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武,盧以群,單武雄
(1.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環(huán)境工程系,湖南 長沙 410127;2.中南大學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 長沙 410125)
隨著育種技術的提高,高產(chǎn)、優(yōu)質水稻品種涌現(xiàn),水稻單產(chǎn)從20世紀60年代的3 000 kg/hm2到20世紀90年代的6 000 kg/hm2,目前超級稻產(chǎn)量可達9 700 kg/hm2以上。在湖南湘西地區(qū),由于種植水稻單位面積的效益不高,農(nóng)戶為了減少勞動力投入,簡化種植過程,水稻栽培模式從水田育秧人工插秧轉為免育秧直播。在這種新種植模式下高產(chǎn)水稻對肥料管理要求較為精細,如果施肥不當,會引起水稻減產(chǎn)、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因此,需要研究合理的施肥模式來指導水稻種植。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自開展以來,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指導水稻施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稻普遍增產(chǎn)5%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3%以上[1]。目前對水稻施肥種類及總量的研究較多,但在測土配方施肥基礎之上如何進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勞動力投入,促進水稻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研究還較少。在湖南湘西自治州地區(qū)水稻測土配方施肥試驗基礎之上,保持氮肥總量一致,研究了氮肥分次施用對于水稻養(yǎng)分吸收利用、產(chǎn)質量及生產(chǎn)效益的影響。
晚稻品種為秀水134,播種方式為免育秧直播,稻種播種量67.5 kg/hm2。浸種露白后7月16日播種,11月18日收獲。試驗地土壤質地為沙壤土,pH值6.38,有機質25.6 g/kg,全氮2.27 g/kg,堿解氮181 mg/kg,有效磷15.3 mg/kg,速效鉀138 mg/kg。試驗用化肥為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12%)和氯化鉀(含K2O 60%)。
試驗于2011年在湖南吉首市馬頸坳團結村稻田進行。單個小區(qū)寬10 m,長60 m,面積600 m2。試驗共設5個處理:一基一追(YJYZ);一基二追(YJEZ);一基三追(Y JSZ);零基三追(LJSZ);無肥料(LJLZ),每處理3次重復,具體施肥方案見表1。施肥總量參考當?shù)剞r(nóng)業(yè)部門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推薦量,且總量一致,尿素472.5 kg/hm2,過磷酸鈣175.05 kg/hm2,氯化鉀112.50 kg/hm2。其中磷肥作為基肥一次施入;鉀肥一半用作基肥施入,一半用作穗肥施入;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在整田時施入,分蘗肥在水稻4葉一心至剛開始分蘗時施入,促花肥在倒四葉時施入,?;ǚ试诘苟~時施入,穗肥在孕穗初期施入,苗肥在2葉一心時施入。
在苗期(三葉期)、分蘗盛期、灌漿期、蠟熟期采集水稻樣品進行分析,考察植株養(yǎng)分含量、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質、產(chǎn)量、效益等指標。水稻收割后按小區(qū)隨機選取5株,用于測定有效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千粒重、秕谷率,稻米產(chǎn)量用機械收割機全部收割后,稱重實測。植株養(yǎng)分測定部位為水稻地上部分莖葉,隨機選取5株,用硫酸-雙氧水消煮后,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全氮,火焰光度法測定全鉀含量,釩鉬黃法測定全磷[2],稻米品質測定選用成熟后糙米,采用NIRSystems5000型近紅外儀分析,前處理分析方法參照文獻[3]。
表1 水稻施氮模式設計 (kg/hm 2)Table 1 Experim ental design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氮素利用率(%)=100×(施氮區(qū)莖葉吸氮量-空白區(qū)莖葉吸氮量)/施氮量
水稻種植收益=稻米售價-種子投入-收割費用-農(nóng)藥投入-化肥投入-人工投入+秸稈還田補貼。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ASS15.0進行分析,LSD法檢驗差異顯著性。
從圖1中可知,水稻生長期,水稻莖葉對氮的吸收呈現(xiàn)先升高后緩慢降低的趨勢,莖葉在分蘗期對氮素的吸收達到峰值,LJSZ處理中水稻莖葉全氮達到19.1 g/kg(圖1)。這一時期水稻對氮素的需求量很大,若不施氮肥,土壤所供應的氮素不能滿足水稻生長發(fā)育的需要。而在蠟熟期,不施肥區(qū)域水稻氮素明顯下降,表明氮肥分次施用后對水稻生育后期延緩衰老,具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氮肥分次施用后,隨著氮肥施用次數(shù)增加,水稻各生育期莖葉全氮含量相應增加,在蠟熟期水稻莖葉全氮含量與其他各處理差異達到5%,但除無肥處理其余差異均不顯著。
圖1 氮肥分次施用條件下水稻莖葉全氮含量變化Fig.1 Changes in nitrogen content of rice plants after phas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從圖2可知,水稻莖葉中全磷含量在分蘗期和灌漿期較高,5處理中,以YJEZ處理全磷含量為最高,都為2.8 g/kg。水稻莖葉的全鉀含量在灌漿期達到整個生育期的高峰,最高為LJSZ處理,莖葉全鉀含量達到29.3 g/kg(圖3);在蠟熟期,水稻莖葉全鉀含量又急劇下降,此時LJSZ處理水稻莖葉的全鉀含量僅5.3 g/kg;4種施肥模式下,莖葉對磷、鉀的吸收差異都未達顯著水平。
