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梁 薛文靜
(山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淺談《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與中俄貿易史
陳棟梁 薛文靜
(山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隨著中俄關系史研究得到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感到應當特別重視研究中俄經濟關系的發(fā)展史,這不僅僅是因為中俄經濟關系發(fā)展源遠流長,還因為經濟是社會關系的基礎,本文通過介紹《尼布楚條約》簽約前后中俄貿易的狀態(tài)和形式,闡釋條約簽訂對兩國經濟關系發(fā)展的作用。
尼布楚條約;中俄貿易關系;貿易形式;影響
探討中俄貿易關系,第一個問題就是:它究竟始于何時?歸納起來,關于中俄貿易始限問題,現(xiàn)已有如下幾種說法:(一)以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為始限說;(二)以17世紀中葉巴伊科夫商隊到達北京為始限說;(三)以1639年為始限說;(四)以1638年為始限說;(五)以1618年“彼特林使團到京”為始限說;在這五種說法中,前兩種說法最為流行。
持第一種說法的,以國內學者居多,代表者應首推劉選民和王之相。劉選民的《中俄早期貿易考》一文是民國以來探討中俄貿易關系的最有影響的論著之一。劉選民在文中把《尼布楚條約》簽訂前稱之為“通商之醞釀”時期,顯然是把《尼布楚條約》視為中俄貿易的開端。其后王之相的《中俄陸路通商關系之歷史上變遷》一文則明確指出:“自1683年尼布楚條約成立時起,中俄兩國入于正式條約關系之中,通商關系亦應認為從此開始?!痹诒疚闹校覀儾扇〉谝环N說法,在此基礎上簡述和分析《尼布楚條約》前后中俄貿易關系。
17世紀中葉,俄軍侵擾業(yè)已侵入到黑龍江流域,引起清政府的嚴重關切,兩國關系開始急劇緊張化。清政府一面針鋒相對,調兵遣將;一面積極通過外交途徑進行交涉,并多方款待來京俄國使團和商隊,爭取和平解決爭端。
1676年,俄使斯帕法里來京,清政府再次向其提出引渡逃人、停止侵擾中國邊疆等項要求,并表明,如果不能滿足這項要求,今后俄方“一律不得遣使或前來經商”,由于俄方仍不停止在黑龍江流域的軍事擴張,爆發(fā)了80年代中期的兩次哥薩克之戰(zhàn)。直到1687年秋清政府獲悉俄使將至邊界的消息,圍城清軍全部撤圍,歷時兩年之久的雅克薩之戰(zhàn)宣告結束。1689年8月,中俄兩國政府的代表終于坐到了談判桌前。經過10余天的艱苦談判,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締結了第一個雙邊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
中俄《尼布楚條約》共分6款,其實質性部分包括:中俄東段的邊界的劃分、對越界逃人的處理辦法、中俄貿易的原則規(guī)定等。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奠定了兩國關系正?;幕A,此后約一個半世紀的時間里,中俄東段邊界基本保持平靜。
中國西北蒙古各部的對俄貿易。中國西北蒙古各部的對俄貿易是中俄間接貿易向直接貿易過渡的起點,盡管貿易地點分散、規(guī)模很小,但它對后來中俄貿易發(fā)展的作用極為重要。
俄國使團和商隊在北京的貿易。《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前,來京貿易的俄國人員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正式外交使團;第二類是官派商隊;第三類是私人商隊。但這三類人員并不是分得很清,外交使團實際是集外交與貿易使命于一身的外交商團,而官私商隊也常為政府收集情報或傳遞文書。
早在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前,俄國與中國內地的貿易聯(lián)系就已經相當密切,俄國使團和官私商隊的來京貿易是17世紀下半葉前40年中俄直接貿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黑龍江和額爾古納河沿岸地帶中國當地居民同俄國人的貿易。對于俄商來說,經營中國內地商品是最賺錢的生意。這一時期,由于中俄黑龍江沖突愈演愈烈,常有清朝黑龍江地方官員赴尼布楚辦理交涉,有時他們也攜商人同往。
但是,黑龍江地區(qū)的中俄貿易聯(lián)系,畢竟是在兩國軍事沖突和戰(zhàn)亂條件下建立起來的,它的發(fā)展受到各種政治因素的制約。俄國的搶掠活動使得中國少數民族內遷,剛剛發(fā)展起來的中俄直接貿易聯(lián)系陷入嚴重危機之中。
《尼布楚條約》簽訂前后俄國對中國領土也有圖謀,只是時機不夠成熟,因而縮小嘴巴。當時俄國的內外處境和中俄關系的基本態(tài)勢決定俄國政府只能暫時滿足于獲取對華貿易利益。因此,把《尼布楚條約》說成是“強加”于俄國的,或者把俄國的對華政策說成是“和平貿易政策”都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俄關系、特別是中俄貿易關系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影響深遠。第一,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是中國領土,結束了這一地區(qū)數十年來遭受侵擾的歷史,贏得了一個比較長時期的和平與安定,而邊境局勢的穩(wěn)定也給中俄貿易的正常發(fā)展提供了條件;第二,條約使俄國獲得了重大通商利益,并初步達到了拓展對華貿易的目的。從此,俄國商隊的來京貿易開始成為中俄兩國商品交流的主渠道,對華貿易成了俄國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渠道;第三,《尼布楚條約》是清政府締結的第一個國際條約,也是清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條約形式明確了同一個外國的貿易關系。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開始變通對來華俄國商隊的接待辦法,這證明清政府已在事實上承認同俄國的貿易是一種對等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俄正式貿易關系的建立。從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至18世紀20年代初出現(xiàn)了俄羅斯“京師互市”的興盛時期。
[1]劉選民.中俄早期貿易考[J].燕京學報,1939,25:153-212.
K14
A
1005-5312(2014)29-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