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教學是技術(shù)還是藝術(shù)?”這個話題,一直備受教師和教育教學研究專家的爭議。直至李嘉駿教授拋出一個新名詞“教學技藝”,他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表明了教學的態(tài)度。它不僅是一種技術(shù),更是一門藝術(shù)。在課改的前景下,各種有關(guān)教學技藝的思想觀念都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歸根結(jié)底,教學技藝的運用就是為了能更好創(chuàng)造出優(yōu)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
筆者有幸參加了2012年的江西省優(yōu)質(zhì)課評選活動,所執(zhí)教的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在活動中榮獲了一等獎,并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究其原因,我想正是能熟練地利用教學技藝,用細節(jié)成就了優(yōu)質(zhì)課堂。
一、利用教具細節(jié),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課堂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概念,我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學具,并設(shè)計了讓學生自主掂一掂,在小組內(nèi)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1克和1千克物品等實踐活動。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這些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學生在掂一掂2分硬幣的過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了1克很輕很輕,輕得就像沒有一樣。再讓學生循著這種感覺找一找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因為有了肌體的充分體驗,所以學生在匯報時總有不斷的驚喜呈現(xiàn)。教師再通過介紹約重1克的物品,趁勢豐富了學生對1克的感知。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鐵比較,哪個重一些?”是孩子們較難理解的知識。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在課堂中早早埋下了伏筆。在小組合作掂1千克物品時,為孩子們提供了1千克包菜、面條、梨、香蕉等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物體,尤其是1千克的面包和1千克棒棒糖、兩袋質(zhì)量都是1千克但大小不同的蘋果,通過這直觀的比較,學生的潛意識中就有了“比輕重,不能只看物體大小”。有了這個鋪墊,孩子人在練習時就水到渠成,達到預(yù)設(shè)的教學效果。
二、關(guān)注語言細節(jié),問題水到渠成。
語言是教師對學生最直接的引導(dǎo)方式。簡單精練巧妙的語言總是能在課堂上放出異樣絢麗的光彩。如同課堂中,在學生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后,接著是讓學生感覺1千克有多重。我是這樣過渡的:
生: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
師:10個呢?
生:10克。
師:100個呢?
生:100克。
師:500個呢?
生:500克。
師:(出示1包鹽)1袋鹽重( )克。
生:500克。
師:怎么知道的?
生指包裝袋。
師:兩袋呢?
生:1000克。
師:(貼兩袋鹽)(板書:1000克)
看似簡單的語言,卻起到了承上啟下的自然過渡作用,更是把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自然巧妙地授予了學生。
三、巧用動作細節(jié),加強知識內(nèi)化。
為了讓1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的感覺深深印在學生的心里。在他們充分感受了1克和1千克之后,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小活動。
比一比:
師:那1克和1千克有區(qū)別嗎?
生:有。
師:如果伸開你的雙手來當翹翹板,左手拿1枚2分硬幣,右手拿兩袋鹽。想一想翹翹板會怎樣呢?想好了就翹起來吧!
師:誰到前面來表演?
師:你們覺得他做的對嗎?
生:對。
師:為什么這樣做?
生:1枚2分硬幣比較輕,兩袋鹽比較重。
師:看來1克比1千克輕,1千克比1克重。所以生活中,我們用克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用千克來計量比較重的物品。
讓學生了解“克用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千克來計量比較重的物品”,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反復(fù)強調(diào),學生三番忘記。但是通過這個小小的動作,孩子們有了直觀形象的感覺,記憶特別深刻,課堂事半功倍。
四、把握思維細節(jié),發(fā)展學生思維。
學生的思維如同一朵美麗的花兒,需要我們?nèi)ヅ嘤?。然而教師過渡的干涉會讓它們成為溫室里的花朵,一昧的放任就難免粗枝大葉。它需要教師牢牢把握住學生的思維特點,把握住每一個細節(jié),去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讓學生感受1克有多重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來逐步引導(dǎo)學生進行思考的:
(一)感受1克有多重
1.掂一掂。
師:1克有多重呢?請你輕輕地拿起一枚2分硬幣,用手掂一掂,感覺怎么樣?
生1:很輕。
生2:好輕好輕。
生3:輕得就像沒有一樣。
2.小結(jié)。
師:對,一枚2分硬幣很輕很輕(板貼:2分硬幣),它也有質(zhì)量,約重1克。(板書:約重1克)
3.用心感受。
師:拿起硬幣,閉上眼,用心再掂掂,記住1克有多重。
4.找一找。
師:記住這種感覺了嗎?睜開眼,把硬幣放好,并到學具袋里找一找哪些物品約重1克,掂一掂。
生匯報。
5.說一說。
師: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物品約重1克,誰能說一說?
生1:花生米。
生2:學具里的小正方體。
生3:好小好小的塑料珠子。
在這一過程中,我在細節(jié)之處下了功夫,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學具是精心準備的,為了就是能讓學生對約1克的物品先有大概的了解,勾起學生對約重1克物品的記憶,為接下來去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約重1克?”作好鋪墊。
教學細節(jié)洋溢著教師的教學智慧,體現(xiàn)著教師的教學技藝。它是教師教育理念的一種表述,也是教師教學魅力的一個縮影。關(guān)注教學細節(jié),關(guān)注在細節(jié)里成長的學生,才能使我們數(shù)學教學更自然、更貼近學生,才能成就意想不到的精彩,才能成就最優(yōu)質(zhì)的課堂!
(作者單位:南康區(qū)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