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平
浙江省永嘉縣中醫(yī)醫(yī)院內科,浙江 永嘉 325112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哮喘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xiàn)以持續(xù)性干咳為主,臨床上又可稱其為變異性哮喘、咳嗽型哮喘、隱匿性哮喘??人宰儺愋韵月钥人詾橹饕憩F(xiàn)形式,其發(fā)病比例在該地區(qū)可占到慢性咳嗽的31.1%[1],患者發(fā)病時間在兩個月之上,且無明顯好轉。目前西醫(yī)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以地塞米松片與支氣管擴張藥物為主,臨床治療中仍有諸多局限之處[2]。本文著重研究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藥治療之法,現(xiàn)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 患者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均來自我院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共92人。其中男性57人,女性35人,最大年齡患者72歲,最小年齡患者16歲,平均患者年齡為 (38.2±3.1)歲。92名患者均已確診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6人。對比兩組患者性別、病理、年齡等臨床基本資料。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規(guī)性支氣管擴張藥氨茶堿,每次0.1mg,餐后口服,每日服用兩次[3],以及抗變態(tài)反應藥物酮替芬藥劑1mg,餐后口服,每日服用2次,同時聯(lián)合服用地塞米松片,每次口服1.5mg到3mg之間,每天2到4次。
1.2.2 治療組 治療組患者采用中藥治療方法,可以選用兩種中藥配方:①生黃芪5g,防風10g,杏仁各5g,桃仁8g,炙紫蘇5g,炙五味子8g,柴胡10g,蟬蛻10g,前胡5g,炙麻黃10g,地龍10g,黃芩5g,炙甘草4g。②橘紅6g,白前8g,杏仁10g,制半夏10g,蘇子6g,百部8g,黃芩5g,象貝母10g,炙紫菀5g,炙麻黃8g,炙地龍5g,炙款冬10g,桑白皮5g。對于體態(tài)不佳,背重不直,畏怕寒冷者,炙麻黃用量適當減少;對于干咳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且咳嗽癥狀持續(xù)不退,加入全蝎3g,蜜炙馬兜鈴10g;對于呼吸較粗重、咳嗽聲音較為響亮、清脆者,需加入生甘草10g、生石膏20g;對于伴有咽喉癢痛、鼻子不通氣的患者,需加入桔梗10g、辛夷5g;對于咽喉癢痛并且伴有聲音沙啞的患者[4],且咽喉處有明顯的紅腫跡象,可加入黛蛤散20g、蒲公英20g、制僵蠶5g。藥劑使用文火慢熬,七碗水煎熬成一碗,每日用藥一次,每次500ml藥湯,餐后半小時后服用。兩組患者的治療期限均為一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的臨床治療結果可分為三種:治愈、有效和無效。治愈:患者咳嗽癥狀明顯減退,干咳頻率較用藥前明顯減少,幾乎消失?;颊哐屎硖師o腫脹、疼痛感,肺部干濕啰音明顯消除,咳嗽行為可控制,停藥后一周患者病情無反復。有效:患者咳嗽癥狀較用藥前有明顯好轉,但咳嗽行為仍然無法控制,干咳出現(xiàn)頻率較用藥前有明顯減少,但未完全消除,患者精神有所好轉,咳痰量減少,但仍需要持續(xù)用藥維持。無效:患者用藥前后癥狀無明顯改善,患者癥狀無變化,用藥持續(xù)5天無效果,同時病患的病情有持續(xù)發(fā)展趨勢。
1.4 臨床診斷標準 ①咳嗽反復或是連續(xù)發(fā)作超過1個月,通常在清晨或夜間發(fā)作,運動后病情嚴重,痰少,臨床表現(xiàn)無感染,并且長期使用抗生素無效;②氣管舒張劑可以在咳嗽發(fā)作時有緩解作用;③氣道有高反應特點,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④有家族或個人過敏史。
此次研究的92名患者中,對照組46名患者中治愈20人,占43.48%,有效患者21人,占45.65%,無效患者5人,占10.87%,治療總有效率為89.13%;患者最長治療時間為 25d,最短治療時間為 16.2d,治療平均時間為(19.2±2.1)d。治療組 46 名患者中治愈 25 人,占54.35%,有效患者19人,占41.30%,治療無效患者2人,占4.35%,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其中最長治療時間為18d,最短治療時間為10d,平均治療時間為 (13.8±2.3)d。對全部治愈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跟蹤隨訪,具體結果見表1所示。
表1 對治愈患者3個月的隨訪記錄情況
根據上表的統(tǒng)計結果可見,中藥治療組患者停藥后的復發(fā)概率要遠小于西藥對照組,可見對照組中患者對西藥具有一定的依賴性,患者停藥后病情容易出現(xiàn)反復,且僅僅三個月復發(fā)率就達到70%,可見西藥治療結果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而中藥治療組在停藥三個月后復發(fā)率僅為12%,說明藥效較為穩(wěn)定。
另外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治療組中患者全無用藥副作用以及藥物刺激反應,而在對照組中,有5人出現(xiàn)用藥刺激反應,刺激源為地塞米松片,2名患者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在停藥后不良反應消失。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相同的治療條件下使用中藥湯劑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臨床結果要好于西藥常規(guī)治療。中醫(yī)認為如咳嗽、哮喘等疾病起源于肺[5],而與五臟脾、肝、腎等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體內邪覆于正,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肺入寒毒,進而表現(xiàn)為外部的咳嗽、呼吸疾病,所以疾病的根源在于內。而西醫(yī)是由外而治的思想,使用藥物或是激素治療,而非調理體內平衡,而且西藥治療該類哮喘的藥物組合較少,無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理表現(xiàn)進行治療[6],也是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而且西藥中的激素類藥物還對患者有一定刺激性,患者容易產生依賴感,停藥后病情極易反復。中藥首選藥物為蘇子、橘紅、杏仁等,有止咳清熱毒的功效,麻黃具有順肺氣、排寒毒的功效,而貝母、百部等為常見的止咳、平喘、化痰的藥物,加之甘草等輔藥,治療效果明顯[7]。中藥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的主要思路為平肺氣、排寒毒、順氣血、化咳痰,且治療效果明顯。劉新發(fā)等[8]研究過程也表明,在西醫(yī)治療過程中融入中醫(yī)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有較為明顯提升。
[1]張芬蘭,劉春梅,王海云,等.柴樸湯加味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18(04):290-293.
[2]柯新橋,壯健,伍彩霞,等.咳嗽變異型哮喘中醫(yī)辨治思路與方法[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1,19(02):214-217.
[3]朱金鳳,陳梅玲,彭俊杰,等.固本平喘湯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1,19(08):130-133.
[4]陳琦輝,羅社文,李金憲,等.小青龍湯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39例[J].福建中醫(yī)藥,2012,18(01):243-247.
[5]王美林,吉春玲,朱金鳳,等.四逆散加味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J].光明中醫(yī),2012,21(03):112-115.
[6]王麗華,洪廣祥,張穎,等.“咳癢煎”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臨床研究[J].江西中醫(yī)藥,2013,17(06):279-282.
[7]彭暾,周榮,陳琦輝,等.抗變止嗽湯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57例[J].四川中醫(yī),2010,14(07):115-117.
[8]劉新發(fā),郝云霞,郭潔,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80例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1,10(09):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