圖2 氮肥分次施用條件下水稻莖葉全磷含量變化Fig.2 Changes in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of rice after phas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圖3 氮肥分次施用條件下水稻莖葉全鉀含量變化Fig.3 Changes in potassium content of plants after phas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稻米中氮磷鉀養(yǎng)分可以反映稻米的營養(yǎng)品質,同時也可以為合理施肥提供科學依據(jù)。圖4表明,氮肥分次施用模式中,LJSZ處理稻米全氮含量最高,達到10.6 g/kg,顯著高于其他試驗處理,說明氮肥分次施用且后移能促進氮素在谷物中的積累,胡啟燦等[4]的研究也證實了這點;4種施肥模式下,稻米磷鉀養(yǎng)分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
圖4 氮肥分次施用對稻米氮磷鉀含量的影響Fig.4 Influence of each application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on the presence of nutrients in rice
從表2中可知,在試驗各處理中,每穗粒數(shù)中YJEZ處理最多,達到100粒。但是,千粒重、秕谷率差異不顯著。其中YJYZ處理的千粒重最大,為28.7 g,其次為YJSZ處理(28.4 g);秕谷率在8.77%~11.03%之間,4個施肥處理中,以YJSZ和LJSZ處理較低。可見,氮肥施入總量一致的條件下,氮肥多次施用可以增加千粒重、降低秕谷率,但是各施肥處理間差異不顯著。YJEZ處理小區(qū)稻米產(chǎn)量最高,達9 002 kg/hm2。對比YJYZ處理稻米產(chǎn)量,YJEZ處理增產(chǎn)15.2%,YJSZ處理增產(chǎn)13.6%,LJSZ處理增產(chǎn)8.2%。
表2 氮肥分次施用對水稻產(chǎn)量及其構成要素的影響Table 2 Influence of the phas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on the quality of commodity rice
供氮模式會對稻谷的品質產(chǎn)生影響[5]。稻米中蛋白質是評價稻米品質的重要營養(yǎng)指標之一,蛋白質含量高,其營養(yǎng)品質就好。從表3中可知,各處理蛋白質含量均大于8%,根據(jù)國家《優(yōu)質稻谷》(GB/T17891-1999)可以評價為一級。不同處理稻米蛋白質含量略有差異,其中LJSZ處理稻米中蛋白質含量最高,達到10.48%。
據(jù)研究,不同供氮方式會影響稻米中蛋白質及直鏈淀粉的含量,增加供氮次數(shù)能提高稻米蛋白質含量并降低直鏈淀粉的含量[6-7]。稻米中直鏈淀粉含量高低與米飯的粘性、柔軟性、光澤度等食味品質呈顯著或極顯著的負相關性,即直鏈淀粉含量越低,稻米淀粉的粘度越好,其食用和加工品質越高。試驗結果(表3)表明,各處理中直鏈淀粉的含量均低于25%,但高于20%,為中直鏈淀粉稻米,品質相對較好;其中YJEZ處理直鏈淀粉含量最低,為22.0%,但是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膠稠度可以表征稻米的蒸煮品質,試驗各處理稻米膠稠度均大于50 mm但小于80 mm,稻米蒸煮后較軟,評價為二級。堿消值在試驗各個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灰分以YJSZ和LJSZ處理最低??梢?,氮肥分次施用可以提高稻米蛋白質含量,降低灰分含量。
表3 氮肥分次施用對稻米品質的影響稻米Table 3 Changes in rice quality in different scenarios
稻米中微量元素跟人體營養(yǎng)平衡密切相關,因為稻米是我們?nèi)梭w攝入中微量元素的主要途徑之一。從表4中可知,氮肥分次施用,可以促進稻米對Mg、Ca等元素的吸收,這與Thuy N H等[8]的研究吻合,LJSZ處理稻米Mg、Ca含量分別達到1021 mg/kg和412 mg/kg,但是各施肥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表4 氮肥分次施用對稻米中微量元素的影響 (m g/kg)Table 4 Changes in mine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scenarios(mg/kg)
從表5中可知,不同施氮模式下水稻對氮肥的利用率,以氮肥多次施用的處理高,其中YJSZ處理最高。對比YJYZ,YJEZ、YJSZ和LJSZ處理水稻氮肥利用率分別提高12.5,22.4和16.9個百分點。由此可知,氮肥分次施用且后移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這與鄭圣先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
水稻種植成本構成具體為:種子成本(包括播種人工成本)67.5 kg/hm2×5.2元/kg,肥料成本1 875元/hm2,當?shù)赜糜诓∠x害防治費用1 800元/hm2,收割費用1 350元/hm2;施肥成本包括當?shù)厝斯べM75元/d,每天施肥0.4 hm2,平均199.5元/(次·hm2)。稻米售價2.4元/kg,秸稈還田補貼1 350元/hm2。從表5中可知,收益以YJEZ處理最高,達16 979元/hm2;凈收益以YJEZ處理最高,達14 505元/hm2(收益-成本)。對比YJYZ處理,YJEZ、YJSZ和LJSZ處理凈增收2 451、1 761和1 143元/hm2。
表5 不同施氮模式對氮素利用及效益的影響Table 5 Analysis of benefits from rice plantation
