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過去常聽說80后的夫妻,會為了意想不到的理由離婚。南京市建鄴區(qū)的小楊自己也攤上了這樣令人崩潰的事,為了家里的碗誰洗,妻子小李跟小楊提出了協(xié)議離婚。本來是大學同窗,青梅竹馬,8年戀愛長跑才能走進婚姻殿堂,現(xiàn)在卻為洗碗的事離婚,小楊苦惱不已。
小楊和小李因小事而導致婚姻亮紅燈,讓人遺憾。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并非個別。比如此前有夫妻因為誰做飯離婚,因為回誰家過年談不攏而散伙等。這種高發(fā)于年輕夫妻特別是80后夫妻之間的“誰洗碗”式離婚,值得我們關注和反思。
不難看出來的是,一方面,小楊和小李相戀8年,青梅竹馬,并且最終也走進了婚姻殿堂,兩人之間是有著一定的感情基礎的。然而,因為“誰洗碗”這么一件事兒,鬧到了竟然要離婚的地步。這說明了,兩人雖有沖動之處,但在夫妻和家庭生活中,還確實是不能將“誰洗碗”當成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況且日復一日的“誰洗碗”問題,不過是夫妻過日子中,諸多瑣碎事情中的一件。這無疑提醒我們,在結婚之前,要有愛情,但也不能忽略了應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心理準備。要對結婚之后,“誰洗碗”等問題,有所預見和安排,至少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將婚姻只建立在愛情之上,卻置于生活、置于“開門七件事”之外。
另一方面,“誰洗碗”雖然不能作為離婚的理由,但卻往往是夫妻矛盾的最大誘因。分析起來,其背后無疑存在著一個責任心夠與不夠、擔當意識大與小的問題。特別是,婚姻本身就是一種責任,需要夫妻雙方的相互理解、體諒,需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需要對家、對夫妻關系、對生活樹立起責任心。但當下一些夫妻,特別是年輕夫妻,對婚姻責任預見不足,加上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養(yǎng)成了一種以我為中心的自我意識。一旦結婚,這種意識如果無法轉換成責任,就無異于兩個刺猬抱團取暖,難免會扎痛對方。
愛情是純粹而美好的情感依戀,而婚姻則是兩個人甚至是兩個家庭的生活組合。維系愛情只需要兩個人的情感相悅,但維系婚姻和家庭,卻需要其它更多的東西,比如包容之心、體貼體諒之意,比如感恩對方、適當放棄“我”意識而樹立“我們”思想,比如相互尊重、主動付出等等。最為關鍵的是,要從內(nèi)心深處,有一份對婚姻、對家庭的責任心和擔當感!
婚姻畢竟不是兒戲,更不是小時候玩的“過家家”游戲,不能抱著“大不了不過了”、“說不定有更好的婚姻對象”等思想。因為,“我”的意識不收斂,“我們”的責任感不樹立,就無法解決“誰洗碗”的問題,也恐怕會“和誰也過不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