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春敏 許世紅
PISA即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評的是學生在即將完成義務教育時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學習能力,測評內容聚焦在閱讀、數(shù)學和科學等關鍵領域,并輔以相應的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1]PISA于2000年首次實施,每三年一次,依次重點測評閱讀素養(yǎng)、數(shù)學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同時覆蓋其他領域。從2000年至2015年間,PISA參與國家和地區(qū)數(shù)從32個發(fā)展到73個(詳見表1)。廣東省將參加PISA2015,并已經(jīng)于2014年4月10日組織25所樣本學校進行了試測。
一、PISA的測試特點
PISA是大規(guī)模的國際教育比較項目,與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大規(guī)模教育考試有著較大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測試目的、測試內容、測試對象、測試方式、測試理論等方面。
(一)測試目的:服務于教育決策
我國基礎教育大規(guī)模教育考試按照測試目的的不同,大致可劃分為三類:選拔性測試,如高考,測試目的在于為更高階段的教育選拔人才;形成性測試,如日常的單元考試、期中考試等,目的在于把握學生的學習掌握水平,為改進教學質量服務;終結性測試,如期末考試、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目的在于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總結性評價,同時也是質量監(jiān)測的手段。總體而言,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測試主要服務于學校教育本身,為學校改進教學質量或選拔人才服務。
不同于我國基礎教育的大規(guī)模測試,PISA的直接目的不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成績評定,而是通過學生素養(yǎng)的測評以及對教育系統(tǒng)、學校、家庭、學生特征方面與學生成績的關系進行研究,以診斷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困難,為教育決策服務。
(二)測試內容:聚焦于核心素養(yǎng)
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大規(guī)??荚囍饕腔趪艺n程的教學與實踐而展開的,不僅評價學生的課程學習狀況、學科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應用水平,也評價學科課程的實施水平、教學策略、教學管理等,對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經(jīng)濟與合作組織發(fā)起PISA,是把教育視為社會最重要的投資,關注焦點是教育能否為未來勞動力市場提供優(yōu)質公民、即將完成義務教育學習的學生們是否準備好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因此,PISA的測試內容設計為:個人在現(xiàn)實情境中獲取或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以及相應的興趣、動機、策略等。PISA將之界定為素養(yǎng)(Literacy),并選擇了閱讀、數(shù)學、科學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載體,考查重點是閱讀素養(yǎng)、數(shù)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狀況,重點關注這些素養(yǎng)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分布狀況,尤其關注對位于精熟度水平最高層次的學生的測評。根據(jù)經(jīng)濟與社會的發(fā)展需求,PISA2015還把財經(jīng)素養(yǎng)、協(xié)作問題解決也納入測試范圍。
(三)測試對象:15歲在校學生
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大規(guī)??荚嚩嘁匀后w抽樣的形式選取測試對象,多以行政班級、年級為單位,較少以學生年齡為單位選取,一般不對學生個體進行單獨抽樣。如一般的形成性測驗,多針對一個班級、某個年級進行。
PISA關注的是即將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做什么、是否為未來社會生活做好了準備。由于世界各國的教育體制、課程設置都各具特色,為了能夠進行有效比較,PISA選取15歲在校學生作為測試對象,重點分析該年齡段的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所應具備的重要品質,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交流能力、投入度與關注度、學習策略與方法,等等。另外,根據(jù)抽樣來確定參加PISA的15歲在??忌舅悸窞椋合炔捎猛怙@分層和內隱分層兩個維度確定抽樣分層變量,然后依據(jù)外顯分層變量將符合條件的學校進行整群分類,再在各個類別中按照內隱分層變量進行學校抽樣,然后在樣本校中用抽樣軟件確定參測學生名單。
(四)測試方式:混編試題冊
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大規(guī)模考試往往以學科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jù),采用分科的方式組織測試,同一科目多采用單一的測試工具,或紙筆測試,如語文、數(shù)學等科目考試,或計算機測試,如信息技術;另外,當前的教育測試一般只對課程內容進行考核,較少對學校、教師、學生的相關信息進行調查統(tǒng)計。
