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金 晶,焦彥軍
(華北電力大學 新能源電力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 保定 071003)
繼電保護系統(tǒng)是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第一道防線[1-3]。電網結構復雜、運行方式多變給傳統(tǒng)后備保護的整定和配合帶來了很多不便,導致后備保護動作時限不斷延長,不利于故障的快速切除。隨著廣域測量系統(tǒng)(WAMS)、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基于廣域信息的后備保護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4-9],大量學者提出了多種廣域信息下的后備保護理論[10-14]。基于廣域測量信息的廣域后備保護有利于解決復雜電網中現有后備保護配合關系難以整定、動作時間長的難題,與基于本地量的傳統(tǒng)主保護協(xié)同工作、相得益彰,從系統(tǒng)全局的高度實現電網保護,保證系統(tǒng)安全可靠運行。
本文基于廣域信息提出了一種集中式系統(tǒng)結構的后備保護算法。該算法在系統(tǒng)故障情況下能夠靈敏啟動,快速劃分故障區(qū)域,準確識別出線路及母線的簡單、復合故障,算法原理簡單可靠,制定的策略在斷路器拒動、信息丟失的情況下具有很好的準確性和適應性。
本文采用集中式系統(tǒng)結構,在通信滿足要求的前提下,能做到全局最優(yōu)控制,體現廣域保護的優(yōu)勢。
以廣域信息的采集、傳送、分析和使用為主線,系統(tǒng)主要分為廣域保護中心、廣域通信網、廣域保護子站3個部分,如圖1所示。主站系統(tǒng)位于區(qū)域調度中心,負責與各個子站通信,獲取測量點的廣域數據,在線監(jiān)測和分析電網運行狀態(tài),制定廣域保護與控制決策,并將決策命令下發(fā)到子站執(zhí)行,同時與SCADA系統(tǒng)及其他系統(tǒng)進行數據信息交互。子站系統(tǒng)設置于各變電站及發(fā)電廠中,主要負責數據的采集和命令的執(zhí)行。
圖1 集中式廣域保護系統(tǒng)結構圖Fig.1 Structure of centralized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
主站與子站以同步數字體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光纖雙環(huán)網為媒介進行通信,采用IP Over SDH的組網技術,主站采用1000 M以太網,子站采用100 M以太網。子站相量測量單元(PMU)裝置采集的數據經集中處理后經交換機、路由器、SDH設備接入SDH傳輸網(電力調度數據網)。主站的決策命令通過SDH傳輸網下達到子站,經過通信控制機、協(xié)議轉換機將命令下達到位于間隔層的測控單元,完成相應的跳閘或閉鎖命令。為了保證信息的實時性,子站內部、子站與主站之間均可采用IEC61850通信規(guī)約。
2.1.1 三序電壓式啟動元件
WAMS將采集的數據上傳至保護中心,存入數據庫。保護中心讀取全網母線電壓實時數據進行遍歷搜索,當有母線任一序電壓滿足啟動判據時,啟動故障定位算法,并將此母線歸入啟動母線集中。啟動判據為:
其中,Ui(1)、Ui(2)、Ui(0)分別為母線 i的正、負、零序電壓幅值;UN為母線的額定相電壓;ki(1)、ki(2)、ki(0)分別為母線 i的正、負、零序電壓比例系數;kset(1)、kset(2)、kset(0)分別為母線i的正、負、零序電壓啟動門檻值,啟動門檻值可以根據網絡的結構和大小進行整定。
2.1.2 負序電流式啟動元件
在電網發(fā)生經過渡電阻短路故障時,三序電壓啟動判據可能均不滿足要求。相間短路故障時,零序電流接近為0,而負序分量存在于不對稱故障的全過程,且不受對地分布電容電流和雙回線零序互感的影響,故障特征明顯,靈敏度高。因此,增加一個負序電流輔助啟動判據:
其中,Ix(2)為線路x一側的負序電流幅值;IN為線路x的額定相電流;fx(2)為線路x的負序電流比例系數;fset(2)為線路x的負序電流啟動門檻值。根據文獻[15]可知,當線路MN末端N側發(fā)生經過渡電阻接地故障時,流過M側負序電流最小,根據線路耐過渡電阻能力、網路結構及參數,可求得該負序電流。綜合各線路負序電流值,將最小負序電流乘以靈敏度系數0.8后即為負序電流啟動門檻值的整定值。實際應用中根據網絡結構和大小進行整定。
當母線發(fā)生故障時,故障母線電壓變化最大,其次是相鄰母線電壓。當線路發(fā)生故障時,故障線路兩側母線以及相鄰母線電壓變化較大??紤]復故障情況,將啟動母線集中的母線按照序電壓比例系數進行排序(正序按比例系數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負序和零序按比例系數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將排序結果的前6條母線劃入故障區(qū)域。由于發(fā)生不同故障時,各序電壓對各種故障的靈敏度不同,排序結果也不同,因此將各序電壓系數排序分別得到的前6條母線構成一個并集,將這個并集里的母線以及相連的線路構成故障區(qū)域。
