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我的朋友王老大還有八個月就到50歲了。
王老大想在他生日的那天,請108個朋友來喝酒。這108個朋友,高、矮、胖、瘦,神態(tài)各異,就像水滸中的108將。108個朋友,就是一個人的江湖。
第一個要找的人叫陳二狗,當然是兒時一起玩燈的伙伴。終于有一天,小孩子已經(jīng)長大,不再玩燈了。少年的花燈,在歲月的流光燭影中,漸漸走散。18歲那年,王老大和陳二狗到郊外池塘里游泳,游著游著游不動了,身體像一根樹樁似的直直地往下沉,王老大向陳二狗發(fā)出求救信號,陳二狗一個猛子,如蛟龍出水,游到身邊,王老大搭著陳二狗的肩,狗刨式游到岸,回頭看一池清水,兩人哈哈大笑……雖然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他們已經(jīng)有十幾年沒見了。
第二個得找從前的老街坊。那年,外婆住城里,王老大住城外。王老大的外婆中午炒咸菜,被油煙嗆了,后來人就不行了,是開茶水爐子的朱二小冒雨背著她到醫(yī)院搶救,外婆死于腦溢血。
一定要找那個賣鹵菜的老板。5歲時,王老大看到一個板車師傅吃豬頭肉,看得直咽口水。那個在街角賣鹵菜的老板看到后,往王老大的小嘴里塞了幾片豬頭肉,至今想起來,豬頭肉那個香啊,真香。
還想去找剛工作時認識的一位姑娘。人家肯定沒有以前年輕和漂亮了,30年前,王老大在一家小廠上班,同廠有一位比他大三歲的姑娘,同他談得來。王老大那時一天到晚,滿腦子都是人家的影子,對方卻把他當做小弟弟。王老大說,不知道人家怎么樣,她現(xiàn)在還好嗎?
找108個人,在樸素的小酒館里,不會超過10桌。所花費用,不夠在這個城市買一平方米的商品房。也不是什么名酒,而是普通的糯米水酒,喝的是交情。這108個朋友,是王老大存封心中的一壇陳釀。
王老大還要找親戚吳三。小時候吳三經(jīng)常和他在一塊玩。那時候,吳三家里窮,外婆過年給吳三壓歲錢,雖然只有5毛錢,吳三拿到錢,好興奮啊。外婆去世后,老樹倒了,他們之間,像一只斷了線的風箏,十幾年未聯(lián)系。
肯定要找寫詩的于二。都30年的朋友了,從一頭濃發(fā),到毛發(fā)漸疏,那時于二35歲,王老大23歲,整整大了一輪。于二當年是會計,他把進出冷庫的豬下水,記在一個油汪汪的本子上,其余時間用來寫詩。于二38歲結婚,娶了一個鄉(xiāng)下老婆,住在一間老式廂房里。
提燈找人,不妨設想是這樣的場景:月色溶溶的晚上,有人提著一盞燈,去拜訪朋友,對方也提著一盞燈出門相迎,兩盞燈在半道上相逢,跳躍的兩簇燈火,在暗夜中說話。
找每一個人都有理由。尋找從前的108個朋友,有108個理由。在一個城市燈火明亮如白晝的夜晚,我們有時懷念遠方的朋友和兒時的伙伴。提燈找人,是怎樣的一種生命狀態(tài)?“找”的心情,熱切而真誠,目光注視前方,在暗夜中游弋。那盞燈的光亮,微不足道,卻是溫馨和古典的,能夠撫慰一顆蒼涼的心。
而每一個在大地上行走的人,都是一盞亮著的燈。
(摘自《遼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