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風濕免疫科53病區(qū),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癥為主要表現(xiàn)的彌漫結締組織病[1]。其發(fā)病與感染、免疫、遺傳、環(huán)境、激素等因素有關,其中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發(fā)病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免疫特征為T細胞和B細胞的異?;罨?、補體激活及細胞因子失衡,體內(nèi)產(chǎn)生大量自身抗體和免疫復合物,從而引起超敏反應[2]。
目前中藥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IL-6屬Th1型細胞因子,IFN-γ屬TH2型細胞因子,本實驗探究祛毒湯聯(lián)合醋酸潑尼松對狼瘡樣大鼠IL-6、IFN-γ的影響,從免疫學角度探討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治療作用。
1.1 動物和藥物 SD大鼠,購自北京大學動物實驗中心;醋酸潑尼松,上海信誼藥業(yè)有限公司出品,國藥準字:H31020675;祛毒湯由本院自制,主要包括生黃芪、白英、生地黃、秦艽、丹參、菝葜、白花蛇舌草、雷公藤、升麻、紫草、鬼箭羽、蜈蚣、鱉甲、生甘草等藥物;IL-6、IFN-γ試劑盒購自北京大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 模型制備 SD大鼠,共60只。隨機分為三組,各20只,即中西藥組 (祛毒湯+醋酸潑尼松),西藥組 (醋酸潑尼松),模型組。采用米舍爾改良法,取大鼠淋巴組織制成淋巴細胞懸液,每只大鼠每次注射0.2ml淋巴細胞懸液,含5×107淋巴細胞。分別1、4、7、10天經(jīng)尾靜脈注射。
1.3 給藥方法 造模后24h,按照大鼠體重給藥,中西藥組:給予醋酸潑尼松0.312mg/20g·d,祛毒湯按照0.7g生藥/20g·d;西藥組給予醋酸潑尼松0.312mg/20g·d;模型組灌喂等量生理鹽水。各組大鼠給藥15天。
1.4 檢測指標 造模大鼠取腎臟組織,10%甲醛固定,酒精梯度濃度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切片,蘇木伊紅染色。取各組大鼠靜脈血2ml,3000r/min離心15min,制備血清。按照IL-6、IFN-γ試劑盒操作說明說進行檢測,對比三組大鼠血清IL-6、IFN-γ水平。
2.1 造模大鼠腎臟組織觀察 腎小球顯著增大,形狀不規(guī)則,可見免疫復合物,腎小球毛細血管充血,內(nèi)皮細胞彌漫性、階段性增生,腎小球囊腔狹窄、基底膜增厚,近曲小管管腔變形,遠曲小管可見管型,腎間質(zhì)可見炎性細胞浸潤。
2.2 IL-6、IFN-γ水平檢測 實驗結果表明,與模型組比較,中西藥組和西藥組IL-6、IFN-γ水平顯著下降 (P<0.05),同時,中西藥組IL-6、IFN-γ水平顯著低于西藥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果見表1。
表1 IL-6、IFN-γ水平變化 (,N=20)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非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疾病,體內(nèi)CD4+T細胞亞群失衡導致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失調(diào)[3]。IL-6作用于多種效應細胞,參與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IL-6可促進抗體產(chǎn)生,及肥大細胞的增殖,參與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和體液免疫性疾病,因而IL-6是一個重要的細胞因子。IFN-γ主要由NK細胞和T細胞分泌產(chǎn)生,通過激活單核巨噬細胞、NK細胞、淋巴細胞來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提示IFN-γ具有促進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發(fā)病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鼠造模成功后IL-6、IFN-γ水平處于較高水平,給予激素及祛毒湯后IL-6、IFN-γ水平顯著下降,中西藥組大鼠IL-6、IFN-γ水平顯著低于模型組和西藥組,說明祛毒湯聯(lián)合醋酸潑尼松可以有效降低狼瘡樣大鼠的細胞因子水平,其中祛毒湯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祛毒湯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具有活血化瘀、滋陰益氣、涼血解毒之效,本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腎虛、先天稟賦不足、熱毒內(nèi)淤,因此祛毒湯可達到很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祛毒湯里的雷公藤具有抑制單核細胞增殖反應,抑制B細胞功能,并且作用于B細胞的活化增殖階段,因此抑制B細胞和單核細胞分泌的炎性細胞因子;甘草提取物Lx對巨噬細胞的作用能抑制抗原信息傳遞,從而抑制免疫活性細胞。
本研究通過狼瘡樣大鼠的研究,發(fā)現(xiàn)祛毒湯聯(lián)合醋酸潑尼松可以調(diào)節(jié)免疫,降低炎性因子IL-6、IFN-γ水平,為后續(xù)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同時也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實驗依據(jù)。
[1]錢齊宏,張學光,放葛華.T細胞亞群及共刺激分子表達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免疫病理的關系[J].蘇州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2002,22(1):28.
[2]陳捷,王蘭蘭,劉瑾.LSE患者T細胞亞群功能紊亂與Thl、Th2細胞因子偏移的研究[J].華西醫(yī)學,2004,19(3):409.
[3]沈友軒,柯瑤,劉曉華,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的Th細胞亞群平衡失調(diào)的初步研究[J].上海免疫學雜志,2003,23(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