水稻在生長旺盛時期對氮肥的需求量最大,因此在水稻的分蘗期、灌漿期應該補施氮以求高產(chǎn)。適量適時施用氮肥能提高水稻產(chǎn)量[10],水稻在施氮總量一致的條件下,隨著氮肥施用次數(shù)的增加,水稻產(chǎn)量及氮肥利用率均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當?shù)厮臼┓手饕獮橐换蛔纺J?,一基二追、一基三追和零基三追模式,水稻產(chǎn)量比一基一追模式分別增產(chǎn)15.2%、13.7%和8.2%,隨著氮肥施用次數(shù)的增加,水稻的增產(chǎn)率逐漸降低;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一基三追模式下,氮肥的利用率最高,達到38.6%,比一基一追模式提高了22.4個百分點,減小了農(nóng)田氮肥面源污染的風險,但是零基三追模式下,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3.1%,這可能是沒有施用基肥導致利用率降低。因此,氮肥分次施用時,隨著施用次數(shù)的增加,水稻產(chǎn)量及氮肥利用率提高,尤其在水稻氮素敏感時期如苗期的基肥、分蘗期的分蘗肥應及時適量施用,否則將引起水稻減產(chǎn),這與李忠芳[11]的研究基本一致。
氮肥分次施用,可提高稻米中蛋白質的含量,同時降低灰分,并且能降低直鏈淀粉的含量,這可能是因為水稻植株氮素能提高功能葉中相關蛋白酶的活性,促進氮素轉移[12-13]。試驗所設不同施肥處理,稻米的品質都能達到粳米二級。另外,氮肥分次施用,稻米中的中微量元素含量也會隨著施氮次數(shù)的增加呈增加趨勢,這與Good A G等[14-15]的研究結果類似,可能是由于氮素能促進相關中微量元素吸收轉運蛋白酶的合成??梢姷史执问┯媚芨纳扑镜臓I養(yǎng)品質。本試驗條件下,隨著氮肥施用次數(shù)的增加,種植單季水稻收益也呈現(xiàn)先增加又降低的趨勢,其中收益最高的為一基二追處理,達到16 979元/hm2,比一基一追處理凈增收2 451元/hm2。因此,在水稻需肥敏感時期保證氮肥供應,并且適當分次施用,不僅能增加水稻產(chǎn)量,改善稻米品質,而且還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風險,真正做到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最優(yōu)。在本試驗條件下,氮肥一基二追模式(基肥∶分蘗肥∶穗肥=3∶4∶3),可以發(fā)揮當?shù)厮緶y土配方施肥推薦量的最大效益。
[1]吳 明.水稻強化栽培與常規(guī)栽培對比試驗總結[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7,(9):108-110.
[2]鮑士旦.土壤農(nóng)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263-267.
[3]佘冬立,王凱榮,謝小立,等.施N模式與稻草還田對土壤供N量和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J].生態(tài)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學報,2006,22(2):16-20.
[4]胡啟燦,葉永秦,樂開富,等,氮磷鉀的配比用量對水稻的影響[J].土壤,1994,(2):87-91.
[5]戴平安,劉向華,易國英,等.氮磷鉀及有機肥不同配施量對水稻品質和產(chǎn)量效應的研究[J].作物研究,1999,(3):26-30,42.
[6]祖艷群,林克惠.氮鉀肥營養(yǎng)的交互作用及其對作物產(chǎn)量品質的影響[J].土壤肥料,2000,(2):3-7.
[7]劉大慶,紫文北,高正寶.水稻平衡施肥效果及參數(shù)計算[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3,(4):672-673.
[8]Thuy N H,Shan Y H,Sngh B, et al.Nitrogen supply in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s as affected by crop residue management[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8,72(2):514-523.
[9]鄭圣先,聶 軍,熊金英,等.控釋肥料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及對水稻效益的研究[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7,7(1):11-16.
[10]劉立軍,桑大志,劉翠蓮,等.實時實地氮肥管理對水稻產(chǎn)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03,36(12):1456-1461.
[11]李忠芳.長期施肥下我國典型農(nóng)田作物產(chǎn)量演變特征和機制[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9.
[12]劉如清,謝良注,肖時運,等.湖南省水稻平衡施肥[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1999,(2):94-97.
[13]李亮科,張衛(wèi)峰,王雁峰,等.中國農(nóng)戶復合肥施用效果分析[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1,17(3):623-629.
[14]Good A G,Beatty P H.Fertilizing nature:a tragedy of excess in the commons[J].Plos Biology,2011,9(8):1-9.
[15]Phongpan S,Mosier A R.EFFect of crop residue management on nitrogen dynamic and balance in a low land rice cropping system[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2003,66(2):1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