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曉勇,鐘金香,李思發(fā)
(1.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廣東省漁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510300;2. 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廣東 廣州 510220;3.上海海洋大學,上海 201306)
線粒體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位于細胞核之外,以非孟德爾遺傳方式控制和影響線粒體功能。由于動物mtDNA 堿基替換速率相對較快,比核內堿基有更高的變異,其高效的單倍體母系遺傳方式可縮減用于檢測的有效種群大小,提高對遺傳漂變的敏感性[1]。mtDNA 標記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魚類群體遺傳結構和系統(tǒng)演化關系的相關研究[2-3]。細胞色素b 基因(Cytb)是線粒體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中應用得最廣泛的基因[4]。控制區(qū)(D-loop)序列是整個mtDNA 序列和長度變異最大的區(qū)域[5]。Cytb 和D-loop 序列應用于群體遺傳結構和系統(tǒng)進化有大量文獻報道[5-6]。然而,有關Cytb 和D-loop 序列應用于群體遺傳結構研究結果之間區(qū)別和聯(lián)系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吉富羅非魚由上海水產大學引進中國之后,經歷約10 a 的遺傳改良,成為生產性狀優(yōu)良的養(yǎng)殖新品系[6]。該研究開展了新吉富羅非魚基于mtDNA Cytb 和D-loop 基因序列的群體遺傳結構對比分析,旨在探索2種分子標記分析結果的差異與關系,進而為針對不同研究材料,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及擴大研究結果之間橫向比較提供技術上的指導,使得研究結論更加客觀和真實。
中國的吉富品系羅非魚由菲律賓引進?;A群體(F0)是1994年引進的5 000 尾尼羅羅非魚,從1996年起按照系統(tǒng)選育方法,人工選育每年產生一代。本試驗的材料是從當初引進的基礎群體F0、選育群體F6~F9共5 代中隨機采樣各20 尾,編號后剪取尾鰭以95%乙醇分別保存。
參照常規(guī)的酚-氯仿抽提方法提取尾鰭樣品中的基因組DNA,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方法檢查所提取DNA 質量并初步定量。
控制區(qū)擴增所采用的引物參考Jean 等[7],引物序列為DL1:5’ACC CCT GGC TCC CAA AGC 3’和DH2:5’ATC TTA GCA TCT TCA GTG 3’。細胞色素b 基因所用引物參考彭作剛等[8],引物序列為L14724:5’GAC TTG AAA AAC CAC CGT TG 3’和H15915:5’CTC TCT CCG GAT TAC AAG AC 3’。PCR 反應體系為50 μL,其中包含10×Buffer 溶液5 μL,dNTP 10 mmol,上游引物20 pmol,下游引物20 pmol,模板DNA 200 ng,Taq DNA 聚合酶2.5 U,不足部分用去離子滅菌水補充至反應體系總體積50 μL。所采用的PCR 擴增反應條件:94℃模板預變性4 min;94℃模板DNA 變性30 s,模板與引物退火30 s,模板- 引物結合物于72℃延伸1 min,每次擴增包含35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10 min;擴增完成后于4℃保存。其中,控制區(qū)退火溫度50℃,細胞色素b 基因退火溫度56℃。
擴增產物用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質量檢測,選擇擴增效果好的PCR 產物采用DNA 純化試劑盒進行純化,委托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用ABI 377 DNA 自動測序儀進行擴增片段堿基序列的雙向測定。
