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澤
劉少奇的《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報理論的重要文獻,豐富和發(fā)展了黨報理論。1948年7月下旬,華北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華北總分社(當時報、社合一)抽調人員組成記者團,采訪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9月,記者團到西柏坡集中學習。劉少奇當時分管新華社工作,對這次培訓十分重視,記者們的學習時間由計劃中的一周延長到三周。學習的具體組織者范長江整理了問題,向劉少奇做了匯報。于是在學習的最后一天,即10月2日,劉少奇“根據(jù)事先準備好的提綱”,做了這次談話(錢江《失落的記憶: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講話的補正》,《新聞與寫作》2007年第7期43頁)。談話原文1.2萬多字,整理后為7000多字,目前所見版本是經(jīng)劉少奇親自審閱過的。
談話對黨報性質、功能方面的闡述比較全面,既談到列寧關于黨報在建黨中的重要作用,也強調了毛澤東關于黨報工作的原則意見(即6個月前毛澤東做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談話著重論述了黨報在緊密聯(lián)系群眾、下情上傳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黨報記者的素質和修養(yǎng)。
劉少奇指出:“黨是依靠你們的,……中央就是依靠你們這個工具,聯(lián)系群眾,指導人民,指導各地黨和政府的工作”。接著他提出黨報重視讀者的問題,他說:“作為一個讀者,我可以向你們提點要求。你們寫東西是為了給人家看的,你們是為讀者服務的??磮蟮娜苏f好,你們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報的人從你們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經(jīng)驗,得到教訓,得到指導,你們的工作就是做好了?!保▌⑸倨妗秾θA北記者團的談話》,《中國新聞年鑒》1982年,80頁。以下引自本文的不再注釋)劉少奇同時也很強調黨報對群眾的教育和指導作用,指出:“報紙辦得好,就能引導人民向好的方面走,引導人民前進,引導人民團結,引導人民走向真理?!?/p>
劉少奇還強調,黨報是組織團結群眾、聯(lián)系黨和群眾的重要橋梁。這個談話的大部分篇幅,講述的是報紙與群眾的關系,這與當時記者采訪不深入,不了解群眾的具體問題有關。在這方面,劉少奇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我們黨必須和廣大群眾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如果和群眾聯(lián)系不好,就要發(fā)生危險,就會像安泰一樣被人扼死。共產(chǎn)黨也會被人扼死的哩”!“不經(jīng)過和群眾有聯(lián)系的干部,不經(jīng)過人代會,不經(jīng)過你們,就沒有別的辦法,那就危險得很。我們坐在這里,危險得很哩!搞錯了沒有?這是我們經(jīng)常要考慮的問題”。伴隨強調語氣,他把黨報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性,上升到黨生死存亡的高度上。在這個問題上,后來被引用最多的是一段話就是:“列寧說,黨要通過千百條線索和群眾聯(lián)系起來。……你們的工作、你們的事業(yè),就是千百條線索中很重要的一條。報紙每天和群眾見面,每天把黨的政策告訴群眾。……千座橋,萬條線,主要的一個就是報紙”。劉少奇還談到,“國民黨的報紙”、“外國通訊社的報道”、“《申報》”等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講話的后半部分,劉少奇提出了記者應該具備的四項條件:“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必須獨立地做相當艱苦的工作”、“要有馬列主義理論修養(yǎng)”、“要熟悉黨的路線和政策”。在具體論述中,他提出了一些富有實踐意義的措施。他突出講述了兩點,一個是“有正確的態(tài)度”,在這里他強調了黨報的人民性特征,“你們是人民的通訊員,是人民的記者,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痹诰唧w工作上,他提出很多符合新聞工作規(guī)律的內容,比如寫稿子要考慮讀者對象,材料要真實、全面深刻,采訪要深入細致,寫的要精彩、有趣味,“要得到群眾的真心話”,要有“負責的、謹慎的、嚴肅的態(tài)度去工作”。他強調新聞的真實性,指出:“群眾對我們,是反對就是反對,是歡迎就是歡迎,是誤解就是誤解,不要害怕真實地反映這些東西”。他還一步提出對黨的政策進行考察的問題,“黨的政策到底對不對,允許你們去考察。如果發(fā)現(xiàn)黨的政策錯了,允許你們提出,你們有這個權利。” 記者“不僅要宣傳黨的政策”,還要“考察政策是不是正確,有沒有缺點”,而這才是“你們的創(chuàng)造性”。他的這些論述是在“熟悉黨的路線和政策”的這一要求的背景下論證的。
另一個是記者的獨立精神,即“必須獨立地做相當艱苦的工作,……首先思想上要艱苦,要做理論的、系統(tǒng)的工作,而且是獨立地去做。人家叫你們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不行的。你們要真實地反映情況,獨立地去作判斷。”這種獨立性,不是獨立于黨的方針政策,恰恰相反,從劉少奇舉的例子可以看出,是指當時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偏差,認為一切貧雇農說了算,劉少奇通過“獨立性”的提出而反對土改后期出現(xiàn)的“左傾貧雇農路線”。
這些觀點在“文革”中遭到批判,罪名是“極力煽動記者‘懷疑黨的政策,要記者去‘考察黨的政策對不對,發(fā)現(xiàn)黨的政策是不是‘錯了、‘有沒有缺點等等”是使報紙“墮落成為他反對毛澤東思想、毛主席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路線和他制造反革命輿論的工具”(聞洪寶《把中國赫魯曉夫的資產(chǎn)階級新聞綱領拿來示眾——批判大毒草<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人民日報》1967年8月24日)。這些指責明顯地斷章取義。劉少奇并沒有忽略黨報和黨報記者的黨性原則與馬列修養(yǎng),他強調記者“要有馬列主義的修養(yǎng)”,“無政府主義、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不能任其泛濫”。
劉少奇的這篇講話,具有較強的口語特點,體現(xiàn)的新聞思想清晰而有特點。他強調黨報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希望黨報工作者增加使命感和責任心;他要求黨報堅持實事求是,真實、全面地進行報道;黨報有責任考察黨的政策等等。劉少奇始終堅持用這樣的思想管理黨報,這篇談話在今天依然具有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