當發(fā)生經過渡電阻短路故障時,由于過渡電阻的存在,滿足負序電流啟動判據的線路不會太多,啟動線路集不會太大,可將啟動線路集中的所有線路及其連接的母線共同構成故障區(qū)域。
故障區(qū)域的劃分方法能夠準確涵蓋故障元件,避免對全網所有元件進行故障判別,加快故障定位速度。
負序分量存在于不對稱故障的全過程,且不易受系統(tǒng)振蕩、雙回線零序互感、線路分布電容電流的影響,故障特征明顯。正序分量在故障過程中始終存在,且正序分量在故障前后有過渡時間短、暫態(tài)響應速度快、故障過程輸出近似恒定的優(yōu)良特性。故本文將基于正、負序分量的廣域縱聯(lián)方向保護算法[16]及廣域電流差動保護算法[17]相結合,根據各判據的特點,從實用化角度考慮,提出了一種利用廣域信息的綜合故障定位法。
2.3.1 母線短路故障判別
當母線i發(fā)生故障時,與其相連的所有線路的負序方向元件全部為反向,故判定該母線故障。
根據比較相位式方向元件動作判據,負序方向元件的輸出值定義為:
其中,U2為母線i的負序電壓相量;I2為線路x位于母線i側的負序電流相量;Dx(2)為線路x位于母線i側的負序方向元件的輸出值。
綜合方向元件輸出值,定義母線動作系數為:
其中,m 為母線 i連接的線路數;Fi(2)為母線 i的負序動作系數。 當 Fi(2)=1時,判定母線 i發(fā)生了短路故障。
當母線發(fā)生三相對稱故障時,故障點不存在負序分量,此時可利用正序電流差動原理來識別故障母線。當母線未發(fā)生故障時,流向母線的正序電流滿足基爾霍夫電流定律,正序電流相量之和接近0;當母線發(fā)生故障時,母線連接的所有線路的正序電流均流向母線,正序電流相量之和大于相連的任意一條線路電流,由此可判定為母線發(fā)生故障,因此母線正序電流差動判據為:
其中,Ix(1)為線路x位于母線 i側的正序電流相量;考慮測量誤差及一定裕度,可靠系數K′取0.9。
綜上所述,當滿足判據 Fi(2)=1 或判據式(5)時,判定該母線發(fā)生了短路故障。
2.3.2 線路短路故障判別
判別線路故障時,采用正、負序縱聯(lián)電流相位差動保護原理,可靠區(qū)分線路內、外部故障。規(guī)定電流正方向由母線指向線路,線路兩側電流互感器均采用正極性接法,其一次回路的極性端均置于靠近母線的一側。
序電流相位差動保護原理的判據為:
其中,θi(1)、θk(1)分別為線路兩側的正序電流相角;θi(2)、θk(2)分別為線路兩側的負序電流相角;θset(1)、θset(2)分別為正、負序動作角。根據相差縱聯(lián)保護閉鎖角整定原則,考慮電流互感器相角誤差為7°、保護裝置相角誤差為15°及裕度角15°因素影響,閉鎖角最小為37°,θset(1)、θset(2)的整定值最大可取 143°。 動作角的整定應考慮線路靈敏角等因素的影響,可根據電網實際情況進行整定。
當某線路滿足判據式(6)或式(7)時,判定該線路發(fā)生了短路故障。
圖2 一點信息丟失情況下故障識別策略Fig.2 Fault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for information loss of one line
系統(tǒng)投入運行前期應先進行采集系統(tǒng)及通信設備的檢測,保證所有設備都處于正確工作狀態(tài)。若系統(tǒng)投入運行期間由于子站信息采集系統(tǒng)異?;蛘邤祿趥鬏斶^程中發(fā)生信息丟失,則按照以下特定措施進行處理。
(1)一點信息丟失,即某子站監(jiān)測的一條線路電流信息丟失。
a.若信息丟失子站啟動元件未動作,該子站未被劃入故障區(qū)域,則該點信息丟失不影響故障的判別,不進行處理。
b.若該子站被劃入故障區(qū)域,則將信息丟失線路及該站母線確定為疑似故障線路和疑似故障母線。先對故障區(qū)域的其他線路和母線進行故障判別,若故障區(qū)域內的其他線路和母線未檢測出故障,則先切除疑似故障線路,切除后再次收集電網數據進行保護啟動判別,若保護仍啟動,則切除疑似故障母線。
故障識別流程圖如圖2所示。
(2)一個站信息丟失,即一個站的母線電壓、線路電流信息均丟失。
a.若與該站相鄰的母線均不在故障區(qū)域內,則該站未被劃入故障區(qū)域,該站信息丟失不影響故障的判別,不進行處理。
b.若該站母線被劃入故障區(qū)域,則將該站母線及其相連的所有線路確定為疑似故障母線和疑似故障線路。先對故障區(qū)域內其他母線和線路進行故障判別,若未檢測出故障,則確定故障發(fā)生在疑似故障區(qū),轉步驟c。
c.利用疑似故障線路對側站距離保護I段信息,依次判斷各線路是否發(fā)生故障,若各線路距離保護I段均未動作,則采用輪切策略:利用疑似故障線路對側站電流信息,切除電流量最大線路(跳本線路兩端斷路器);根據再次收集的電網信息,判斷故障是否消失,若故障仍存在,切除剩余線路中的電流量最大線路(跳本線路兩端斷路器,同時合上條線路兩端斷路器),依次進行,直至故障消失。故障線路電流較大,則故障可一次或經較少次動作后切除。若輪切結束后故障仍存在,則判為母線故障,切除與該母線相連的所有線路。由于母線故障概率遠低于線路故障概率,在整個站信息全部丟失的極端惡劣情況下,為防止停電范圍擴大,該策略是可行的。
