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
中鐵七局鄭州公司 河南省鄭州市 450000
摘要:本文以鄭州市鄭東新區(qū)CBD副中心綜合管廊工程為背景,對大截面雙層四箱管廊結構工程施工技術及技術措施進行了闡述,總結了地下雙層四箱綜合管廊施工方法,可為同類綜合管廊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下雙層四艙;施工流程;結構施工技術措施
1 工程概括
綜合管廊工程由環(huán)狀干線管廊以及呈放射狀的支線管廊組成。
干線綜合管廊系統(tǒng)布置在中環(huán)地下道路外側輔路結構下,為地下二層,采用與中環(huán)地下道路外側輔路框架結構共構型式,兩種功能連接成為成為一體,支線綜合管廊與中環(huán)地下道路進入各地塊的連接車道呈上下布置,在各地塊的綠化區(qū)域位置預留支管廊接入口。上層為通風、電氣設備夾層及投料口、出支線,凈高2.2米,下層為綜合管廊層,凈高3.2米。根據(jù)功能劃分為4艙,結構在各艙中間設混凝土墻隔開,共分為4跨。干線管廊總長度約為3234.8米,支線管廊凈高2.2米,總長度約1618米,接市政管廊長度約80米,接各市政用房專用管廊長度約590米。
1.1 管廊結構施工流程劃分
管廊主體結構按照劃分的施工流水段,由兩端向中間施工,“縱向分段,豎向分序”、平行、流水作業(yè),每段從下到上順作施工。
分段長度考慮結構受力、一次混凝土灌注能力、結構防水、抗裂、混凝土收縮與徐變等的影響,并結合本標段的具體特點綜合考慮。施工分段劃分的原則如下:
①施工縫設置于縱梁彎矩、剪力最小的地方,即跨距的1/4~1/3位置。
②分段位置和各層板樓梯口、電梯井口及側墻上的通道位置錯開。
③施工分段長度在避不開梁、板開口處時增設暗梁確保結構穩(wěn)定。
2管廊施工
2.1 底板施工
底板及側墻處模板采用組合模板,側墻采用斜撐固定。后續(xù)區(qū)段混凝土施工時,必須保證新老混凝土結合良好?;炷翝沧⑶氨仨殞⑹┕たp處舊混凝土表面充分鑿毛,水平施工縫在混凝土澆筑前先在施工縫基面上敷設25~30mm與澆筑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砂漿;側向及豎向施工縫處混凝土澆筑時,控制混凝土入模點與基面有一定的距離,經(jīng)均勻、充分振搗后使基面與新澆筑混凝土有25~30mm水泥砂漿。
2.2 側墻施工
①模采用組合大鋼模,側模支撐采用碗扣式腳手架形式,支撐系統(tǒng)事先進行受力檢算,確保支撐系統(tǒng)具有足夠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擋頭模板安裝牢固,與外防水層接觸處設氣囊堵頭,保證可靠不變形、不漏漿。
②在施工接縫處設立快易收口網(wǎng)而形成粗糙表面,為下次混凝土灌注提供非常理想的結合面。收口網(wǎng)設立要牢固,避免因超重物擠壓損壞。
③泵送混凝土入模,分層分段對稱澆注至設計標高。采用插入式振搗棒為主,附著式振搗器為輔,保證側墻混凝土振搗密實。
④側墻采用噴淋養(yǎng)護的方式,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14天。具體做法為:側墻混凝土拆模后,在側墻內側頂部緊貼混凝土面安裝一根φ50縱向有孔鋼花管,水流順著混凝土表面常流不止,這樣則可以使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小、避免混凝土表面細小裂紋的產(chǎn)生或發(fā)展,同時有助于混凝土強度的增加。
立柱模板加固圖
2.3立柱施工
模板采用四塊與柱等長的特制鋼模板拼裝,吊車配合人工進行立模;模板支撐是利用四個方向事先做好的混凝土地錨和混凝土蹬腳分別固定Φ12.5mm鋼絲纜風繩和Φ48mm鋼管斜撐,并和模型緊密連接保證模型穩(wěn)定。
2.4(中)頂板施工
