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蕓 周智勇
[摘要] 目的 探討單發(fā)、多發(fā)子宮肌瘤應用子宮動脈栓塞術(UAE)進行治療的遠期效果。 方法 選擇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8例子宮肌瘤患者,根據(jù)肌瘤數(shù)將患者分為單發(fā)組、多發(fā)組各28、20例行栓塞治療,并對遠期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 所有患者術后均為出現(xiàn)嚴重性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術后對患者進行2~3年隨訪,隨訪復查結果表明,接受UAE治療后,單發(fā)、多發(fā)肌瘤患者子宮、肌瘤體積均有明顯縮小,與術前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病癥改善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 應用UAE對單發(fā)、多發(fā)子宮肌瘤進行治療,遠期效果良好。
[關鍵詞] 子宮肌瘤;子宮動脈栓塞;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2-238-03
在子宮肌瘤的治療上,傳統(tǒng)方法通常為藥物、手術治療。藥物治療臨床效果不理想,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手術治療恢復慢,對患者造成的生理、心理創(chuàng)傷均較大[1-2]。子宮動脈栓塞(UAE)是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應用于子宮肌瘤治療具有良好療效。本次研究中,我院對48例子宮肌瘤患者行UAE治療,取得理想的遠期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8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年齡:25~46歲,平均(32.5±3.5)歲。所選患者均經CT、B超、婦科檢查,確證為子宮肌瘤。肌瘤類型:單發(fā)組28例患者均為肌壁間肌瘤,2例為合并腺肌癥,1例為多發(fā)組合并腺肌癥;多發(fā)組20例患者中,15例為肌壁間肌瘤,3例為肌壁間合并黏膜下肌瘤,2例為肌壁間合并漿膜下肌瘤。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48例患者均接受宮頸刮片、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電圖、胸片、血尿常規(guī)等項目的檢查。術前均做碘過敏實驗,右側腹股溝區(qū)備皮。所有患者于術前4h排空大小便、禁水食,注射安定10mg。治療均在非月經期進行。麻醉方法為應用Seldinger技術在局麻的基礎上,經皮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麻醉。然后應用手術專用5F子宮導管插管插入髂內動脈,同時行盆腔血管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目的是對肌瘤部位進行明確。造影劑選用總量為20~30mL
的歐乃派克造影劑15mL/s。當子宮肌瘤血供得到確認后,再行子宮動脈遠端再超選擇插入操作步驟[3-4]。如患者超選擇存在較大難度可將微導管放入5F導管內,再進行子宮動脈內插入操作。隨后對患者行動脈灌注,藥物為碘油10mL+平陽霉素8mg+利多卡因2mL。應用栓塞劑劑量與肌瘤體積比例需為1∶1。如患者為多發(fā)肌瘤、肌瘤較大,或者血供較為豐富的,可適當進行加強栓塞操作。行栓塞操作前,適當加用4mg恩丹西酮、地塞米松10mg。栓塞操作均在電視監(jiān)視下進行。當造影結果顯示肌瘤染色消失、供血動脈閉塞是可將導管退出。緊接著應用導管成袢技術對患者行對側髂內動脈插管。栓塞過程同上,操作完畢后將導管退出,對局部進行10min壓迫后,行加壓包扎操作。術后,對患者右下肢進行制動8~12h,患者術后24h內均需臥床休息,并靜脈滴注抗生素防感染,滴注時間為3~5d[5-7]。術后仔細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及各項體征變化,無異常癥狀出現(xiàn)者1周可出院。出院后,對患者進行2~3年隨訪,對患者行B超、血常規(guī)復查,根據(jù)隨訪結果進行療效評估。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處理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使用x2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基本情況
所有患者均1次治療成功,成功率為100%,且無一例患者出現(xiàn)嚴重性不良反應。
2.2 子宮、肌瘤體積變化情況
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2~3年隨訪,行CT檢查、B超復查。復查結果顯示,單發(fā)組、多發(fā)組患者子宮大小、肌瘤體積等均有明顯改善。子宮、肌瘤體積與術前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改善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1)月經:閉經2例,半年后恢復正常正常3例,其余患者經期均在治療2~3個月后恢復正常。(2)尿頻、腰骶疼痛、痛經、小腹下墜等癥狀,治療后均有明顯改善,術后3個月癥狀基本消失。
3 討論
子宮肌瘤為一種良性腫瘤,是女性常見生殖道疾病,中年婦女為該病的高發(fā)群體,發(fā)病率為20%~25%。臨床上按肌瘤數(shù)量可將子宮肌瘤分為單發(fā)、多發(fā)子宮肌瘤2種類型。臨床癥狀對表現(xiàn)為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8-10]。傳統(tǒng)治療均以藥物、手術治療為主,當這2種治療方法均無理想療效,且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大。
