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慶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文化和思想傳承的載體,文言文閱讀能夠讓我們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感、寫作藝術,獲得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但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學質量不高,這種現狀需要改變。
一、文言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我們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圍繞高考文言文閱讀的考點開展,重視著文言基礎的落實。教師主導色彩過于濃烈,通過逐字逐句逐段地串講,忽視了學生主動性和自主性的發(fā)揮。如《報任安書》這篇課文往往需要四五課時才能上完,而教師教學活動中往往逐字逐句翻譯、重在眾多文言知識點的落實。于是,這樣一篇課文學習之后,很多學生不知道寫了些什么,甚至有學生連課文都沒有通讀一遍。如此,缺乏生動、形象性的枯燥課堂中學生被動地去接受,根本不懂得如何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識,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學生的文言基礎比較薄弱,文言文學習的興趣缺失。他們缺少扎實文言基礎知識,沒有運用文言的氛圍,缺少文言運用的語境與機會,因而他們對文言文的語言現象、詞義理解不準,無法準確理解文章內容,無法深入閱讀并獲得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把握。如在《陳情表》學習中,很多學生體會不到李密盡忠盡孝兩難的處境,讀不出感人肺腑的祖孫深情,從而使得這一經典文章的學習沒有靈魂的觸動。
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要讓學生發(fā)揮主動性,有興趣的去閱讀、領悟與探究,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和閱讀體驗去獲得知識的豐厚,情感的共鳴,體驗的升華,素質的提升。
二、文言閱讀自主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學生發(fā)揮主動性,能夠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提升學習能力、人文素養(yǎng)獲得個性化的發(fā)展。針對文言文教學效率低下,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不足的現象,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1.激發(fā)興趣,厚積薄發(fā)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點燃學生的興趣。正是因為文言文的語言比較精煉,詞法、語法和句法與現代漢語有較大區(qū)別,導致學生有讀不懂、讀不透,從而失去閱讀的興趣。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如我們在學習《陳情表》時,可以就西晉的建立及其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所采取的白色恐怖政策導入,讓學生認識到李密在那時能夠敢于上表發(fā)出異樣聲音的勇毅,使得學生對李密生出崇敬之情,學生就有閱讀與探究的興趣和熱情。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課后閱讀《祭十二郎文》《出師表》,讓學生通過對比,感受其中至情至誠的情感,體會情信辭巧的藝術特色。如此,他們在《陳情表》的學習中,也能提高情感的把握和提煉的能力,獲得閱讀鑒賞能力的提升。另外,運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如在對《陳情表》的學習中,讓學生聽名家的范讀,讓學生感受此表親情的濃烈,感情深刻而偉大。
高中教材所選錄的文言文都是一些比較典范的文言精品,激發(fā)興趣,應加強文言閱讀的量,讓文言文中的情感和思想感染學生的心靈。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文言文自主閱讀能力自然會提升。
2.點撥學法,轉變教法
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差主要是沒有掌握好文言文的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提高學生文言文自主閱讀的能力,必須夯實文言文基礎和靈活運用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方法。如文言文中常見的15個虛詞各自有哪些詞性和用法,通假字的類型,古今義如何分辨,特殊句式的類型與特征的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原則與技巧等等。如果學生對這些規(guī)律有所了解,學生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就知道如何聯系上下文去理解和推斷。
文言文閱讀不只是能夠會翻譯,更需要在閱讀中獲得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我們要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就要讓學生成為文言文閱讀課堂的主人,通過互動,引導他們自主的閱讀、發(fā)現與提升。如在《史記選讀》中的《魏公子列傳》學習時,學習重點是認識信陵君的“禮賢下士”的品質。我們可以對侯嬴這個人物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把握信陵君的禮賢下士品質。課堂上可讓學生自主閱讀信陵君與侯嬴交往的內容,概括并梳理情節(jié),提出問題來探討。如“信陵君門客三千,難道他與每個人結交都像對侯嬴這樣嗎?”“信陵君知遇侯嬴,結果侯嬴死了,侯嬴可不可以不死呢?”“侯嬴為什么要在信陵君面前提出要‘北鄉(xiāng)自剄呢,文中為什么沒有信陵君阻止或勸說的內容呢?”這些問題的理解,讓我們感受到“士為知己者死”的可貴,也側面表現出“禮賢下士”的價值;而結合司馬遷的生平遭遇,我們也能深刻感受司馬遷的郁積的憤懣之情。這樣,學生能獲得深層的自主閱讀的能力。
總之,文言文閱讀能力是高中生亟需提升的能力,只要我們加強教法研究,重視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引導他們廣泛的閱讀品味文言文作品,形成一定的文言文學習方法,那么,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洪澤外國語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