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閻敬銘是晚清時代出了名的清官,在陜西救災贏得萬民敬仰,然后一路升遷進入戶部,后來又進入軍機處。百姓愛清官,同僚則未必,《南亭筆記》記載,閻清官在戶部值班,第一件事就是把值班點心全撤了。
其實,這點心也跟腐敗奢侈挨不上邊,也就兩樣糕點而已,卻害得同事們?nèi)讨囸I加班加點,閻清官則拿出自備的麻花、燒餅,吃得津津有味,旁若無人。
清官在晚清官場是個異類,大伙當然想著要修理他,法子多得很。有一回,閻敬銘見內(nèi)務府采購箱子,發(fā)票上寫著六十兩銀子一口,閻敬銘跑去跟慈禧太后說:“內(nèi)務府這箱子買貴了,我在外間購買,不過六兩銀子一口?!?/p>
慈禧太后說:“恐怕沒這么便宜?!遍惥淬戇@回是要惹火上身了,他再三堅持說只需六兩銀子的價格。慈禧太后說:“那行,你在半個月內(nèi)給我以均價六兩銀子的價格買一百口箱子。”
事情看上去很簡單,閻敬銘著手就去辦,他壓根沒想到自己掉入了一個圈套。
閻清官派出去的采購人員跑遍整個北京城,沒有買到一口箱子,為什么?賣箱子的店全關門了。為何關門,老板解釋:“內(nèi)務府公公傳話了,半月內(nèi)不準開張,如果開門,把店里的貨砸成齏粉?!?/p>
京城被控制了,那就去五環(huán)外的天津去買,那里總能擺脫內(nèi)務府的魔爪吧。
更吊詭的事情出現(xiàn)了,采購人員不見了!為什么不見?因為拿著內(nèi)務府給的一千兩銀子逃之夭夭了。
期限快到了,總不成讓閻大人一個軍機處高官親自去買箱子吧?閻敬銘被內(nèi)務府無形的手拘束得無處施展,只好跑去慈禧太后那里叩頭認錯:“老佛爺,我錯了,箱子確實是六十兩銀子一口?!?/p>
其實,這位青天老爺沒想清楚,由于利益作祟,北京的物價有兩類:一類是市場價,一類是內(nèi)務府的采購價。閻敬銘想突破這個物價規(guī)律,但他太低估腐敗鏈的強大磁力了,只能以尷尬收場。
選自《報刊精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