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張亮
摘要:通過對計算理論和不同跨高比連梁結構模型的受力分析,找出更合理結構形式,以更準確的得出配筋結果。
關鍵詞:剪力墻;連梁;抗震
1.引言
現代的結構受力體系中,剪力墻結構是抵抗地震作用、風荷載等水平荷載最有效的一種結構形式。其抗側剛度大、抗震性能好、裝修時不漏殼、尤其在汶川地震中的沒有倒塌的記錄,廣泛被應用于各種高低層住宅類建筑中。在早期剪力墻設計中,其考慮的重點怎么提高混凝土墻身材料強度及整體的抗側剛度,這直接導致其結構的混凝土用量增多,結構自重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F=ma
地震來的時候,地震加速度a的一定的,質量m越大,地震力F也就越大。因此在對剪力墻結構設計的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研究的重點變成如何提高剪力墻的延性和耗能上來,使剪力墻結構在大震來臨的時候,讓耗能構件能夠吸收更多的能量,使其局部破壞,消耗地震能量,而保證整體結構不被破壞。連梁就是一個很好的耗能構件。
2.連梁耗能工作原理及受力特點
剪力墻在地震力和風荷載等水平荷載作用時,混凝土墻除受豎向荷載外,還會受附加的彎矩、剪力和軸力,從而使墻體出現彎曲變形。由于建筑功能開窗、開門等的需要,剪力墻不可能是完整連續(xù)的,2片剪力墻之間需要用連梁或者框架梁來連接。由于連梁跨高比較小,對2片剪力墻有很大的約束作用,但在不同位置的剪力墻受到的地震力大小、變形是不一樣,就會使連梁產生比較大的變形。而剪力墻的剛度又遠遠大于連梁的剛度,那么使之相連的連梁就會受到因剪力墻變形而帶來的轉動,兩端會產生較大的轉角,此時在連梁兩端位置就產生了塑性鉸。塑性鉸的產生標志著連梁進入彈塑性受力階段,隨著水平力的不斷增加,塑性鉸隨之擴展,直至破壞為止。
在墻肢與連梁的相互作用下,連梁會產生較大的約束彎矩與剪力,約束彎矩與剪力在梁端方向相反。框架梁由于跨高比較大,即對2片墻的約束有限,通過構造措施就可抵抗產生的附加彎矩、剪力和軸力。在剪力墻結構的受力模型中,根據剛度分配原則,連梁所受豎向荷載很少,主要是以水平力為主,這也是為什么要求連梁上下皮鋼筋都通長的原因。
3.實例
取大連普蘭店某剪力墻結構民用住宅,地下1層,地上13層,層高為3.000m,建筑總高度40.90m。剪力墻墻厚200mm。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抗震等級為二級。對跨高比分別為2.75,2.5和2.25的連梁進行計算,采用計算軟件為PKPM。標準層結構平面布置圖如圖一。
不同的跨高比連梁經過計算后,得出的總信息如下
(1)周期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跨高比的計算模型在周期上基本基本相同,隨著跨高比的減小,周期減小,說明其剛度有所增加。相同振型下的扭轉系數基本相同。
(2)剛重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當連梁跨高比減小時,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增強。
(3)層間最大位移
由上表可以看出,當連梁跨高比減小時,結構的層間最大位移減小,說明結構的整體剛度增加。
(4)間位移角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當連梁跨高比減小時,層間位移角減小。
(4)結構最大剪力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當連梁跨高比減小時,結構的底部剪力最大,說明他吸收的地震力大。
4.結論
通過對不同跨高比的連梁計算后的結果對比分析得出:
(1)連梁的高跨比對結構整體周期的影響不大。
(2)連梁的跨高減小時,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增強,減小剪力墻連梁的跨高比,可以提高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
(3)連梁的跨高減小時,增加了結構的整體剛度,減小結構的最大位移。
(4)連梁的跨高減小時,結構的最大層間位移角也會隨之減小。
因此在相同條件下,小跨高比連梁的結構在抵抗地震荷載時表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