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貴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tài)度,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要的內心體驗,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人的一種特有的、高級的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尤其是體育學習,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一方面,情感是學生智力及非智力發(fā)展的原動力。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要求,才會有相應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動,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情感,才會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學習。另一方面,情感又是體育學習中理解和參與的心理基礎。學生有了一定情感體驗,才能準確理解課堂體育活動的思想感情,才能熱情奔放地投身于體育活動。當前,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它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它是師生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感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為了建立這種新型師生情感關系,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從如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對待學生。因此,我在課堂上很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時時的表揚、鼓勵和引導成為我課堂上常用的手段。我相信,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我教過的七年級一班有位學生叫張雨,他很調皮搗蛋,教這個班的每個老師都不喜歡他。特別在體育課上,他吵吵鬧鬧,無視班級紀律,班上的其他同學都討厭他,班干部根本管不住他,甚至連我開始時都拿他沒辦法,也討厭他。一段時間后,他很不合群,漸漸地感到非常孤立,對自己也沒有什么自信心。我發(fā)現(xiàn)后,深感內疚,認為教書育人是自己的本職,面對一名后進生,就束手無策。后來我逐漸地改變自己的觀念,發(fā)現(xiàn)以往的以批評為主的教育方法不僅不能改變他,而且還會使他越來越壞,我為此思考了很久,認為這類學生用鼓勵、引導來正面教育他可能效果會好一些。后來他取得一點點的進步,哪怕在別的學生眼里只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我都要在班上表揚他。經過幾堂課后,他慢慢地開始變乖了,但是班干部還是管不住他,我想解鈴還需系鈴人,也許他自己管自己可能會更好些。于是在一節(jié)課上,我嘗試讓他當臨時組長,起先很多同學不服,怎么讓一名后進生當骨干,但我還是堅持我的做法,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不僅他自己把自己制約得很好,而且整組都管理得不錯。后來我又讓他當了幾次臨時組長,效果一次比一次好,我就宣布他擔任正式的體育小組長,他一躍成為全班的積極分子,還被評為年級的三好生。一個學期過后,同學們開始喜歡他了,老師們也逐漸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他也日漸開朗自信了。
二、教師要展現(xiàn)教學過程的魅力,和學生共同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
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發(fā)揮,自由想象,踴躍發(fā)言,從而使課堂教學氣氛非常活躍。我在教七年級《跳繩》這一課的復習課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一個自由練習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標任務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自學自練多種跳繩的方法。在課前我首先布置學生在家自己先想、先練習,而后到課堂上互相交流、相互比賽、共同學習,這樣不僅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不僅在家里提前練習,來到學校還利用下課時間練習,連他們下課最常玩的踢毽子、跳皮筋也不玩了,有些原來不愛運動,不愛跳繩的學生也被這種氛圍感染了,也跟著動了起來。下課時學生碰到我原來只會說聲“體育老師好”,而這幾天不一樣了,一下課,我站在操場上就會有好幾個學生圍著我說“我已經想出了X種”“我已經會了X種”“我很棒吧!”他們就像跟自己的朋友在說話、在探討,師生之間已經完全沒有距離,是非常平等的。到了上課的那天,學生在課堂上非?;钴S,練習的過程,學生們都很積極,根本找不到偷懶的影子,有的自己練習、有的兩人合作、有的甚至三五個人進行小組合作,我在中間不停地來回指導,及時地幫他們解決難題,很受同學們的歡迎。10分鐘的自由練習后,我安排了一個自我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都爭先恐后的上來展示,我怎么也沒想到七年級的學生能想出那么多種跳繩花樣,有的花樣連我在課前都沒有想到。但時間有限,很多學生都還沒有盡興,這堂課就結束了。
三、教師要完善個性,展現(xiàn)個人魅力
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得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yōu)秀品質,這是優(yōu)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保證。有位教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直使我記憶猶新:“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如果他的教學沒有達到自我陶醉的程度,他還不能算一個好的教師。”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就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拓展知識視野,發(fā)揚敬業(yè)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在這幾年的教育工作中,我邊實踐邊學習,我經常閱讀《心理學》《教育學》等書籍,用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陶冶情操;我也時常瀏覽《中國體育教育》《體育教學》等雜志,借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水平;業(yè)余時間我還常常在網(wǎng)上沖浪,關注新的教育觀念、借鑒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