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萍 趙建鵬 高峽 李天君 陳莉
孕婦,41歲,末次月經2010年10月18日,妊娠第1胎,妊娠19+4周,預產期2011年7月25日。無先兆流產,無接觸毒害物質史,胎動正常,無妊高癥,自述15歲月經初潮,月經周期4~6/30,經量正常,無痛經,無家族遺傳病史。2011年3月9日來我院孕前檢查,3月10日抽血接受產前篩查。產前篩查:孕婦空腹抽取靜脈血2~3 ml,分離血清。采用PE公司提供的DELFIA試劑盒,芬蘭VICTOR 1420型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儀,檢測孕中期孕婦血清AFP和Freeβ-HCG及uE3的含量。結合孕婦的年齡、體重、是否雙胎、有無糖尿病及吸煙史等參數,采用Risks2T風險評估軟件計算21-三體、18-三體綜合征和NTD的風險。產前篩查結果見表1。篩查結果提示胎兒罹患21-三體的風險度為1/10,遠遠高出切值1/270。經醫(yī)生宣教,孕婦選擇做羊水細胞培養(yǎng)及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于是2011年3月16日下午3∶00在B超引導下,成功抽取羊水約40 ml。將羊水1 500 r/pm×10 min離心,棄去上清,約留0.5 ml,加入羊水培養(yǎng)基 GiBCO Amnio MaxTM-Ⅱ(批號11269)約4.5 ml,吸管吹打均勻移入25 cm2培養(yǎng)瓶中混勻、編號。置37℃、5% 二氧化碳溫箱中進行開放式培養(yǎng)。經7 d培養(yǎng),細胞形態(tài)飽滿,形成小克隆3~5個,中克隆3~5個,大克隆1~2個,原亮細胞增加,常規(guī)收獲制備染色體標本,烤片,G顯帶。閱片計數中期分裂相30個,選擇3個細胞進行核型分析,顯示13號與14號染色體易位;同時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屬于先天愚型伴染色體易位的胎兒,染色體核型為 46,Xn,der(13;14)(q10;q10),+21(圖1、2)。
表1 產前篩查結果
圖1 分裂相
圖2 核型排列
唐氏綜合征通常為先天性中度智力障礙,智商相當于同齡正常人的1/4~1/2。是由于第21號染色體增加了一條而導致的[1]。羅伯遜易位是指兩個近端著絲粒染色體通過著絲粒融合成為一個染色體而產生的特殊類型的易位,羅伯遜易位丟失了兩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短臂,但因為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短臂為核糖體基因所在部位,在人體中數量很多,所以丟失后個體沒有臨床表型改變,稱為羅伯遜易位攜帶者[2]。
產前篩查是一項經濟、簡便和無創(chuàng)傷性的檢測方法,容易被廣大孕婦所接受,但它只是風險率的篩查,而不是確診的一種手段,如果沒有后續(xù)診斷就不能達到減少缺陷兒出生的目的,篩查也就失去了意義[3]。本病例中21-三體伴有13、14號染色體羅伯遜易位,考慮兩種情況,一是胎兒新發(fā)突變,二是遺傳自父母。醫(yī)師咨詢建議孕婦及其丈夫都做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以確定是新發(fā)突變還是遺傳自父母。孕婦自述曾患有精神分裂癥,孕期曾服用治療精神類藥物;而且孕婦為高齡孕婦,在形成生殖細胞時容易產生染色體不分離。如果該孕婦再孕育胎兒,唐氏綜合征的再發(fā)風險比正常同齡孕婦的發(fā)生率要高2倍以上[4],所以在懷孕中期18~20周時,應直接接受羊膜腔穿刺,培養(yǎng)羊水細胞進行胎兒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以確定胎兒是否染色體核型正常。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的意義重大,為提高人口素質,降低出生缺陷,建議孕婦都應參加產前篩查,35歲以上女性做必要的產前診斷。通過早篩查、早確診、早干預來預防先天缺陷兒出生。
1 王曉麗.孕早期產前篩查和超聲與血清學聯合篩查對早期診斷唐氏綜合征的意義.河北醫(yī)藥,2012,34:248.
2 李書君.不良孕產史夫婦1648例染色體核型分析.河北醫(yī)藥,2009,31:1514-1515.
3 鮑培忠,吳亞農,洪慶,等.孕婦血清標記物用于嚴重胎兒缺陷的產前篩選.中華婦產科雜志,1997,32:649-651.
4 路國輝,徐湘民主編.臨床遺傳咨詢.第1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200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