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儀
On June 7, the Fourth Chinese-Japanese-South Korea
Arts Exhibition, a large-scale exchange event committed
to promoting arts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unveiled
in Shanghai. This event is also one of major events during
Shanghai Citizen Culture Festival and Commemor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Day.
以促進文化藝術溝通為主旨的大型交流活動——第四屆中、日、韓藝術邀請展于6月7日在上海舉行,該活動也是上海市市民文化節(jié)和紀念國家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活動之一。
由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和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聯合承辦的第四屆中、日、韓藝術邀請展,參展作家踴躍,組織方共遴選了近80位藝術家的110余件作品參展,規(guī)模創(chuàng)歷屆之最。
本屆展覽以“藝用之美”為主題,集中展出了中、日、韓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和一批極富創(chuàng)新特色的年輕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中國參展藝術家逾30位,地域覆蓋了上海、蘇州、常州、貴州、廣東等多個省市,并特邀了部分高校師生代表參展。包括顧文霞、王金山、黎鏗、劉忠榮、陳海龍、蕭劍波等工藝美術界的各方大師均悉數亮相。
日本則由享譽海內外的日本平面設計師協(xié)會會長、文化功勞者淺葉克己,藝術院會員、文化功勞者今井政之領銜,集中展出了平面設計、陶瓷、玻璃、金工、人偶等諸方面的藝術。其中,由館長野田雄一率領的日本首家公立玻璃藝術館——富山玻璃藝術館逾10位藝術家集中參展,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韓國則由經驗豐富的清州國際工藝雙年展組委會推選了最具代表的24位韓國工藝美術家參展。其中,忠清北道無形文化財技能保存會會長、著名烙畫家金榮祚以烙畫技藝創(chuàng)作的韓流明星像,讓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示了韓國文化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獨特魅力。
如何培養(yǎng)包括工藝美術人才在內的優(yōu)秀非遺傳承人,是中、日、韓面臨的共同課題。為此,本屆展會期間,主辦方特別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組織舉辦了“年輕的力量——工藝傳承的當下責任”專題研討會,邀請了包括上海非遺保護中心專家高春明、韓國文化精品館館長樸賢、公益財團法人京都產業(yè)21專務理事三田康明等在內的諸多嘉賓,就中、日、韓三國各自的做法分享經驗。
已連續(xù)舉辦四屆的中、日、韓藝術邀請展,是一個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文化交流品牌。該展由上海市創(chuàng)意產業(yè)協(xié)會和日、韓駐滬總領事館所在的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并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擔任全程指導。展會創(chuàng)設至今,累計參展的中、日、韓著名書畫家、工藝美術大師、藝術院會員、人間國寶逾2 0 0位,其層次之高、影響之大、持續(xù)時間之長,在中、日、韓文化藝術交流中屈指可數。包括池田大作在內的數十位政要、知名人士先后為展覽撰寫了賀信、賀詞;《人民日報》、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官網和日本NHK、韓國KBS等上百家主流媒體先后報道了展覽盛況。中、日、韓藝術家紛紛將這一交流平臺視為文化藝術溝通的特殊橋梁而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