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倫
在中國如雄雞一般的版圖的西南部,橫亙著綿延上千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龐大山脈的北側,是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澄澈的天空、高聳的山峰、茫茫的雪原……這一切孕育了豐富而悠久的藏族文明,進而成為華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龐大山脈的另一端,來自印度洋的濕潤季風,造就了一個風貌截然不同,但卻同為文明古國的國度——印度。
一個是在東北亞冉冉升起的東方巨龍,一個是南亞次大陸上最大的國家,中國與印度,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的交集,顯然不僅僅是一條喜馬拉雅山脈這么簡單。而伴隨著習近平主席近期的訪印之旅,中印兩國之間的關系,無疑又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從9月12日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啟了對于南亞三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以及印度的訪問之旅,而這之中,作為最后一站的印度,顯然又是重中之重。
9月17日,在印度新任總理莫迪的生日當天,習近平主席一行抵達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市,開始了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
當天,習近平主席與夫人彭麗媛身著印度民族服裝,并饒有興致地一起蕩秋千的一段視頻,被上傳到網(wǎng)絡上之后,引發(fā)了中國民眾的大量關注,也讓許多中國人把目光再度投向了印度——這個陌生又熟悉的鄰居。
而外界最關注的一個細節(jié)是——17日是莫迪的64歲生日。在當晚的生日暨歡迎晚宴現(xiàn)場,習主席為身為素食主義者的莫迪定制了一個全素的生日蛋糕并一同品嘗。此外,習主席贈送給莫迪一副玉質(zhì)國際象棋,一幅山水風格的蘇繡雙面繡,以及《玄奘之路》電影紀錄片——莫迪推崇玄奘精神、古邦亦是當年玄奘修行之地,最重要的是,新上任的莫迪希望以復興玄奘精神為切入點開展中印交流。簡單而又不失精致的幾份禮物,無疑彰顯了習近平主席此行的誠意與準備之充足。
在結束了對于莫迪故鄉(xiāng)的訪問之后,習近平一行隨即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與訪問。
18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發(fā)表題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的重要演講。在演講中,習近平闡述中印友好合作,強調(diào)中印兩國要做更加緊密的發(fā)展伙伴、引領增長的合作伙伴、戰(zhàn)略協(xié)作的全球伙伴。習近平提出,爭取在未來5年將中國和南亞雙方貿(mào)易額提升至1500億美元,將中國對南亞投資提升至300億美元。具體措施還包括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以及印中緬經(jīng)濟走廊的建設,“金磚銀行”的進一步建設也在討論之列。
習近平還在新德里會見印度友好人士、友好團體代表,并頒發(f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友誼獎,表彰他們長期致力于中印友好事業(yè)的卓越貢獻。
但是,中方此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絕不僅僅是這些紙面功夫。習近平主席為莫迪準備的“禮物”,也不只是那幾樣小物件而已——據(jù)彭博社報道,中印簽署了五年期經(jīng)濟與貿(mào)易合作計劃,另就鐵路發(fā)展簽署了協(xié)議,中方同意將在5年內(nèi)向印度投資200億美元。此外,在制造業(yè)、基礎設施建設、中方企業(yè)投資等方面,雙方也都進一步商討了合作機制,這一切對于面臨重大發(fā)展契機的印度來說,無疑都是利好的消息,亦是一股不小的推動力。
習近平的印度之旅,更絕不僅僅是作為國家元首的普通意義上的國事訪問。
習主席訪問印度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8年再度訪印,也是印度新政府成立后第一位到訪的大國領導人。2013年李克強當選國務院總理之后,海外訪問的第一站,也正是印度,中國對于印度這個鄰居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而在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逐步向多極化世界發(fā)展的今天,這樣一次政治動作,無疑是在無聲中宣告著東亞新秩序的緩慢建立,更是世界政治經(jīng)濟格局變化的重要體現(xiàn)。
這也就難怪《印度教徒報》17日以“一個歷史性機遇”這樣的題目評價此次訪問。
提起印度,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印度人黝黑的膚色,想到印度歌舞片大行其道的“寶萊塢”,想到咖喱,想到佛教,想到恒河,想到印度同樣超過10億的龐大人口數(shù)量……
這些都是一般人對于印度最直觀最簡單的印象,但是這些印象與現(xiàn)實之間畢竟還是橫亙著一座綿長的喜馬拉雅山脈,顯得不那么真實。撇開經(jīng)濟與文化,從政治的層面來說,中國與印度之間,當前最主要的關聯(lián)點,或者說最大的爭端點,仍舊在于邊界領土的歸屬問題。
習近平主席顯然沒有刻意地逃避這個話題,相反,在演講中,他明確地指出,中印兩國要正視邊界等歷史遺留問題,通過和平友好協(xié)商,爭取早日找到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分歧上”而忽略了友誼和合作,更不能讓兩國發(fā)展進程和兩國關系大局受到干擾。
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蘇吉特·杜塔說:“領土問題和主權問題并未消失。但是,中國人現(xiàn)在沒有進一步推進(到有爭議地區(qū)),印度人也沒有這么做。”
