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使用可操作的材料,能使幼兒運用感官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探討。實驗證明,科學活動中的材料投放與幼兒的興趣有著相互的密切作用,及時為幼兒提供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可操作性強的材料,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滿足幼兒興趣的材料能促進幼兒的思考,從科學活動中體驗發(fā)現的快樂。因此本文探討了在科學活動中科學材料的提供對于幼兒的作用。
【關鍵詞】科學活動;材料;思維;操作皮亞杰的相互作用論告訴我們,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是在不斷地與環(huán)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的,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必須以材料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對材料的直接操作。因此,幼兒的各種活動都離不開材料。相關調查顯示: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操作材料,知道在科學操作活動應為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安全可靠的操作材料;90%的教師認為在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方面存在困難,主要原因是幼兒太多,家長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收集有關材料,收集過程緩慢;很多時候幼兒僅僅只對材料本身感興趣,但持續(xù)的時間不長,操作的目的性不強;從觀念上教師較重視正規(guī)科學活動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非正規(guī)科學教育活動這個重要的發(fā)展空間。由此可見教師在材料的收集、選擇、投放及如何引導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的提供直接影響著幼兒主動學習科學和探究科學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認識科學材料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材料準備,便于操作
1.注重材料的可操作性。幼兒的思維都離不開動作。因此我們?yōu)橛變禾峁┎僮鞑牧系臅r候是便于幼兒操作的,而不是一個擺設品。如在科學活動“奇妙的鏡子變魔術”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許多大小適合兒童擺弄的可直立的小鏡子,在三三兩兩的相互擺弄中,幼兒不僅興趣高,而且在玩中發(fā)現了鏡子重復反射的原理。只有為幼兒提供了便于他們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們能愉快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提供便于兒童操作擺弄的材料不僅能激發(fā)興趣,更能讓幼兒變中去探索和發(fā)現。
2.注重材料的多樣性,拓展思維空間。多種多樣的輔助材料,可以讓幼兒在操作中思維更廣如在科學活動“讓蛋寶寶起來”中,教師除了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蛋之外,還為幼兒提供了毛線團、沙箱、剪刀、膠帶、書、紙盒、杯子等輔助材料,幼兒在思考讓蛋立起來的方式,思路就更廣了。巧妙提供輔助材料,對拓展幼兒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火花有重要作用。
二、材料豐富,目的性強
“幼兒教育之父”福祿培爾認為科學材料的應用可以幫助達到教學目的,豐富的操作材料,可以不斷地吸引幼兒主動地探索。但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的體現材料的豐富而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的話,孩子們往往會無從選擇或者操作一會兒這個又玩一會兒那個,深入探究的欲望不強。因此,教師在投放材料時既要豐富又要思考投放這種材料的目的。如在中班《紙花開了》的科學活動中,我為孩子們準備了有報紙、牛皮紙、銅版紙、白紙、蠟光紙、宣紙、糖紙、玻璃紙等不同質地的紙花?;顒臃秩尾僮鬟M行,首先請孩子們將報紙花放入水面,觀察“花開”的現象,從而激起孩子濃厚的興趣。隨后出示報紙、銅版紙、白紙、蠟光紙、宣紙、牛皮紙等,讓孩子們有目的地選擇兩種不同的質地的紙同時放在水面,耐心觀察它們的“開花”現象。通過孩子們一次次的探索、觀察,總結出不同質地的紙花,它們的“開花”速度是不一樣的。在最后一次的操作中,我又為孩子們提供了糖紙和玻璃紙。在實驗中,他們發(fā)現紙花不“開花”了,有的孩子甚至立刻就說出了這個現象的原因,“糖紙和玻璃紙它們沒有吸水性”。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準備的材料很豐富,但每一次材料的投放教師都做了深入的思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孩子們在操作時深深的被實驗材料吸引,探索的興致很高。
三、教師引導,材料啟發(fā)
1.引導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表達對材料的感知。 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我們常常鼓勵幼兒表達對材料的感知,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沉與浮》活動中,我們不僅向幼兒提供各種物品,還提供紙和筆,引導幼兒在玩水的過程中通過仔細的觀察記錄下每種物品放到水里的變化,引導幼兒用“↑”表示物品浮在水面上,“↓”表示物品沉到水底。雖然幼兒畫物品的水平有限,但是他們會抓住物品的某一明顯的特征來畫,邊觀察邊記錄。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觀察結果并不相同,這時我們引導幼兒在記錄表上有爭論的物品再次進行探索。
2.耐心等待,滿足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的需要。 在活動中,我們注意觀察每位幼兒,當幼兒出現困難時我們并沒有急于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盡可能自己解決困難。在活動前,我們嘗試預設多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安排好多個環(huán)節(jié)活動的時間,以保證活動順利、有序的開展。然而在活動中有時幼兒會沉浸在探索氛圍和與材料積極互動的樂趣中,我們并沒有打斷他們的探索,而是隨機調整活動的時間,滿足幼兒探索的需要。在《玩水》活動中,我們和幼兒一起準備了各種材料,如:小瓶、杯子、玻璃彈珠、積木等,活動開始幼兒就將各種材料放入水中玩了起來。我仔細地觀察、捕捉著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反映,發(fā)現有些幼兒樂此不疲地用杯子、瓶子裝水倒水;有的幼兒發(fā)現棉花最好玩,它放到水里會變顏色,還會慢慢沉下去;有的幼兒發(fā)現玻璃彈珠不好玩,他一到水里就掉下去了;有的幼兒用勁按著水里的積木,不想讓它在水面上,可是總不成功。這時我們所做的就是提出能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和提供新材料使探究活動更加深入。
四、結語
科學活動中材料的合理提供是幫助幼兒獲取知識與經驗的最有效的手段。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操作,可獲得多種經驗,使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因此,我們教師在選擇投放材料時,一定要多方面的考慮,并且要充分發(fā)揮材料的作用,使幼兒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發(fā)現、小結。從而,讓幼兒真正的體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秦元東. 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材料觀的轉變[J]. 幼兒教育,2008(12).
[2]王麗.以材料為載體培養(yǎng)兒童探究力[J].學前教育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