故障識別流程圖如圖3所示。
廣域保護中心的故障識別方案流程如圖4所示。對WAMS采集并上傳存入保護中心的數據進行啟動判別,以搜索電網是否發(fā)生故障;若啟動元件動作,則劃分故障區(qū)域;如發(fā)生信息丟失,則按信息丟失流程處理;若無信息丟失,則對故障區(qū)域內的各母線和線路進行故障判別,定位故障元件,且向子站發(fā)送跳閘命令切除故障元件;子站收到跳閘命令后,跳開相應的斷路器,并將斷路器動作后的狀態(tài)信息上傳至保護中心;若發(fā)生母線故障且斷路器拒動情況,則向該拒動斷路器所在線路的對側斷路器發(fā)送跳閘命令;若發(fā)生線路故障且斷路器拒動,則向拒動斷路器所在側母線相連的所有斷路器發(fā)送跳閘命令,以確保故障元件的隔離。
在自主研發(fā)的河北南網廣域保護智能應用系統(tǒng)平臺,利用河北南網系統(tǒng)實際參數及運行斷面對提出的廣域保護故障識別方案進行仿真驗證。測試計算機配置:CPU 為 Core2(2.53 G);內存為 2 G;硬盤容量為320 G。
圖3 一個站信息丟失情況下故障識別策略Fig.3 Fault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for information loss of one station
圖4 廣域后備保護策略Fig.4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 strategy
圖5為河北南網系統(tǒng)局部接線圖。
根據河北南網的實際網絡情況,各參數的整定情況為:kset(1)=0.7,kset(2)=0.12,kset(0)=0.05;fset(2)=0.04;θset(1)=100°,θset(2)=100°。
圖5 河北南網系統(tǒng)圖Fig.5 Hebei Souther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在景雙縣距離景縣站80%線路長度處設置ABC三相短路故障。從仿真結果報告中提取出所得仿真結果信息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識別結果與故障設置一致,說明了故障識別算法的正確性。
表1 仿真結果Table 1 Simulative reseults
跳閘情況如圖6所示,跳閘斷路器為景縣站231開關和雙樓站242開關,故障被切除。
此次廣域后備保護算法及跳閘策略的出口程序總耗時5.721 ms,算法時間很短,能滿足后備保護的要求。
本文對經過渡電阻、斷路器拒動、信息丟失情況下,線路、母線發(fā)生的各種故障進行了仿真測試,測試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各次故障均能正確識別并隔離。其中,220 kV電壓等級的耐過渡電阻能力可達300 Ω,500 kV電壓等級的耐過渡電阻可達500 Ω,滿足故障識別的要求。
復合故障仿真測試情況如表3所示。從表3中可知,雙回線復合故障、不同電壓等級的線路或母線復合故障、經過渡電阻復合故障均可檢測出來。
各次仿真結果報告與仿真設置一致,且斷路器正確動作跳開故障元件,說明提出的廣域后備保護策略能夠準確、有效地識別出故障并快速隔離。
圖6 景雙線故障時跳閘情況Fig.6 Trips for Jing-Shuang line fault
表2 簡單故障仿真Table 2 Simulation of simple fault
表3 復合故障仿真Table 3 Simulation of complex fault
本文基于廣域信息提出了一種集中式結構的廣域后備保護故障識別方案,在河北南網廣域保護智能應用系統(tǒng)平臺上開發(fā)了廣域后備保護與控制系統(tǒng)軟件,基于河北南網系統(tǒng)實際參數和運行斷面對該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了驗證。對經過渡電阻、斷路器拒動、信息丟失情況下,線路、母線發(fā)生的各種故障分別進行了仿真測試,結果表明該方案能快速、正確識別各種故障。河北南網共43個子站已配有PMU裝置,通過在調度中心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系統(tǒng)主站端設置廠站端傳送數據包來模擬WAMS的PMU數據到主站端的通信時延,包括傳感器(電流/電壓互感器)、同步采樣、相量計算和數據封裝、子站通信模塊、通信鏈路、主站通信前置機等每一環(huán)節(jié)產生的時延,對43個站點分別測試5次,其往返最大時延為19.1 ms??梢钥吹胶颖蹦暇W單程通信總延時小于20 ms,故從數據的上傳、保護中心策略的制定,到命令下達至子站總耗時不超過50 ms,遠小于傳統(tǒng)后備保護的動作延時。
本文提出的廣域后備保護故障識別方案算法簡單、策略可靠,能避免傳統(tǒng)后備保護整定、配合困難等問題,在信息缺失情況下仍能正確工作,可極大提高后備保護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