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恒山
【關鍵詞】問題導引 實驗結果
分析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077-02
化學實驗操作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培養(yǎng)解題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huán)。如果僅僅滿足于讓學生經歷實驗操作過程,而沒有充分發(fā)掘實驗操作中蘊含的思維因子,就會造成實驗操作中思維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強調對實驗結果的剖析和再認識,可以改變傳統(tǒng)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弊端,增強化學實驗操作中求知務實的科學精神,切實提高實驗操作活動的實效,從而實現(xiàn)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一、重點分析——有重點、有層次
根據(jù)化學實驗操作的設計初衷和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進一步將實驗預期目標明確化、具體化,引導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實驗操作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上,通過回顧與反思,在學生所經歷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對設計的各種信息進行比對和思考,實現(xiàn)加深印象、突出重點的教學效果。
(一)選擇重點
重點的擇取,要根據(jù)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所暴露的具體學情,結合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進行確定,而不能以教師的思維替換學生的真實學情,使得“重錘”敲到空處,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教師應及時巡視和搜集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各種反饋信息,為展開對實驗結果的再分析做好準備。
(二)突出層次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將實驗操作所得結果進行細化,分解成一系列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引領學生進行反思。這些問題串要盡量圍繞著同一個重點展開,從各個側面進行適當發(fā)散,促使學生全面地理解實驗結果的意義。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時,筆者抓住“二氧化碳是否與水反應”的重點,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并得出結論后,提出如下問題:
(1)二氧化碳在溶解的同時有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2)你怎樣判斷是否發(fā)生化學反應?
(3)是什么物質使得紫色石蕊變紅?
這一串問題的提出,促進學生進一步認識在化學實驗操作中控制變量、對比思考的科學方法,體驗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整理問題的能力。
二、對比分析——有比較、有甄別
實驗操作的真實結果與理想預期往往有存在著偏差,有的是由于實驗操作不當造成的錯誤結果,有的則是實驗中不可避免的誤差。教師不能生硬地強令學生進行改正,或簡單粗暴地指責學生的不當操作;相反,要抓住預期與現(xiàn)實之間的偏差展開對比分析,耐心地指導學生進行反思,引導學生從片面和錯誤中找出原因,為學生的后續(xù)化學學習積累經驗,也提高了他們樂于操作、勤于反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發(fā)掘亮點
哪怕是錯誤的實驗過程,其中也肯定存在著正確的部分。教師要善于發(fā)掘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亮點,積極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
(二)比較異同
抓住實驗結果中的不同和差異,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讓學生對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進行歸類分析,查漏補缺,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養(yǎng)成認真、嚴謹、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例如,在教學《溶解度》一課時,在學生初步得出“物質在水中不能無限制的溶解”這一結論后,筆者通過改變實驗方案,引導學生突出感知“一定溫度”和“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這兩個重要前提,幫助學生厘清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得出如下關系:
在對比、觀察和思考中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為學生理解溶液轉化建立了清晰的表象,實現(xiàn)了實驗操作效果最大化。
三、應用分析——有拓展、有延伸
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拓展性的分析,將化學與生活進行緊密的結合,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生在將實驗操作結果與生活實踐運用中進行應用性的分析時,將化學課堂有限的時空與廣闊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
(一)走向生活
教師可以將化學實驗操作結果與現(xiàn)實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將實驗結果置于現(xiàn)實背景中展開討論,就實驗結果的現(xiàn)實意義進行假設和想象。如在教學《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課時,在完成實驗“二氧化碳溶于水以及和水反應的情況”后,筆者組織學生思考并展開討論:結合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談一談如何“節(jié)能減排”。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說說已知的做法和自己的構想,感知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學會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然界中物質的能力。
(二)走向多元
在實驗操作研究活動中,經常會有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問題和想法迸發(fā)出來。教師要對這些“活”起來的思維火花進行甄別和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真正讓實驗結果成為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金鑰匙。
實驗操作后所得到的結果并不是整個實驗過程的終點,抓住實驗結果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從各個角度和不同的側面促進學生加深對實驗操作的二次感知和深入思考,對化學實驗操作活動這個探究平臺進一步挖掘和拓展,以此真正提高實驗操作活動的實效,構建扎實高效的化學課堂!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