杜塔說:“現(xiàn)如今,印度和中國的關系處于新的大背景下?!?/p>
而這個大背景涉及兩大要素:一是雙方認識到有爭議領土已經(jīng)喪失戰(zhàn)略價值,一方面,北京當前的主要精力放在臺灣和南海,并且試圖擴大中國在東亞、東南亞的海洋影響力,另一方面,印度也不希望邊界爭端牽扯太多精力,從而影響自己的發(fā)展。雙方每年都會就邊界問題在喜馬拉雅山深處進行磋商,但是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雙方從未因為邊界問題而鬧到撕破臉皮的境地。
二則是金錢,說白了,就是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與合作的問題——中國外長王毅在訪問印度期間表示,“中印合作就像一個只露出冰山一角、等待發(fā)掘的巨大寶藏”。endprint
顯而易見的是,中印兩國關系的發(fā)展還有長足的空間。在21世紀已經(jīng)過去的十幾年間,中印貿(mào)易額擴張了有10倍之多,中印兩國僅去年的貿(mào)易額就達到650億美元,中國或許終有一天會成為印度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國——盡管大多數(shù)情況下中國在雙方貿(mào)易之中都是處于大幅度順差的局面。
中方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擁有巨大發(fā)展?jié)摿Φ暮献骰锇?,印度更是不會放棄中國這樣一個同為“金磚五國”之一,并且近在咫尺的巨大寶庫。
而對于莫迪來說,推進貿(mào)易關系并吸引外資對實現(xiàn)他的競選承諾——每年讓1300萬年輕人進入職場也是至關重要的。
無論是政治訴求還是經(jīng)濟需求,抑或是社會發(fā)展,兩國的現(xiàn)狀都決定了因為邊界而起的糾紛不會有大規(guī)模升級。
所以,我們幾乎不必驚訝于中印兩國能夠越過邊界糾紛的心理隔閡,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在中國與印度越來越密切的合作之外,我們還需要清楚地看到,中國和印度不僅是一對前景良好的合作伙伴,同時還是一對競爭激烈的對手。
中國是東亞最大的國家,并且GDP高居世界第二,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最大的國家,這些年亦是發(fā)展勢頭十分迅猛。
印度一直渴望在世界范圍內(nèi)謀求更高的政治地位,因而,近年來在各個方面尤其是軍事軍備方面,都儼然有大干一番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擁有航空母艦的時間還比中國早上幾年。
這也凸顯出印度的一種態(tài)度——印度一直把從孟加拉灣輻射開去的整個印度洋視作自己的勢力范圍,任何外來勢力的介入都會引起印度人的不安與警惕。
因而,當中國提出進一步發(fā)展海上絲綢之路的時候,或許印度人心里也是咯噔了一下的——中國人是否正以各種形式介入印度洋的局勢?
而當我們回顧習主席此次出訪行程的安排之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次出訪的安排是多么耐人尋味——在訪問印度之前,訪問印度洋上的馬爾代夫與斯里蘭卡,這幾乎是在向印度表明,中國有能力跨過自視為南亞老大的印度,自行建立與南亞諸國的密切聯(lián)系。
中國人與巴基斯坦多年的合作經(jīng)歷似乎也讓印度人“坐臥不安”。中國幾乎一直在支持與印度有世仇的巴基斯坦,援建了大量的基礎設施、給予經(jīng)濟援助,并且或多或少地提供了軍備支持。
這樣的情況在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也活生生地存在著。
這也就導致了印度對于中國更深的警惕感,倫敦《簡氏防務周刊》的南亞問題專家拉胡爾·貝迪表示,現(xiàn)在,印度的目光更多不是放在它的宿敵巴基斯坦的身上,而是轉(zhuǎn)移到了中國。在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印度都建立起了可監(jiān)督中國的監(jiān)聽站;在哈薩克斯坦,印度還有一個空軍基地;而在蒙古,它還有一個太空監(jiān)測站,這兩國都是中國的鄰國。
而針對整個亞洲來說,有分析人士指出,亞洲目前呈現(xiàn)出一個“大三角”的模式,東方的日本,南亞的印度,還有夾在中間,最為龐大的中國,構成了亞洲格局的大三角。針對印度蓬勃的新興市場,大三角的另外兩個頂點如今更是在對印投資問題上暗自較上了勁兒。
亞洲局勢因為這三方的存在,仍舊是十分微妙。
當我們回顧習主席此次出訪行程的安排之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次出訪的安排是多么耐人尋味。
愛蹚渾水的美國人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重返亞太”戰(zhàn)略,為了制衡中國,美國在拉攏日本的同時也不忘拉攏印度。去年,美國還破天荒首次將排水量為17000噸的“特林頓”號(USS Trenton)兩棲船塢運輸艦賣給印度。而美國國防部的供貨商們則向印度軍方源源不斷地供貨,從先進戰(zhàn)機到反艦導彈,花樣百出。
但是,不管怎么說,上述的情況都屬于正常情況,正如丘吉爾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盡管中國與印度之間對于全面合作仍舊保持著相當謹慎的態(tài)度,兩國之間的利益沖突依舊存在,但是這不妨礙現(xiàn)有框架下合作的持續(xù)深入,中方也一直會將印度視作值得嚴肅對待和信任的伙伴。這也就是為什么,先前習近平主席的訪問之旅獲得了國內(nèi)外媒體一致好評的原因之一。
調(diào)和亞洲各國局勢、彰顯大國風范、促進亞太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此行的幾個主要目的,可以說基本達成了。中國與印度的合作,無疑將會為亞洲的發(fā)展提供新的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本世紀最終會如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所說,成為嶄新的“亞洲世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