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
有一些字,人人都能脫口而出,但對其本意含糊不清;有一些詞,流傳千百年,卻離其原意漸行漸遠。這些我們?nèi)粘I钪械某S谜Z,看似簡單,一旦追溯其本源,往往能發(fā)現(xiàn)許多豐富而有趣的內(nèi)容。
“上當”
人們常把受騙叫作“上當”,其實“上當”的原意是指到當鋪去典當。
清朝末年,清河有個大戶人家姓王,世代經(jīng)營當鋪,家大業(yè)大,生意興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開始懶于經(jīng)營,就把資金存入當鋪做入股的股東,日常的典當營業(yè)事務全交給一個名叫壽苧的年輕人來主持。壽苧酷愛讀書,喜歡校刻書籍,對生意卻并不精通,處理典當業(yè)務非常隨便。
王氏族人見此情景,都認為有機可乘,不約而同地從自己家中拿一些東西到當鋪來典當,每回來都估定好高于物品本身的價格,要伙計如數(shù)付錢。伙計不敢得罪股東老板,壽苧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攔。就這樣,沒過兩個月,資產(chǎn)就被騙得所剩無幾,一家資金充足的當鋪就此破產(chǎn)。后來人們就把受騙稱為“上當”了。
“馬路”
馬路是由碎石鋪設的,路中央略高且光滑平坦,這樣利于雨水流淌到路邊,不至于影響交通。后來,人們用瀝青鋪涂在上面,稱之為“柏油路”,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習慣叫“馬路”。馬路既然不是專供馬走的路,那么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18世紀中期,英國發(fā)生了工業(yè)革命,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迫切需要改善當時的交通運輸狀況,特別是陸路交通。為此,蘇格蘭人約翰·馬卡丹發(fā)明設計了馬路。由于馬路的出現(xiàn),使得英國不僅水路暢通,陸路也很便利,這為迅速發(fā)展英國工業(yè)和貿(mào)易往來提供了便利條件。后來,人們就以設計者的姓氏稱這種路為“馬卡丹路”,簡稱“馬路”,以示紀念。
“書香”
“書香門第”中的“書香”是什么意思,許多人都不太清楚。
原來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便在書中放置了一種蕓香草,這種草有一種清香之氣,夾有這種草的書籍打開之后清香襲人,故而稱之為“書香”。蕓香草亦稱蕓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產(chǎn)于我國西部,有特別的香氣,可以入藥,嚼之有辛辣和麻涼的感覺。因為古人常在書籍中放這種草避蠹驅(qū)蟲,所以除“蕓人”(指農(nóng)人)、“蕓蕓”(指眾多)外,與“蕓”字有關的詞多與書籍有關,如“蕓編”指書籍,“蕓帳”指書卷,“蕓閣”指藏書之閣,“蕓署”為藏書之室,“蕓香吏”指校書郎等。
“借光”
戰(zhàn)國時期,秦國有個大臣叫甘茂,因遭奸臣陷害,不得已逃往齊國。甘茂逃出秦國邊境函谷關時,正好遇到當時很有名的縱橫家蘇秦。蘇秦問甘茂要到哪里去,甘茂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他講了一個借光的故事:
有條江的江邊住著許多戶人家。每天晚上,各家的姑娘們都會帶著點燈的油聚在一起,把油倒進一盞大燈里,一起在燈下做針線活。有個姑娘家里很窮,出不起燈油,所以其他姑娘都很嫌棄她,準備把她趕走。窮人家的姑娘便對大家說:“我確實拿不出燈油,可是,如果每天我早到這里,結束時我晚點走,替大家打掃打掃屋子,你們還會吝惜這照在四周墻上的一點余光嗎?借點光給我,我同你們一起做針線,對你們也不會有任何妨礙的?!贝蠹矣X得她說的話有道理,就把她留下了。
蘇秦聽了甘茂的故事后,明白了他的用意,于是一起去了齊國。蘇秦在齊王面前竭力推薦甘茂,在他的幫助下,甘茂最終被齊王拜為上卿?,F(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借光”一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來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