在GenBank 數據庫中,用BLAST 軟件[9]搜索尼羅羅非魚Cytb 和D-loop 基因序列,與本研究委托測序所得到的不同選育群體序列結果進行比較;對測序結果采用Bioedit 軟件[10]進行編輯,采用CLUSTL W 軟件[11]進行堿基順序重排和DNA 序列同源性比較,同時進行人工核對校正確保DNA 序列結果的準確性。用DNASP軟件[12]進行堿基序列統(tǒng)計相關分析。用Arlequin 軟件[13]對整理重排確定的DNA 序列進行分子方差分析,同時采用該軟件計算群體遺傳分化指數Fst,其中Fst 的顯著性采用排列測驗法(Permutation test)進行檢驗(重復次數為1 000)。遺傳距離采用MEGA 軟件[14]基于Kimura 2-parameter 模型進行計算。按Cytb/D-loop 分別計算由Cytb 和D-loop 2種方法所得到的群體間遺傳距離比率和群體間遺傳分化指數比率。
本研究基于Cytb 與D-loop 序列分析得到的群體內遺傳距離比率結果如表1 所示。根據2種方法得到的群體內遺傳距離比率范圍0.754 67~0.872 81,平均值0.795 15±0.048 57。
本研究基于Cytb 與D-loop 序列分析得到群體間遺傳分化指數比率結果如表2 所示。根據2種方法得到的群體間遺傳分化指數比率范圍為1.051 40~2.914 65,平均值為1.506 55±0.564 65。
表1 基于Cytb 和D-loop 序列的羅非魚5個選育群體間遺傳距離比率
表2 基于Cytb 和D-loop 序列的羅非魚5個選育群體間遺傳分化指數比率
魚類線粒體DNA 是細胞核外具自主復制、轉錄和翻譯能力的遺傳因子,其分子結構包括一條重鏈、一條輕鏈,呈共價閉合環(huán)狀。mtDNA 在遺傳方式上,遵從母系遺傳,一般不發(fā)生重組。但是mtDNA 的遺傳并不完全獨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核基因的影響和控制,其復制、轉錄等過程所需要的各種蛋白酶體系都由核基因編碼。與核DNA 相比,魚類mtDNA 具有分子量小、堿基堆疊方式相對簡單、進化速度相對較快而且其中不同區(qū)段的進化速度存在差異等特點,因而成為細胞內一個相對獨立的遺傳信息復制單位。細胞中mtDNA 的堿基突變會導致一個細胞中同時存在兩種類型mtDNA,即形成異質性細胞,這種類型的細胞在連續(xù)分裂過程中會改變突變型和野生型的比例。因此,在對群體進行嚴謹的分子遺傳結構特征分析時,有必要考慮核DNA 與mtDNA的遺傳差異,選擇合適的mtDNA 區(qū)域進行遺傳變異分析。有大量采用Cytb 序列、D-loop 序列或其他mtDNA基因區(qū)域進行分析的研究報道[5,15-16]。mtDNA 不同區(qū)域的進化速率不同,采用mtDNA 不同區(qū)域分析得到的群體遺傳結構特征必然有所差異,對于mtDNA 不同區(qū)域遺傳得到的群體遺傳結構特征進行比較和量化分析有助于進一步深入理解群體之間的遺傳結構特征差異。
當前大多數采用Cytb 或(和)D-loop 分子標記的研究停留于分析不同種類生物群體的遺傳結構特征,未對Cytb 和D-loop 研究結果進一步對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結果的參考和應用價值。該研究基于Cytb方法所得到的群體間遺傳距離均小于基于D-loop 標記所得到的相應遺傳距離,表明D-loop 區(qū)域序列堿基變異速率大于Cytb 區(qū)域,D-loop 標記相對于Cytb 標記具有更高的區(qū)分能力,這一結論與其他類似研究結論相一致[17-19]。該研究Cytb 方法所得到的群體間遺傳距離僅為基于D-loop 標記所得到相應遺傳距離的0.795 15,D-loop 標記所得群體間遺傳距離是Cytb 方法所得相應遺傳距離的約1.25 倍。群體遺傳分化指數是群體遺傳結構的另一項重要考量指標[6]。根據楊慧榮等[20]研究赤眼鱒的資料,采用Cytb 與D-loop 方法的群體間Fst 比值與本研究呈現(xiàn)相似的規(guī)律,基于Cytb 的遺傳分化指數在程度上大于D-loop 的遺傳分化指數,剔除其Fst 偏離較大及出現(xiàn)負值的情況,可比的Cytb/D-loop 比率范圍在1.172 03~1.283 45 之間。該研究根據2種方法得到的群體間遺傳分化指數比率范圍1.051 40~2.914 65,平均值1.506 55,即基于Cytb 的遺傳分化指數約為D-loop 方法所得遺傳分化指數的1.5 倍。本研究遺傳距離比率和遺傳分化指數比率結果可為其他采用單種Cytb 或D-loop標記方法研究對像遺傳結構特征提供參考。這同時也表明,采用DNA 不同區(qū)域、不同分子標記方法聯(lián)合分析結果將更為客觀。
[1]廖順堯,魯 成.動物線粒體基因組研究進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0,27(5):508-512.
