Bary)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已成為我國分布最廣、危害最嚴重的葡萄病害之一[1~2],特別是在春夏多雨的南方產區(qū),幾乎每年都有大量發(fā)生,嚴重影響葡萄的產量和品質,可導致減產20%~30%,嚴重時可造成果實損失70%~80%,甚至顆粒無收[3~5]。黑痘病的流行發(fā)生已成為影響葡萄產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為此,我們開展500g/L露娜森SC防治葡萄黑痘病藥效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試驗藥劑為500g/L露娜森SC,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提供;40%福星EC,美國杜邦公司生產。供試葡萄品種為夏黑。
試驗設在浙江省金華市孝順鎮(zhèn)中柔村葡萄園,葡萄為3年生籬架式大棚栽培,株行距為3m×1m。試驗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500g/L露娜森SC 4000倍液 (有效成分 125mg/kg)、2500倍液 (有效成分200mg/kg)、1500 倍液(有效成分 333mg/kg)、1000 倍液 (有效成分 500mg/kg),40%福星 EC 7500倍液(有效成分53mg/kg),以及空白對照。每個處理重復4次,每個重復種植10株,共24個小區(qū),采用完全隨機試驗設計。其中500g/L露娜森SC 4000倍液、2500倍液用于防效試驗,500g/L露娜森SC1500倍液、1000倍液用于安全性試驗。葡萄黑痘病防治效果試驗分別于4月11日(展葉期)、5月1日(始花期)和5月15日(幼果期)施藥。藥前調查病害基數(shù),每次藥后10d調查防效,共查4次。每小區(qū)調查2株,每株樹分上、下、左、右、中5點取樣,每點取2條當年生枝蔓,分別調查每條枝蔓上的所有葉片。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葉片上有病斑 1~2個;3級-葉片上有病斑3~4個;5級-葉片上有病斑5~6個;7級-葉片上有病斑7~10個;9級-葉片上有病斑10個以上,或病斑連片占葉片面積1/4以上。安全性試驗于5月1日(始花期)、5月8日(盛花期)、5月15日(終花期)各施藥1次,分別于藥后 3d、7d、10d、20d、30d目測,仔細觀察每株葡萄的葉片、嫩梢及花、果是否有藥害癥狀,如有及時記錄并進行拍照。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葉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調查總葉數(shù)×最高級數(shù)值)]×100。
式中:ck0-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ck1-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PT0-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PT1-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
對防效先進行反正弦平方根轉換,再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2 500g/L露娜森SC對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500g/L露娜森SC 4000倍液、2500倍液處理,第1次藥后10d平均防效分別為63.1%和75.2%,40%福星7500倍液為64.7%,即500g/L露娜森SC 2500倍液防效顯著優(yōu)于4000倍液和40%福星7500倍液;而第2次藥后10d、第3次藥后10d 500g/L露娜森SC 4000倍液、2500倍液處理均與對照藥劑40%福星7500倍液防效相當,無顯著性差異。
500g/L露娜森SC1500倍液、1000倍液在花期用藥,于藥后 3d、7d、10d、20d、30d 目測結果表明,葡萄的葉片、嫩梢及花、果均無藥害癥狀,說明該藥劑對葡萄安全。
由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提供的500g/L露娜森SC在葡萄上小區(qū)藥效試驗表明,其2500~4000倍液處理對葡萄黑痘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葡萄安全。
[1]曹若彬.果蔬病理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4,165-168.
[2]楊 華,周步海,鄧 曄,等.葡萄黑痘病研究進展及防治對策[J]. 江西農業(yè)學報,2009,21(11):61-63.
[3]陳義挺,陸修閩.美國紅提子葡萄黑痘病的侵染與防治[J].福建果樹,1999,3:47.
[4]韓春梅.紅地球葡萄黑痘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落葉果樹,2002(5):54.
[5]張婉爽,王 菲,李 靜,等.葡萄黑痘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 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2(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