(中)頂板底模面板水平部分采用18mm厚覆膜竹膠合板,模型按設計預留上拱度,垂直支撐選用Φ48mm,δ=3.5mm的碗扣式滿堂腳手架支撐。立桿頂端加可調頂托,以便調整模板高程。立桿間距因頂板厚度不同而異,頂板立桿間距為0.6m×0.6m,橫桿間距為1.2m,剪刀撐間距為2.0~3.0m,掃地桿距地面0.3m,并留出檢查通道。具體鋼管支架的密度事先檢算,保證強度及變形滿足施工要求。
3管廊結構技術措施
3.1模板施工
①側墻采用90cm×150cm大鋼模,模板接縫夾3mm厚膠條防止漏漿。頂板采用大塊竹膠板,模板拼縫處內貼止水膠帶。
②模板安裝前及時、準確放樣,底模用水準儀以3×3m間距設點,現(xiàn)場檢查板底標高及平整度。側墻邊線點每隔4m用經(jīng)緯儀測設于結構板混凝土面上,同時以20cm垂直間距設好側墻邊線檢查點。
③模板支撐采用碗扣式腳手架,底托、頂托旋出絲扣的長度不超過35cm,以防失穩(wěn)。各層樓板腳手架支點位置上下對應在同一鉛錘線上,確保垂直傳力。
④拆模技術措施:拆模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原則,現(xiàn)澆結構混凝土拆模時所需混凝土強度控制標準:梁、板均按達到設計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100%控制,其它模板在保證混凝土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時,方可拆除。
3.2預埋件控制
預埋件及預留孔洞位置的準確程度直接影響到管廊的使用功能和整體質量。預埋件及預留孔洞位置的精度控制技術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根據(jù)設計尺寸測量放樣,并在基礎墊層或模板上做明顯標記,預留孔洞及預埋件應根據(jù)放樣精確固定在模板上,并采用鋼筋固定,確保預留孔洞及預埋件位置不發(fā)生過大的變形及位移。
3.3鋼筋施工
①底板鋼筋在墊層上綁扎,頂板鋼筋在模板上綁扎。施工時,在模板與主筋之間加設墊塊,確保鋼筋保護層厚度。施工頂板時,先立好頂板縱梁底模,綁底梁鋼筋,之后立縱梁側模及頂板底模,最后再綁頂板鋼筋;側墻鋼筋由作業(yè)人員搭架綁扎。
②在綁扎雙層鋼筋網(wǎng)時,鋼筋骨架以梅花狀點焊,并設足夠數(shù)量及強度的架立筋,保證鋼筋位置準確。鋼筋網(wǎng)片成形后不得在其上設置重物,施工縫處予留鋼筋搭接長度并按規(guī)定錯開。
3.4混凝土灌注
①底板混凝土灌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搗棒及平板振搗器振搗,分層、分段對稱連續(xù)澆注,在結構分段內底板混凝土順坡度方向由高向低連續(xù)澆注,混凝土灌注擬采用豎向分層,層厚分別為30cm;每大層內又分兩小層,縱向采用斜面分層澆注,橫向由中間向兩端澆注,底板與側墻交接部位分層澆注,加強振搗,確?;炷翝沧①|量,底板采用蓄水養(yǎng)護。
②側墻混凝土灌注采用分層對稱連續(xù)澆注,混凝土采用輸送泵下料,由于基坑深度較大,為防止泵送混凝土入模時沖擊力過大及造成混凝土離析,入模點處設短彎管頭,讓混凝土從管頭水平流出,側墻水平施工縫以上50cm范圍要注意振動棒插入深度及混凝土下落速度,防止止水條發(fā)生彎曲移位。
③頂(中)板混凝土灌注頂采用分層、分段水平連續(xù)澆注,其它方法與底板相同,頂(中)板采用蓄水保溫法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14天。
4結束語
通過現(xiàn)實施工實踐,本文主要向大家淺談了地下管廊工程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管廊結構施工較為繁瑣復雜,工程要劃分多段施工,同時要做好上下層次結構及各劃分段的施工銜接,選擇正確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術,對整個工程的質量、工期控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