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娣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161-01
2014年河南省的英語試題有了重大改革,傳統(tǒng)的單項選擇題退出了高考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語言綜合運用的填空題。高考的題型分布也有了較大的調整。第一項為聽力,第二項為閱讀理解,第三項為完形填空和語言知識運用的填空題,第四項為短文改錯,第五項為作文。從題型上不難看出,高考越來越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考察。然而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方面是弱項。有些學生的詞匯量達不到,有些學生雖然認識單詞,但是讀不懂文章。有些學生讀懂文章卻做不對題。所以高中生的閱讀能力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提高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訓練閱讀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去找感興趣的文章,然后把文章歸類,把每篇文章的做題技巧傳授給學生,這樣學生很樂意學習。
2.擴大詞匯量
《高考考綱》要求高中學生掌握3000到3500個詞匯。多數(shù)學生做不對題就是因為詞匯量達不到。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閱讀速度。擴大詞匯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對于每個英語學習者,都要熟練掌握一定量的詞,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詞匯量的獲得,首先是課本上的必須掌握。在記單詞時不要單獨記生詞,那樣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記憶。把單詞同整句話一起記,不僅記住了單詞的意思,也記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廣泛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讀時不要求對內(nèi)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進行簡單總結,能就所讀內(nèi)容進行問答就行。廣泛閱讀可以是老師向學生指定閱讀材料,然后統(tǒng)一檢查、提問。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閱讀,老師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讀物選擇方面老師應給予指導,作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比賽看書多少、難易程度、詞匯量的大小來激發(fā)讀書的樂趣。
3.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閱讀方法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是:(1)不要出聲讀或指讀,要默讀。出聲讀和指讀都會分散注意力,限制閱讀速度。默讀可以集中大腦,邊讀邊想,可設問、可推測。(2)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字逐句地閱讀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不要重復閱讀,這樣影響理解力的集中,減慢閱讀速度,因此會挫傷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調用自己的全部知識和智慧,一口氣越障礙看到底。(4)不要一見生詞就查字典,要養(yǎng)成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5)不要邊讀邊譯,這樣影響速度,不能促進理解。應該直接用英語思維、記關鍵詞、抓主旨。
4.重視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
高考的閱讀內(nèi)容往往涉及到時事新聞,故事,科普類,社會類,說明文,新的閱讀填空題為對話類,各個題材的做題技巧也是不一樣的。有些需要通讀文章,有些只需帶題找答案就行。有些需要認真揣摩長難句子。所以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很重要。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閱讀技巧:
4.1 尋找主題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段落只有一個主題思想,每個段落都有一個句子表達這個段落的主題思想,這個句子叫做主題句。大多數(shù)主題句出現(xiàn)在段首,有些主題句出現(xiàn)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題句出現(xiàn)在該段中間。但一般文章的寫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這種原則。所以"首行"讀法對于學生讀自己太熟悉的題材的文章時尤為適用,這樣可以幫助讀者先在頭腦里樹立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框架,然后再補充框架,仔細閱讀。
4.2 首末段落與各段首句讀法。每篇文章或章節(jié)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作者會在首段里陳述他的寫作意圖,也可能會在末段里對整個章節(jié)做出總結。因此,應十分重視首末段落。同時,還要重視各段的第一句,因為往往首段后的各個段落是對首段的展開。再有,重視各段首句可以彌補有時首段陳述不詳?shù)娜毕?,解決末段綜述性話語里的疑難問題。
4.3 搜尋式閱讀,即跳讀。跳讀的目的是要從文章中查閱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豎視視向閱讀。即眼睛不橫向視讀,要豎向閱讀,對于每行的東西只讀關鍵詞,非關鍵詞不用注意。對關鍵詞也是一掃而過,因為豎視視向閱讀或者掃視關鍵詞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對其他部分的閱讀,速度必須快。關鍵詞是指主語、謂語、賓語;文章標題、引號部分、粗體字、黑體字、大寫字、斜體字、劃線部分;承接語、過渡詞;代詞、動詞、形容詞。
4.4 正確判斷和推理。在讀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還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據(jù)作者使用的語言,敘述的事實、引用例證、人物的對話及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等推斷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么,他想要說明什么問題,表達什么觀點及持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這是一個通過表面文字推測文章深層結構含義的判斷、推理過程,它能推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培養(yǎng)較高的理解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果斷的推理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有利于學生順利地閱讀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閱讀效率。
學生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平時就要加強閱讀訓練。下面提供一些訓練方法:
(1)兩遍閱讀法。在拿到英語文章時,要先通讀全文,在閱讀時把文章當中出現(xiàn)的人名,地名和反復出現(xiàn)的詞匯畫出來,試卷往往在這上面設題。在通讀全文時抓住文章的general idea,要學會抓住文章的關鍵性詞語主題句或是結論性的句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句子或是生詞,用筆劃出來即可,只要不妨礙抓住文章的概略內(nèi)容,可暫時不管。第二遍閱讀要逐句細讀,根據(jù)問題,找出能回答問題的關鍵詞,對文章的生詞要善于通過上下文的意思,和某些句子的語法結構進行分析,猜出其生詞的含義。這種通讀與細讀相結合的方法是閱讀中最普遍的方法。
(2)帶著問題尋找答案。讀題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讓學生有目的的閱讀,在閱讀時,一些無關緊要的內(nèi)容就可以舍棄,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準確率。
(3)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問。在閱讀教學中,也要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一般都是教師根據(jù)課文或文段舉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在我進行閱讀教學中,我先示范提出一兩個有關文章的問題,并闡述提出問題的依據(jù)和方法,說明這些題目的設置是作為閱讀效果的檢查題,然后指導學生按此方法來相互提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提問的方向和依據(jù)。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較為膚淺,教師應給予鼓勵和認可,讓學生增強信心,為以后提出更加適合的問題打下基礎。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鼓勵學生朝不同的方向思考,用開闊的思路提出疑問,并能達到閱讀效果,學生課堂上的閱讀積極性也更高了。
總之,羅馬并非一日建成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不斷練習,總結。所謂:"熟能生巧"。只要學生博覽群書,積極擴大詞匯量,認真練習,一定能夠取得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