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摘 要:混凝土的裂縫問題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又難于解決的實際問題,混凝土裂縫問題原因復雜多樣,材料質量、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藝、后期養(yǎng)護,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可能導致裂縫的生成,影響工程實體質量。本文對混凝土工程中常見的一些裂縫問題進行淺談,并重點闡述大體積混凝土裂縫一些預防及處理措施。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 裂縫 預防
中圖分類號:TU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046-01
混凝土是一種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質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變形、約束等一系列問題,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著眾多的微孔隙、氣穴和微裂縫,正是由于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現(xiàn)出一些非均質的特性。微裂縫通常是一種無害裂縫,對混凝土的承重、防滲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產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載、溫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縫就會不斷的擴展和連通,最終形成我們肉眼可見的宏觀裂縫,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說的裂縫。
1 混凝土常見裂縫原因分析
近代科學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實踐證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縫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圍內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鋼筋混凝土規(guī)范也明確規(guī)定:有些結構在所處的不同條件下,允許存在一定寬度的裂縫。但在施工中應盡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縫產生,使結構盡可能不出現(xiàn)裂縫或盡量減少裂縫的數(shù)量和寬度,尤其要盡量避免有害裂縫的出現(xiàn),從而確保工程質量。
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很多,有變形引起的裂縫:如溫度變化、收縮、膨脹、不均勻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縫;有外荷載作用引起的裂縫;有養(yǎng)護環(huán)境不當和化學作用引起的裂縫等等。在實際工程中要區(qū)別對待,根據(jù)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出現(xiàn)的最突出原因是混凝土實體內外溫差引起,混凝土澆筑后,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由于混凝土的體積較大,大量的水化熱聚積在混凝土內部而不易散發(fā),導致內部溫度急劇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這樣就形成內外的較大溫差,較大的溫差造成內部與外部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產生一定的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極限時,混凝土表面就會產生裂縫,這種裂縫多發(fā)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當溫差變化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襲擊等,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溫度急劇下降,而產生收縮,表面收縮的混凝土受內部混凝土的約束,將產生很大的拉應力而產生裂縫,這種裂縫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較淺的范圍內產生。
2 控制溫度應力、防止裂縫的技術措施
2.1 選擇混凝土原材料、優(yōu)化混凝土配合比
(1)水泥的選擇:結構內部混凝土主要考慮抗裂性、低熱和強度等方面要求,結構外部混凝土處了抗裂性外,應考慮抗凍融性、耐磨性、抗蝕性、強度及干縮較小等。綜合考慮以上性能一般采用較高標號的中熱硅酸鹽水泥。(2)添加礦礦物參合料:添加礦物參合料的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絕熱升溫、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一般采用粉煤灰較多。(3)外加劑:減水劑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外加劑,它具有減水和增塑作用,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及強度不變的條件下,可減少用水量,節(jié)約水泥,降低聚熱升溫。(4)配合比優(yōu)化: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流動度的條件下,盡量節(jié)省水泥,降低混凝土絕熱溫升。
2.2 嚴格控制混凝土溫度、減小基礎溫差、內外溫差及表面溫度驟降
嚴格控制混凝土溫度是防止裂縫最重要的措施。(1)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通過冷卻拌合水、加冰拌合、預冷骨粒料等辦法降低混凝土出口溫度,采取加大混凝土澆筑強度、倉面保冷等方法減少澆筑過程中的溫度回升。(2)水管冷卻:在混凝土預埋水管,通低溫水以降低混凝土溫度。水管冷卻溫場分析邊界條件分析比較復雜,需對對熱力學參數(shù)進行實測的基礎上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內部溫度場及仿真應力場,根據(jù)計算結果制定出不出現(xiàn)有害裂縫的水管冷卻的水管直徑(如果外半徑和導熱系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管徑增大一倍,冷卻速度約提高20%,效果并不顯著);水管間距(水管間距減小一倍,冷卻時間可減短1.23倍,效果顯著);水管厚度(今屬導熱系數(shù)大,其厚度對冷卻效果系數(shù)小);管內流量(管內流量加大一倍,冷卻時間約減少18.6%。冷卻效果不顯著);冷卻水溫度、冷卻速度與冷卻時間(冷卻水溫度越低,冷卻效果就越好,但過大的溫差會在水管周圍的混凝土產生拉應力,甚至導致裂縫,通常將冷卻水與混凝土之間的溫差控制在20 ℃以內。管內流入的水和返回的水溫差不宜大于6 ℃、降溫速率不宜超過2 ℃/d。通水冷卻時間一般為8~14 d);水管長度(水管長度增加后,冷卻效果有所降低。水管長度增加一倍,與冷卻水流量減少一倍的冷卻效果是相同的。為了使流量在各官圈內盡可能均勻分配,應是各管圈的長度大體相近,對于長度較短的管圈,往往把幾個管圈串聯(lián)起來,再接到供水支管上去);水流方向(如果自始至終保持統(tǒng)一流向,出口的混凝土溫度將高于入口端的混凝土溫度。為了使混凝土溫度盡可能均勻,應不斷改變水流方向,建議半天改變一次水流方向)等參數(shù)。(3)表面保溫: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保溫材料,以減少內外溫差、降低混凝土表面梯度。
2.3 重視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要像重視混凝土制備和澆筑準備那樣重視溫度控制方面的準備工作,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前應進行溫控計算并制定嚴密的溫控措施,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澆注質量。
2.4 加強施工管理
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裂縫總是從強度最低的薄弱處開始,當混凝土質量控制不嚴、混凝土強度離散系數(shù)大時,裂縫就多。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一般應控制在25 ℃,混凝土入模后的最高溫度一般不高于60 ℃,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一般不大于20 ℃,新澆筑混凝土與鄰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巖土介質之間的溫差不大于20 ℃,養(yǎng)護水溫低于混凝土表面的差值不大于15 ℃,混凝土的降溫速率不宜超過2 ℃每天,當周圍大氣溫度低于養(yǎng)護混凝土表面溫度超過20 ℃時混凝土表面必須保溫覆蓋以降低降溫速率。
2.5 養(yǎng)護方法
養(yǎng)護時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的重要措施,必須充分重視,并制定養(yǎng)護方案,派專人負責養(yǎng)護工作。
3 結論
裂縫是混凝土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它的出現(xiàn)不僅會降低混凝土的抗?jié)B能力,影響混凝土實體結構的使用功能,而且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響混凝土的承載能力,因此要對混凝土裂縫進行認真研究、區(qū)別對待,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處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預防裂縫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保證實體結構安全、穩(wěn)定地工作。
參考文獻
[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JTG/T F50-2011.
[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S].JGJ55-2011.
[3] 吳晏.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成因及預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9,2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