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五波
【關鍵詞】智慧引領 小學數(shù)學
精彩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112-01
課堂是師生智慧交互、情感碰撞的精神家園,它的每一分鐘都在孕育著創(chuàng)造。善于駕馭這些創(chuàng)造,使之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會釋放出多彩的魅力,讓學生終身難忘。關注課堂中的節(jié)外生枝、陰差陽錯等意外,用我們的智慧巧妙地引領,使師生激情得以燃燒,使學生個性得以彰顯,讓教學充滿溫馨,也洋溢著智慧的光芒。在此,結(jié)合教學實際談幾點簡單的做法。
一、學會等待,引領學生同行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也隱約感受教師理念的革新,課堂教學的變革。教師們學會了傾聽,也學會了等待,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不一樣的精彩。但學生是千姿百態(tài)的,強化齊步走是不理智的行為。善于等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努力前行一點,那么課堂就會綻放出異樣的精彩。
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升和毫升》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訓練題:一小瓶果汁400( ),一個浴缸的容積220( )。大部分學生都能給予較為合理的答案。然而,有一個學生遲遲沒有說出自己的答案,且還提出自己的疑問:“老師,什么是浴缸?。课也恢浪怯脕碜鍪裁吹??”“哦!原來你不知道浴缸是什么,難怪沒有跟上大家的步伐!請知道的同學說來聽聽?!薄霸「资怯脕硐丛栌玫囊粋€小池子?!薄拔覀兛梢园颜麄€身子都泡在里面洗澡的池子?!薄奥犕炅舜蠹业慕榻B,你能做出判斷了嗎?”“可以把我們泡在里面,應該比我們還要大點,如果是220毫升,還沒有一瓶可樂多,那一定是220升?!痹捯魟偮洌瓉砹艘黄瑹崃业恼坡?。
課堂等待是人性的關懷,也是有效教學的基本著力點。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教學情境的預設,但也應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特別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積累、經(jīng)驗儲備等。案例中教師不唯速度,讓遲緩的學生說出自己的疑惑,同時,采用同伴互助的策略,讓經(jīng)驗得以擴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在交流中得到成長。
二、善于捕捉,引領學生前行
一個睿智的教師,一定會在教學的同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也能從細微之處找到教育的契機,給學生以啟迪,給學生以引領,使他們能夠欣賞到不同聲音的精彩,體驗到思考和傾聽的樂趣。善于捕捉教學的靈光一現(xiàn),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沉醉在思考和探索的快樂之中,也讓我們的課堂更加出彩。
例如,在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練習課教學中,有這樣一道習題:這是半個圓柱體,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8厘米。計算出它的體積。很多學生都是運用圓柱的體積公式先計算出整個圓柱的體積,再除以2就得到圖形的體積。此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個新的想法,不知道對不對?”“還有新的想法嗎?又要出風頭了?!薄八倳遄欤@道題目的做法不是很明顯嗎?”……議論聲不斷。而教師微微一笑:“是嗎?那就把你的新想法說出來吧!”“我沿著高把它一分為二,再合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4厘米的圓柱體了,不需要算兩次體積?!薄?/p>
這是一個學生的精彩思考的展播,他留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個獨特的思路,而是一種個性的綻放,更是創(chuàng)新力量得以釋放的例證。我們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必要的時空,給學生闡述的機會,就能引來學生發(fā)自肺腑的概嘆。
三、給予陽光,激勵學生前行
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盯住預設、只看到標準答案,殊不知創(chuàng)新本來就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產(chǎn)物。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不能省略激勵創(chuàng)新、鼓勵求異這一束陽光,給學生以正面的引領,讓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靈動,體味到學習的價值。
例如,在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教學中,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回顧已經(jīng)認識的圖形;其次,指導學生用4根小棒圍一個圖形,有的學生用4根一樣長的小棒圍成了正方形,有的用2長2短的小棒圍成了一個長方形。再次,要求學生用6根小棒圍一圍,很多學生都能圍成一個長方形,而且都很工整。這時,班上一個平時難得舉手的小女孩用一種期盼的目光看著老師。老師為之一怔,輕輕地說道:“你有新想法嗎?說出來吧!”只見女孩把自己的作品慢慢地放在投影上,立即招來了一片非議,“不對!”“這個并不是長方形”?!灰娎蠋熐那牡刈叩叫∨⑸磉?,大聲地說道:“你今天的表現(xiàn)很棒,拼出的圖形也很了不起!”老師的話語讓原本得意洋洋的那部分學生變得目瞪口呆?!八钠捶ú恢皇?個長方形哦!你知道嗎?”簡單的評述,宛如平靜的河水中投入一塊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
“學生是沒錯的?!边@是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話題,如果能巧妙地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那課堂就會多一份寬容,也會多一份精彩。理性地看待學生的表現(xiàn),科學地把握教學生成,貼近學生去思考,那我們的課堂才能釋放出生命成長的聲音。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