子宮動脈栓塞療法,主要采用Seldinger技術,經股動脈行超選擇子宮肌瘤供血動脈栓塞。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專用導管將血管栓塞劑插入患者瘤體的供血動脈阻斷供血,并以緩慢的速度將藥物進行釋放,使瘤體逐漸缺血、萎縮直至壞死,從而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達到理想治療效果[11-13]。在栓塞劑的選擇應用中,平陽霉素具有破壞和抑制子宮肌瘤營養(yǎng)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及生長的作用。乳化碘油是一種具有長效性的栓塞劑。乳化碘油與平陽霉素乳化后,在行栓塞操作后藥物會在瘤體內進行緩慢釋放,在血管內膜發(fā)生作用,逐漸對肌瘤血管產生栓塞作用[14-15]。本次研究栓塞動脈灌注藥物為碘油10mL+平陽霉素8mg+利多卡因2mL。應用栓塞劑劑量與肌瘤體積比例需為1∶1。如患者為多發(fā)肌瘤、肌瘤較大,或者血供較為豐富的,可適當進行加強栓塞操作。行栓塞操作前,適當加用4mg恩丹西酮、地塞米松10mg,減少疼痛和復發(fā)率,提高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經治療后對48例患者進行2~3年隨訪。對患者進行CT檢查、B超復查。復查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子宮大小、肌瘤體積等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比較具有顯著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無1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嚴重性不良反應,隨訪過程中也未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嚴重并發(fā)癥,患者病癥及臨床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應用子宮動脈栓塞對單發(fā)、多發(fā)子宮肌瘤進行治療,無需開腹和切除子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低,適應證廣、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遠期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何俊峰,穆永旭,李啟民,等.經導管子宮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4):148-149.
[2] 陳明江,陳明,徐景華,等.超選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應用[J].海南醫(yī)學,2008,19(10):32-33.
[3] 麥遠其,鄭文玲,王郁豪.經導管介入法栓塞子宮動脈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探討[J].河北醫(yī)學,2008,14(9):1017-1019.
[4] 陳萍.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20例分析[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4,24(5):441-443.
[5] 王化麗,韓璐,王峰.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觀察[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2,11(1):27-29.
[6] 寧志方,陶智慧,馬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觀察[J].哈爾濱醫(yī)藥,2006,26(2):3-4.
[7] 項光澤,趙益煉,陳海蓮.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58例[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3,21(5):497-498.
[8] 李一春.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33(2):233-234.
[9] 謝嵐,姜文弟,白云,等.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34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6):1171-1172.
[10] 李天旭.子宮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和并發(fā)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2):174-175.
[11] 王杰.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癥狀性子宮肌瘤的近期療效探討[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6):1301.
[12] 徐景華,陳明.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中遠期療效觀察[J] .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2010,23(1):18-19.
[13] 張偉東,王志平,侯春美,等.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06,14(5):513-515.
[14] 張建兵,康健,孟菁,等.動脈栓塞術治療32例子宮肌瘤療效觀察[J] .中外醫(yī)療,2010,29(7):19-20.
[15] 陳根生,劉偉,姚紅響,等.子宮肌瘤動脈栓塞術的臨床應用研究[J] .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03,4(5):294-296.
(收稿日期: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