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盛華,周銳鋒,劉大鳳,蔡 林,王 印,周曉飛,張 毅,張春蘭,劉曉霞,張 峣
(1.四川省成都市傳染病醫(yī)院感染科 610061;2.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成都610041;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治療與關懷室,北京100050)
艾滋?。╝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破壞人體免疫防御系統(tǒng)功能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我國自1985年發(fā)現(xiàn)首例AIDS患者以來,感染人數(shù)逐年上升,截至2013年4月30日,全國報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405 131例,報告死亡120 129例?,F(xiàn)存活HIV感染者251 449例,AIDS患者153 682例[1]。并且疫情正在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AIDS已成為我國公共衛(wèi)生面臨的嚴重挑戰(zhàn)。本研究對四川地區(qū)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1 46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成都市傳染病醫(yī)院感染科住院的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患者1 465例,占住院AIDS患者總數(shù)(1 693例)的80.74%。患者均來自四川地區(qū),其中男1 195例(81.56%),女270例(18.44%),年齡18~82歲,平均(42.18±13.24)歲。檢測絕大多數(shù)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均小于200/μL,處于疾病晚期。AIDS及機會性感染的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和衛(wèi)生部聯(lián)合頒布的《艾滋病診療指南》中的標準[2]。
1.2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感染疾病種類 分析1 465例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患者資料顯示,常見的感染依次是細菌性肺炎、結核病、口腔念珠菌病、肺孢子菌肺炎、隱球菌腦炎、播散性真菌病,見表1。
2.2 感染部位和病原結果 分析1 465例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資料顯示,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見(1 026例,70.03%),其次是口咽部(303例,20.68%)、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235例,16.04%),消化道、皮膚,血流感染亦不少見,見表2。導致機會性感染的病原因感染部位不同有差異,呼吸道以細菌、結核菌、肺孢子菌、巨細胞病毒、真菌常見;口腔以白色念珠菌為主;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隱球菌(40.43%)、結核(20.00%)、弓形蟲(13.19%)常見;消化道以細菌、真菌多見;皮膚以皰疹病毒、細菌、真菌多見。
在本組1 465例患者中發(fā)生1種機會性感染673例(49.23%),死亡97例(病死率14.41%);2種機會性感染556例(40.67%),死亡103例(病死率18.53%);3種及以上機會性感染138例(10.10%),死亡27例(病死率19.57%)。病死率隨機會性感染種類增多而增加的趨勢,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36,P=0.089)。
本組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2個部位感染多見(618例,42.18%),3個及以上部位感染亦不少見(252例,17.20%)。病死率2個部位感染為14.72%(91/618)、3個及以上部位感染病死率為19.84%(50/252),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8.536,P=0.014)。
表3 死亡患者機會性感染種類[n(%)]
2.3 死亡患者機會性感染種類 本組1465例患者死亡227例,病死率15.49%,與死亡風險相關的疾病依次是:重癥細菌性肺炎、重癥肺孢子菌肺炎、隱球菌腦炎、肺曲霉菌病,結核性腦炎、敗血癥,見表3。
感染HIV后,可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嚴重缺損甚至全部喪失,最終因合并各種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而死亡。就全世界來說,AIDS已經(jīng)成為病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國每年因HIV感染死亡的絕對數(shù)持續(xù)增加,根據(jù)全國AIDS專報信息系統(tǒng)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HIV感染者死亡數(shù)是2006年的10倍多。機會性感染及AIDS相關腫瘤是最常見的AIDS相關疾病。國外多數(shù)研究結果都顯示,HIV/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中,AIDS相關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比例是最高的[3-4]。國內(nèi)研究結果總體上和國外相符,死于AIDS相關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比例是最高的[5]。由于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覆蓋率增大,能夠延長患者生存期,使患者死于機會性感染的比例大大下降,但是,AIDS相關機會性感染仍是主要的死亡原因[4,6]。本組資料顯示,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是目前導致四川地區(qū)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與文獻報道類似,其中死于重癥肺炎(細胞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肺曲霉菌?。㈦[球菌腦炎、結核性腦炎、敗血癥的比例最高。由于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廣泛應用,大大降低了AIDS的病死率[7-8]。已發(fā)生機會性感染的患者,適時開始抗病毒治療可以減少HIV載量,提升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水平,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死亡風險。
本組病例中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是因為患病在綜合性醫(yī)院住院治療一段時間無效后,才檢測HIV-1抗體陽性而轉至本院,其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均小于200μL-1,已經(jīng)處于疾病晚期,失去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良好時機,機會性感染仍是AIDS患者就診、住院(占總數(shù)的80.74%)、死亡(病死率15.49%)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顯示,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具有如下的臨床特點: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疾病譜是細菌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深部真菌病、結核?。ǚ瓮饨Y核?。??;颊叱3M瑫r合并多種機會性感染,以細菌、真菌、結核菌、病毒為主;且受累的組織、器官和系統(tǒng)非常廣泛,最常出現(xiàn)在呼吸道、口咽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道、皮膚。由于患者病情復雜嚴重、進展迅速,往往臨床上難以控制,一旦延誤治療時機,很容易導致死亡。加之機會性感染的確定還與醫(yī)院的診療技術條件、實驗室技術水平和醫(yī)生的診治水平有很大關系。因此,明確機會性感染的診斷、重癥患者的治療不僅難度大,而且很復雜,對AIDS定點醫(yī)院的服務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
本研究通過對四川地區(qū)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患者臨床研究,探索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疾病譜及其臨床特點,初步探討死亡的主要原因,為四川地區(qū)AIDS定點醫(yī)院醫(yī)生經(jīng)驗性診斷治療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和數(shù)據(jù)支持,為最終達到有效降低AIDS患者病死率的目的發(fā)揮積極作用。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年4月全國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進展[J].中國艾滋病性病雜志,2013,19(6):389.
[2]中華醫(yī)學感染病學會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29-639.
[3]Gill J,May M,Lewden C.Causes of death in HIV-1-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retroviraltherapy,1996-2006: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13HIN cohort studies[J].Clin Infect Dis,2010,50(10):1387-1396.
[4]Palladino C,Climent FJ,Jose MI,et al.Causes of death in pediatric patients vertically infected by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in Madrid Spain,from 1982to mid-2009[J].Pediatr Infect Dis J,2011,30(6):495-550.
[5]鄭毓芳,江雪艷,齊唐凱,等.89例HIV/AIDS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08,1(1):27-29.
[6]吳玉榮,蔣榮猛,李春梅,等.行與未行 HAART的AIDS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雜志,2010,16(5):467-469.
[7]Chihana M,F(xiàn)loyd S,Molesworth A,et al.Adult mortality and frobable cause of death in rural northern malawi in the era of HIV treatment[J].Trop Med Int Health,2012,17(8):e74-e83.
[8]Bonnet F,Lewden C,May T,et al.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scauses of death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HAART era inFrance[J].Scand J Infect Dis,2005,37(6/7):48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