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卅
摘要:廬隱小說中含有最深刻的精神內(nèi)涵,尤其抒發(fā)著女性自身所散發(fā)的生命焦慮。本文通過對廬隱小說文本的解讀,試圖發(fā)覺“五四”一代知識女性思想啟蒙與覺醒的心路歷程。
關鍵詞:廬隱;小說意境;小說文本
廬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上風格獨具特色的一位女作家,她常以哀傷凄婉的筆調抒寫著知識女性的奮斗史和在追逐愛情中遇到的種種坎坷與不幸,從而刻畫出人物悲傷的情緒和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本文主要對廬隱的三部小說《海濱故人》、《曼麗》、《象牙戒指》進行解讀。
一、廬隱小說的意境建構
作家廬隱在生活中不失兒女柔情、名士瀟灑的氣質和英雄主義情懷,但是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卻始終無力逃脫哀郁悲惋的基調。廬隱的小說作品具有抒情型文體的典范,用廬隱自身的情懷和審美塑造“五四”時期的現(xiàn)實社會,將自己對生活、對愛的理解與追求寄于作品當中,從而抒發(fā)自我理想中的愛的王國的特點。
其實,廬隱自有她心中理想的愛情王國的模式,但是這種理想模式不被大眾所理解。她的理想愛情是那種從一而終的感情,一種生死相伴的理想情懷,于是,讀者會發(fā)現(xiàn)廬隱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用情與景交融的手法來描述情感的意境,用景來烘托情的偉大和美好。廬隱曾說過:“創(chuàng)作者當時的感情的沖動,異常神秘,此時即就其本色描寫出來,因感情的節(jié)調,而成一種和諧的美,這種作品,雖說是為藝術的藝術,但其價值是萬不能容否認的了”。①廬隱還說“有了好的技巧,有了好的思想,豐富的想象,熱烈的感情,便可以作一個成功的作家了。”②廬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注重個性的情感抒發(fā)和浪漫主義情愫,并且努力在創(chuàng)作中將這種浪漫主義情愫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二、廬隱的重要作品的文本解讀
(一)小說《海濱故人》
《海濱故人》是廬隱1925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小說集里包括七部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海濱故人》,長篇小說《海濱故人》是廬隱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也是帶有自敘傳性質的小說。小說主要講的是五位同窗好友露莎、玲玉、蓮裳、云青和宗瑩在女高師范讀書的故事。她們五位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五四新青年,她們總是懷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幻想,她們五個都希望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有社會有用的人。她們年輕的心靈同舊的社會習俗和觀念進行抗爭和抵抗但卻又難以割斷,同時她們對愛情也十分向往,于是,她們開始接觸了感情世界,所以當她們開始步入社會時,便接二連三的陷阱了感情與社會交織的苦海中。露莎在對人生到底是什么的思考中陷入了對哲學思想的怪圈,從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她在于梓青的交往中成為了摯友產(chǎn)生了情感,但梓青是有婦之夫,所以他們的愛戀遭受到了世俗的非議,于是他們兩個轉成了精神戀愛,互相慰藉;但是隨著他們這種柏拉圖式的愛情嘗試,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彼此是真愛,他們覺得精神戀愛不能讓他們彼此快樂,反而更加痛苦,最后他們拋開了世俗的觀念倆個人結合到一起但是結局卻以悲劇收場;云青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高尚的教育家,而且云清的家庭觀念非常傳統(tǒng),所以她不得不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真愛,最后走上了一條隱居的道路;宗瑩、玲玉、蓮裳三人也同樣經(jīng)歷了愛情帶給她們的快樂、煩惱與痛苦,她們也同樣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自己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狀況、自己的感情與理智之間存在的諸多問題得不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法而苦惱,所以使得她們這三位覺醒了得知識女性個個籠罩在“生的苦悶”與“愛的苦悶”之中喘不過氣來。這部作品反映了五個女性青年的不同遭遇和命運曲折,也反映了她們共同的不幸,真實的刻畫出“五四”時期一部分知識女青年的苦悶、彷徨。
(二)短篇小說集《曼麗》
第二本短篇小說集《曼麗》寫于1927年,茅盾說:“《曼麗》集中多數(shù)作品表示了作者頗想脫掉《或人的悲哀》以來那件幻想的感情的花衫,并企圖重新估定人生的價值。她這次創(chuàng)作思想的變化有個人的因素,但主要是社會的影響。促成她這一轉向的,與其說是她個人生活上的變動,倒不如說是時代的暴風雨的震蕩”。③其中,短篇小說《曼麗》是以日記體敘事的。小說以女主人公曼麗是五四時期先進的女性,她滿懷著激情和責任感投身于革命事業(yè),卻在目睹革命政黨內(nèi)部種種烏煙瘴氣的行為后,表達了自己深深的失望和理想中為事業(yè)奮斗終身愿望的破滅,最后她在病榻上表達對人民百姓的懺悔和對世事的失望之情。
(三)長篇小說《象牙戒指》
《象牙戒指》寫的是一部愛情的悲劇故事。北京女大學生張沁珠因五四運動的影響,追求自由的戀愛,但是卻遭遇有婦之夫的欺騙,被拋棄,這讓張沁珠痛苦萬分,走不出被欺騙和被拋棄的深淵,她開始厭惡和憎恨這個世界。后來有一位有才華思想覺悟高的的革命積極分子曹子卿愛上了張沁珠,但由于張沁珠被曾經(jīng)傷害的心還有復原,她不能理解曹子卿對她的感情,她拒絕了曹子卿。小說的最后臨死前曹子卿再向張沁珠真情告白,訴說著他對張沁珠的愛,這時的張沁珠才有所醒悟她錯過了曹子卿、錯失了一段美好的愛情,她辜負了曹子卿對自己的深情對自己的愛,從此以后她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放在了已經(jīng)去世的曹子卿身上,用曹子卿送給她的象牙戒指套住了自己的余生。
所以,廬隱的小說常以感傷悲惋的抒情筆調描繪知識女性在社會奮斗、追逐愛情途中的種種坎坷與不幸,描寫女性人物沉郁悲惋的情感和心理,刻畫了諸多在新思潮影響下執(zhí)著追求理想生活的新女性的形象。
四、結語
《海濱故人》、《曼麗》、《象牙戒指》三部小說中所呈現(xiàn)的女性群像表現(xiàn)了廬隱對女性的個性解放、婚戀自由的追求和在對追求自由幸福的同時排解不掉的女性迷惘與痛苦。廬隱的小說不僅召喚著女性在個人生活中被客觀強行壓制情感束縛,同時也召喚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這增強了廬隱女性作品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參考文獻:
①廬隱 《創(chuàng)作的我見》 嚴家炎編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二卷[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版 第188頁
②錢虹 廬隱集外集[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9版
③茅盾 《廬隱論》 原載《文學》第三卷第一號 1934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