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紅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墩n程標準》對此也進行了明確的闡述。但是,筆者也發(fā)現(xiàn),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一本質(zhì)性的特征,很多時候也只是流于一種形式,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能說已成功實現(xiàn)了課程的改革。
自從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各學校從領(lǐng)導到教師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都在努力探索“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zhuǎn)變。甚至在評優(yōu)課中對不能構(gòu)建這種要求的課堂教學一票否決。但是在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有的教師改革效果是顯著的,必須給予充分的肯定。也有一些教師改革的效果不明顯,也就是說算不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同時,即使是相對成功的教師也有一定的問題存在,多不能達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程度。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現(xiàn)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從課堂時間的分配上來看,教師的講解仍然占用很大的時間,大多數(shù)時候是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洗耳恭聽”。學生自主活動時間很少。
其次,從課堂的活動空間來看,多數(sh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的活動仍然局限于講臺上,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自己的思路為主,沒有真正將自己也融入到學生的群體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多是局限于自己的座位上,基本上沒有充分表現(xiàn)自我而獲得成功喜悅的活動空間。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現(xiàn)在提倡課堂教學有效性、高效性,但是一節(jié)課下來,是否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真正的理解了?他們是否真的掌握了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還有多少學生沒有更好地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深刻去領(lǐng)會?諸如此類問題,有很多教師心里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問答多以“懂了嗎?”“懂了!”“會了吧?”“會了”為主。這樣的課堂是“大班哄”,沒有照顧到全體,所以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根本談不上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過于形式主義,一進入課堂,很多是以小組形式的座位變化,但是那僅僅是表面形式,是一種擺設(shè),授課形式依然一成不變,這樣的變化對于課程改革起不到什么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上述種種問題,這說明要想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還遠遠不到位。葉圣陶先生曾說:“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的講解。”我們要弄明白為什么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準確地掌握教學難點和重點,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與教師有很大的關(guān)系。本次課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的提出,就是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充分的發(fā)揮,使學生真正成為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知識的主人。
要想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每位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說,確實是需要長時間錘煉。學生有自己的心理特點,因為沒有多少社會閱歷,許多學生體會不到知識對他們以后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所以,自覺求知的欲望不強。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提出了預習或自學的要求之后,有的學生當作耳邊風,根本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認真預習和自學。還有的學生膽子小,生怕回答錯了,教師會批評他,所以,這些學生就不敢和別人進行交流,更不敢大膽發(fā)言,致使課堂教學平淡無味,教師只好又回到傳統(tǒng)自導自演的教學法。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達到預定的課改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個人看法。
1.刻苦鉆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明確需要掌握的知識到底是什么,讓學生圍繞著知識點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維。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有了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課堂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如在學習“面積”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小明家要鋪新地磚,每塊方磚的邊長是6分米,地面的長是30分米,寬是20分米,你能幫小明算出來,鋪滿地面需要多少塊方磚嗎?”從生活中看得見的實例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體會到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實用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精神。
3.要想課堂有實際效果,教師必須注意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好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采取最適合他們接受的方式,易于他們接受。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時,當師生共同用三分鐘的時間探索出結(jié)論后,我問學生:“動腦筋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全體學生開始沉思,但沒有學生舉手,畢竟是剛剛接觸組合圖形的面積,看來他們還沒有找到別的解題思路。于是,我在組合圖形里畫了一條輔助線,組合圖形清晰的被劃分為兩個梯形。此時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立刻變成學生操練思維的場所。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學著我的樣子,大膽畫輔助線,把組合圖形劃分成我們學過的各種圖形的組合,一道題,竟然想出了七種解題的方法。學生探索新思路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高漲活躍。
4.教師應該發(fā)揮集體的作用,采取措施調(diào)動起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按照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分成學習小組,有責任心而且學習有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讓小組長按時檢查組員對當天知識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以促進全體師生共同進步。
5.每位教師都要有公平之心,做到“一碗水端平”,要做到對待每位學生都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比如課堂過程中,不要總是提問自己喜歡的幾個學生,更要關(guān)注那些學困生,要讓他們也有發(fā)言的機會,循循善誘,喚起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自信心。
6.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資料,開闊學生的事業(yè),開拓學生的思維。又要親自“下水”弄清楚可以收集到這些信息的渠道,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占有資料的基礎(chǔ)之上加以歸納。
上述是我在課堂實踐中的點滴體會。實施素質(zhì)教育,傳承新課改的理念,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討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新路子,希望各位同仁共勉。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