PISA不基于課程,而是直接考查即將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是否能夠成為合格甚至優(yōu)秀勞動力。因此,PISA關注各國成績排名,關注區(qū)域的整體教育發(fā)展水平,而不是單個學生或某個學校的教育狀況。PISA測試以試題冊的方式進行。按照平衡不完全矩陣取樣設計原則[4],PISA2015試測的科學、閱讀、數(shù)學認知試題組成數(shù)十套PISA試題冊,每本試題冊由4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由若干個試題單元構成,每個試題單元包含一個共同的試題情境和1-3道試題;任何兩個試題部分都會在某個試題冊中同時出現(xiàn)一次,且同一個試題冊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試題部分;每位考生需要用2個小時的時間完成這樣一本試題冊。PISA2015試測的財經(jīng)素養(yǎng)試題冊由2個部分組成,需要1個小時完成。同時,PISA采用試卷與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在對學生相關素養(yǎng)進行考核的同時,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相關信息開展調查,獲取學生的測試成績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的信息,為測試結果的分析提供參考。
另外,根據(jù)科技、信息、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特點,PISA2015試測同時采取紙筆測試和計算機測試兩種方式進行,正式測試時,我國選擇全部采用計算機測試的模式。
二、PISA的測試保障機制
上述分析表明,PISA與我們熟悉的基礎教育大規(guī)模測試有著較大的區(qū)別,PISA的抽樣任務繁重、涉及面廣、操作復雜,要保障PISA的測試工作順利組織,必須建立完善高效的測試工作保障機制。
(一)建立縱橫聯(lián)動的實施組織機構
為了確保PISA結果能夠反映出參與國(地區(qū))15歲學生的能力,不僅學生樣本的規(guī)模和參與率都有嚴格標準,而且測試工具、組織工作也必須經(jīng)過試測檢驗。廣東省在PISA2015試測中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深切體會到縱橫聯(lián)動的實施組織機構在統(tǒng)籌協(xié)調各項測試任務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廣東省PISA2015實施組織機構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樣本學校三層構成,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省PISA2015實施辦公室設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評估室,具體負責該項目的上下溝通協(xié)調和具體組織實施管理。
(二)開展全面系統(tǒng)的培訓
由于PISA試題需要循環(huán)使用,同時為了保證PISA測試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PISA對測試的考場安排、監(jiān)考工作、保密工作、材料保管、材料接送等各項流程均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例如,考場內每位考生的試題冊(考試用U盤編號)唯一,監(jiān)考人員必須按照OECD制定的主持詞來主持測試,除監(jiān)考人員和考生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進入考場,測試工具應在學校保密室安排專人看管,測試工具的接送由專門考試機構負責,等等。另外,由于我國在PISA2015正式測試中全部采用計算機測試模式,而農(nóng)村學校師生平日很少運用計算機作答,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我們不熟悉的各種考試突發(fā)問題。
由于PISA在我省還屬于新鮮事物,PISA測試與我國當前的各種教育測試的組織工作存在較大區(qū)別,而且我省基礎教育系統(tǒng)對PISA的測試組織方式也比較陌生,為了順利組織開展PISA2015,開展全面、系統(tǒng)的培訓十分必要。可以建立分級分類的測試工作培訓機制,從國家——省——地市——學校,逐級開展測試工作培訓;面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職能單位和實施測試的樣本學校的有關人員分別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
(三)爭取全方位的資源保障
PISA測試的順利組織開展需要全方位的資源保障,包括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在物力資源方面,特別是測試用的計算機,其配置必須達到PISA最低要求,這必須要有專項經(jīng)費投入才能保障PISA測試相關工作的正常開展。根據(jù)我省PISA2015試測的經(jīng)驗,部分樣本學校尤其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農(nóng)村樣本學校可能存在計算機設備配備不足或機房過于陳舊不能滿足測試需要的問題,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籌解決。此外,組織培訓、測試工作人員監(jiān)考、考務材料的接送與保管等等,都需要經(jīng)費的保障才能有效實施。在人力資源方面,必須保證教育主管部門形成“主管領導——負責部門——落實人員”專人專辦的人力保障,必須保證樣本學校按照PISA測試的人員配備標準配齊配足學校協(xié)調主任、測試主任和IT人員。只有確保實現(xiàn)全方位的資源保障,PISA測試的組織才能得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陸璟. PISA測試的理論和實踐[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
[2] OECD.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2006[ M]. Paris: OECD,2006:8-44.
[3] PISA 2012 Results:( http://www.oecd.org/pisa/keyfindings/pisa-2012-results.htm).
[4] 陸璟. PISA研究的政策導向探析[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8),20-24.
注:本欄目文章系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研究項目“研提OECD組織PISA測試項目經(jīng)驗啟示”研究成果之一。
本欄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