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一節(jié)校內的數(shù)學公開課,課堂上,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時,馬上有不少學生踴躍地舉起小手要求回答,可被老師點名回答的也只是寥寥兩三名學生。隨著老師接連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學生幾乎每次都要舉起手,甚至一次比一次舉得高,最后都離開座位快要站起來了,可很不幸,老師對這些孩子卻視而不見,連一句話也沒有。當我看到這幾個孩子一次次舉起手,又一次次把手放下來,我開始注意他們,可憐的孩子,他們會對老師的置之不理怎么想呢?他們也許有著堅韌的個性,今后還會不屈不撓地高高舉起小手,相信老師總會叫到他,站起來給大家展現(xiàn)自己的學習“小成就”;也許會一次比一次失望,慢慢失去了參與交流的沖動,丟失了自信,更可怕的是會失去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我當時特別想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可惜下課后由于緊急事情匆忙離開而未能如愿。再回頭看看這位教師,她對這幾個孩子是確實沒注意呢,還是看到了,卻因為公開課的種種考慮而有所顧忌??赡軙櫦墒菚r間緊來不及多提問怕拖堂,也可能顧忌這幾個學生是學習上的“笨孩子”,讓他們站起來回答問題可能會不著邊際東拉西扯,影響課堂效果,所有這些可能,不管是老師的經(jīng)意還是不經(jīng)意,漠然的對待最終會對孩子起到負面的影響。當今教育要求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他們樹立自信,激發(fā)學習的熱情。作為教師,應該做一個細心人,在課堂上對積極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贊賞、肯定和鼓勵,學習不夠好的孩子更應該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由這位老師想到自己,自己在教學中有時候處理問題也過于簡單化,這次的所感所見就像一面鏡子,平時意識不到的問題通過這面鏡子看到了,以后一定也要拿這面鏡子多照照自己,引以為戒!
作者簡介:李艷萍,女,出生于1971年1月,大學本科,河南洛陽市澗西區(qū)天津路小學執(zhí)教,美術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展開學科整合是當前的研究方向。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