[2]Oleinik A G,Skurikhina L A,Brykov V A.Divergence of Salvelinus species from northeast Asi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J].Ecology of freshwater Fish,2007,16(1):87-98.
[3]TeletcheaF.Molecularidentificationmethodsof fish species:reassessment and possibleapplications[J].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2009,19(3):265-293.
[4]Lydeard C,Roe K J.The phylogenetic utility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for inferring relationshipsamong actinoptergian fishes[A].Kocher T D,Stepien S A.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fishes[C].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7.
[5]郭新紅,劉少軍,劉 巧,等.魚類線粒體DNA研究新進展[J].遺傳學報,2004,31(9):983-1000.
[6]頡曉勇,李思發(fā),蔡完其.基于D-loop序列的羅非魚選育群體遺傳變異分析[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1,20(3):336-341.
[7]JeanFA,BeatriceAG,EddieKA,etal.Geneticdifferentiationamong naturalpopulationsoftheNiletilapiaOreaochronisniloticus(Teleostei Cichlidae)[J].Heredity,1997,79:88-96.
[8]彭作剛,張耀光,何舜平,等.從細胞色素b基因序列變異分析中國鲇形目魚類的系統(tǒng)發(fā)育[J].遺傳學報,2005,32(2):145-154.
[9]AltschulSF,ThomasLM,AlejandroA,etal.GappedBLASTand PSI-BLAST:anewgenerationofproteindatabasesearchprograms[J].NucleicAcidsRes.1997,25:3389-3402.
[10]HallTA.BioEdit:user-friendlybiologicalsequencealignmenteditor and analysisprogram forWindows95/98/NT [J].Nucleic Acids SymposiumSeries,1998,41:95-98.
[11]ThompsonJD,HigginsDG,GibsonTJ.CLUSTALW:improvingthe sensitivityofprogressivemultiplesequencealignmentthroughweighting,positioin-specificgappenaltiesandweightmatrixchoice[J].Nucleic AcidsResearch.1994,22:4673-4680.
[12]RozasJ,Sanchez-DelbarrioJC,MesseguerX,etal.DnaSP,DNA polymorphism analysesby the coalescentand othermethods[J].Bioinformatics,2003,19:2496-2497.
[13]SchneiderS,RoessliD,ExcoffierL.ARLEQUIN Version2.000:a softwareforpopulationgeneticsdataanalysis[M].Geneticsandbiometry laboratory,UniversityofGeneva,Switzerland.2000.
[14]KumarS,TamuraK,NeiM.MEGA3:Integratedsoftwareformolecular evolutionarygeneticsanalysisandsequencealignmentbriefings[J].Bioinformatics,2004,5:150-163.
[15]于旭蓉,仇雪梅,柳曉瑜,等.線粒體DNA多態(tài)性在海洋動物群體遺傳結構研究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通報,2011,10:49-54.
[16]陳善元,肖 蘅.魚類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中的分子標記與推斷方法[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5(增刊):146-152.
[17]李棟元,李景云,楊具田,等.蘭州大尾羊mtDNAD-loop和Cytb區(qū)序列分析與多態(tài)性研究[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11,5:14-17.
[18]GerlachG,MusolfKF.Fragmentationoflandscapeasacauseforgenetic subdivisioninbankvoles[J].ConservationBiology,2000,14:1066-1074.
[19]趙 亮,謝本貴,劉志瑾,等.太湖新銀魚線粒體D-loop和cytb片段序列結構與進化速率比較[J].動物學雜志,2010,45(2):27-38.
[20]楊慧榮,趙會宏,蒙子寧,等.赤眼鱒線粒體D-loop和Cytb基因序列的對比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1(5):100-10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