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秀
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面對牛津英語教材,其教材內容新,容量大,課時緊。但如果我們注重了平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把這種負面影響降至最小。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表現(xiàn)在: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設計有趣味性、實效性;教學內容難易適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高效的英語課堂就是要使教法有效化、學法有效化和課程資源的運用有效化。
一、教法的有效化
教師要素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
首先,教師要熱愛工作,更要熱愛英語教學。教師的熱情能感染到學生,能讓學生更熱愛生活,甚至會改變學生的一生。
其次,教師的語言還要有感染力,這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而教師的個人素質是吸引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因素。學生如果喜歡教師,那么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如果教師的語言不優(yōu)美,整個教學就顯得枯燥無味,學生對課就不會感興趣,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教師上課之前的備課﹑教學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教學反思,反思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反思成功的地方與不成功的地方,由此改進教法,改善教法,提高效率。長此以往,就可以積累許多經驗,在課堂上也就會游刃有余了。
第四,教師應該注意課堂教學是否面對全體學生,是否把教學重點放到學生身上。這實際就是平時所說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問題,教還是學,教了多少、學了多少的問題。
有起伏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所以,我們根據(jù)教材的編排,把一節(jié)課分成幾個小段,每一段制訂一個目標,這樣就會使這一節(jié)課上得比較緊湊,每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短暫休息的機會,這樣也有利于下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課堂目標的設計者是教師,達成者是學生,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是課堂高效的保障。
二、學法的有效性
學生因素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的方面有藝術性,要優(yōu)化學法。
英語教師應該有對英語語言的理解能力,要在學習方法上給學生全新的指導與啟發(fā),吸引學生,促使其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學好英語有幾個關鍵詞,也就是多讀、多記、多講、多寫,只有這樣,才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好英語這一門語言。
1.培養(yǎng)習慣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學習英語,一定要打好基礎,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把英語學習當成是一個開心而愉快的美差,就不會帶著壓力的去學習,當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積極聽課
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關鍵是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上課時,學生要圍繞著教師所講內容,仔細思考,認真發(fā)言。要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教師提問的地方往往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地方。這就要求學生快速思考、積極發(fā)言,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精力集中聽,邊聽邊分析正誤,隨時準備補充和糾正。
3.聽寫結合
聽力很重要。要讓學生明白,想練好聽力,就要把某一條錄音內容從頭到尾聽幾遍,聽不懂也要硬著頭皮聽。先聽懂其大意,分出段落和句子,然后再以一句話為單位反復地聽。搞清楚一個句子由幾個詞組成,每個詞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主、謂、賓語都是哪些詞等??梢砸贿吢犚贿厡?,能聽懂幾個單詞寫幾個單詞,聽不懂的地方再多聽幾遍,時間長了就能把聽不懂的單詞補充完整了。對于中學生來說,一段錄音的聽寫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經過多次的“聽”與“寫”互相促進,互相啟發(fā),交替前進才能最后完成。
4.堅持說背
整篇英語短文聽寫出來以后,就要學“說”了。學“說”時盡量使用復讀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水平確定學說的時間,盡量說完整的句子。學會說以后,就要學習背,背對于提高英語的聽力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教師的學法指導給學生的自由飛翔插上了強勁的翅膀。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發(fā)展思維,調動情感積累和生活經驗,整合、優(yōu)化、運用學習方法,不斷地向一個又一個的發(fā)展目標前進。
三、優(yōu)化課程資源
剛進校的學生水平相差懸殊。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如何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對提高英語教學成效有著很大的影響。那么,怎樣才能優(yōu)化英語課堂資源,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呢?教師應該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可以根據(jù)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選用適合教學實際情況的英語材料。
在信息發(fā)達的今天,教師可以更進一步開拓課程資源。計算機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使我們可能通過加強學校之間、學校和社會之間的廣泛合作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英語教師要注意收集有意義的課程資源,積極有效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