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堅 ,王念龍 ,高 珊 ,薛文平 ,王園園 ,邱 強
(1.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2.澤普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新疆 澤普 844800;3.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研究生處2011級,新疆 石河子 832002)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蝕,繼發(fā)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是心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早期會產(chǎn)生全身性炎癥反應,因此對于炎性標志物的研究在臨床上廣泛開展[1]。 P-選擇素又稱 GMP-140 或 CD62P,存在于血小板α顆粒膜蛋白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Weibel-Palade小體內(nèi),在炎癥反應的啟動、介導白細胞在內(nèi)皮上黏附和聚集以及血栓形成過程中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被認為是ACS重要的炎癥標志物和介導物[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致病性危險因素,也是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必備條件。有研究[3]表明,LDL-C 的升高可能影響血小板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討ACS患者P-選擇素、LDLC水平的變化及意義,以期在臨床工作中能夠早期識別ACS高?;颊?,并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住院治療的ACS患者(ACS組)80例,均符合ACS的診斷標準[4]。其中男 57例,女 23 例,年齡 40~80(64.8±11.2)歲。 選擇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療的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SAP組)80例,均符合SAP的診斷標準[5]。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 40~80(64.8±11.2)歲。 選擇同期在本院體檢中心體檢的健康體檢者(正常對照組)80例,男50例,女30 例,年齡 40~65(47.0±6.5)歲。 所有受試對象均排除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嚴重感染性疾病、嚴重心力衰竭、免疫性疾病及急性代謝紊亂等疾病。3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標本采集:3組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6 mL,3000 r·min-1離心 10 min,取血清,放置-70 ℃ 冰箱保存,待測。
檢測方法:采用COBAS 400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羅氏公司)檢測3組血清LDL-C水平,試劑盒購自北京寶靈曼陽光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檢測3組血清P-選擇素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上具體操作步驟見試劑盒說明書。
ACS組、SAP組血清P-選擇素、LDL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 或 P<0.01),ACS 組血清P-選擇素水平明顯高于 SAP 組(P<0.05),ACS 組血清LDL水平與SAP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3組血清P-選擇素、LDL-C水平的比較
表1 3組血清P-選擇素、LDL-C水平的比較
*P<0.05、#P<0.01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 與 ACS 組比較。
組別 n P-選擇素 ρ/(μg·L-1) LDL-C c/(mmol·L-1)正常對照組 80 9.0±3.8 2.19±0.48 SAP 組 80 15.8±3.7*△ 2.53±0.74*ACS 組 80 28.3±4.2# 2.78±0.74*
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顯示,ACS組血清P-選擇素水平與血清 LDL-C 水平呈正相關(guān)(r=0.349,P<0.01)。
ACS起病急,病情重,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命,已經(jīng)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致死病因。近年來的研究[3]提示,炎癥及免疫反應的激活導致斑塊的不穩(wěn)定,繼而引起血小板的活化形成血栓是本病的發(fā)病基礎。檢測反映血小板活化狀態(tài)的分子標志物——P-選擇素,對于早期識別本病有重要的意義[6]。P-選擇素屬整合素家族成員之一,其主要來源于激活的血小板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作為炎癥反應的介質(zhì),從白細胞的招募到斑塊的破裂,炎癥遞質(zhì)發(fā)揮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2]。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CS組血清 P-選擇素水平明顯高于 SAP 組(P<0.05),ACS 組血清 P-選擇素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其與Venturinelli等[7]研究結(jié)果一致。在冠狀動脈粥樣病變時,一方面,血管內(nèi)皮處于失功能狀態(tài)時P-選擇素表達增高,P-選擇素與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結(jié)合使之活化,從而介導炎癥細胞黏附聚集在動脈粥樣斑塊周圍,造成局部炎性細胞的浸潤性反應和釋放大量的組織活性因子,最終導致斑塊的穩(wěn)定型下降、斑塊破裂。另一方面,血管內(nèi)皮損傷時P-選擇素明顯增高,促進活化血小板的表達與血小板的聚集,其介導血小板黏附于內(nèi)皮細胞,釋放血管活性物質(zhì)和氧代謝產(chǎn)物,導致血管收縮,啟動血栓形成過程[8]。 近年來,有研究[9]顯示,血小板作為“炎癥細胞”,其與斑塊的不穩(wěn)定有關(guān),更進一步驗證了P-選擇素濃度的變化可反映ACS患者冠狀動脈內(nèi)血小板活化與凝血系統(tǒng)激活的嚴重程度及心肌缺血的嚴重程度。
大量的流行病學、基礎和臨床研究[10]顯示,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明確了血清膽固醇特別是LCL-C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致病性的危險因素,并在冠心病的發(fā)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項通過測定高脂血癥大鼠體內(nèi)血小板活化產(chǎn)物P-選擇素水平的實驗表明,高脂血癥能夠促使血小板活化[11]。 Osmancik 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高膽固醇血癥可引起血清P-選擇素水平升高,并且與LDL-C 具有相關(guān)性。 Sudic 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高濃度LDL-C可促進血小板活化,LDL-C與血小板結(jié)合后,通過將LDL-C的脂質(zhì)轉(zhuǎn)移至血小板膜上影響血小板的功能,而后血小板活化指標P-選擇素升高,促進血小板對致聚劑的敏感性增加。有文獻[14]報道,LDL-C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促進炎癥反應,能夠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國內(nèi)吳志勤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高 LDL-C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和Gensini積分有明顯的關(guān)聯(lián),對預測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的價值。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CS組、SAP組血清LDL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均 P<0.05),ACS 組血清 LDL 水平與 SAP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CS 組血清 P-選擇素水平與血清 LDL-C 水平呈正相關(guān)(r=0.349,P<0.01)。
總之,檢測ACS患者血清P-選擇素、LDL-C水平的變化對ACS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療效和預后觀察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血清P-選擇素濃度升高可以作為ACS發(fā)生的預測指標。
[1]胡學俊,柯永勝.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治進展[J].國際老年醫(yī)學雜志,2010,31(1):37-41.
[2]劉兆奕,劉麗敏.血栓前體蛋白與P選擇素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預測價值[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3,11(1):10-12.
[3]Davies M J.The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Heart,2000,83(3):361-366.
[4]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4):295-304.
[5]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3):195-206.
[6]Volcik K A,Ballantyne C M,Coresh J,et al.P-selectin Thr715Pro polymorphism predicts P-selectin levels but not risk of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ischemic stroke in a cohort of 14595 participants: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J].Atherosclerosis,2006,186(1):74-79.
[7]Venturinelli M L,Hovnan A,Soeiro Ade M,et al.Platelet activation in different clinical form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ole of P-selectin and others platelet markers in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na)[J].Arq Bras Cardiol,2006,87(4):446-450.
[8]侯靚亮,遲彩霞,楊志宏,等.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與血小板P-選擇素的相關(guān)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6):740-741.
[9]May A E,Seizer P,Gawaz M.Platelets:inflammatory firebugs of vascular wall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8,28(3):S5-S10.
[10]鞠德仁,劉杜芳,羅紫英.強化降脂聯(lián)合抗血小板聚集干預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50(3):73-76.
[11]王軍,杜建.血小板活化與冠心病的關(guān)系及其中藥治療[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0,30(5):465-466.
[12]Osmancik P P,Bednar F,Móciková H.Glycemia,triglycerides and disease severity are best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latelet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 Thromb Thrombolysis,2007,24(2):105-107.
[13]Sudic D,Razmara M,F(xiàn)orslund M,et al.High glucose levels enhance platelet activation:involvement of multiple mechanisms[J].Br J Haematol,2006,133(3):315-322.
[14]Noda H,Iso H,Irie F,et al.Gender difference of association between LDL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and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st Japanese:the Ibaraki Prefectural Health Study[J].J Intern Med,2010,267(6):576-587.
[15]吳志勤,陳慶偉,吳慶,等.血清脂蛋白α與冠心病的研究[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6(11):1356-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