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仲飛
摘要:仇池山歌是流行于甘肅省隴南西和縣大橋鄉(xiāng)境內的一種區(qū)域性山歌,洮岷花兒主要指甘肅省東南部洮河流域臨潭、岷縣、康樂、臨洮、卓尼、宕昌等地縣的一種民歌體裁。本文主要從文化人類學視角出發(fā),運用對比研究法,對仇池山歌和洮岷花兒的藝術特征進行了比較,力求剖析仇池山歌與洮岷花兒內在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從而對仇池山歌與洮岷花兒這兩種民間歌曲的同一性和多樣性進行探究,使這兩種民間藝術文化在互補中得到繁榮和發(fā)展。
關鍵詞:仇池山歌 洮岷花兒 藝術特征 對比
一、仇池山歌與洮岷花兒的源流探究
“仇池山歌”是指流傳在東晉初年白馬氐人建立的地方割據(jù)政權仇池國附近的現(xiàn)存山歌,這一區(qū)域的山歌統(tǒng)稱為“仇池山歌”。歌詞內容多反映了仇池勞動人民對于自己幸福美滿婚姻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姑娘美麗容貌、情侶之間的相識與離別、對心上人的思念歡聚在一起的喜悅之情等,這種山歌屬于情歌的范疇。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流傳區(qū)域特征,結合當?shù)氐臍v史文化及史料記載,筆者推測“仇池山歌”是古老氐族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民歌形態(tài)在當代社會的演變。
“洮岷花兒”主要流傳在甘肅省東南部洮河流域,分為南路和北路兩種風格,即南路二郎山花兒和北路蓮花山花兒。對于“洮岷花兒”的來源,有學者認為起源于羌族民歌,也有學者認為是在明初被江南移民帶進來的民歌,結合前期的研究,筆者認為“洮岷花兒”是羌族流傳下來的民歌結合當?shù)匚幕卣餮葑兌傻囊魳愤z風。
二、仇池山歌與洮岷花兒曲調藝術特征
在以往的研究資料中,當?shù)貙W者多認為仇池山歌的曲調種類大概有二十到三十種,但通過筆者前期的田野調查后,又根據(jù)所記錄樂譜的綜合分析,認為仇池山歌只有四種曲調,其他曲調均是圍繞這四種曲調的變體,至于如何對這些曲調命名,則需要結合歷史與文化特征而確定。仇池山歌曲調基本元素相同,南鄉(xiāng)與北鄉(xiāng)有所差異,各個曲調大同小異,在演唱過程中偶爾會出現(xiàn)變異。在有些曲調中會出現(xiàn)復調及和聲,整體感覺有古老民歌的韻味。
當?shù)厝嗣癜堰@種山歌的曲調統(tǒng)稱為“山歌調”,演唱的歌曲內容會根據(jù)演唱者情緒及演唱場合產(chǎn)生變化,同時富有即興演唱的特點。按曲調和地域的特征,仇池山歌可以分為南鄉(xiāng)和北鄉(xiāng)山歌調,按地名可分為西和山歌、禮縣山歌等。
“洮岷花兒”的曲調比較單一,演唱高亢嘹亮、粗獷有力,多以商調式、羽調式為主。“洮岷花兒”的北路花兒曲調“兩憐兒令”收腔多用“兩憐兒”、“蓮葉兒”的襯詞,開腔和結尾時用“啊”做襯詞?!颁夯▋骸钡哪下坊▋呵{“扎刀令”開腔突然發(fā)聲,曲調高亢粗獷,像似鋼刀扎入人心之后發(fā)出的呼聲一樣,所以當?shù)厝朔Q其為“扎刀令”,在起腔的襯詞中使用“啊哦”較多。因此仇池山歌與洮岷花兒的曲調藝術特征有所區(qū)別。如下圖:
仇池山歌與洮岷花兒曲調對比圖:
三、仇池山歌與洮岷花兒的旋律特征
“仇池山歌”旋律多為上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為主,偶爾會出現(xiàn)兩句式或三句式,以羽調式為主,商調式次之。多為風節(jié)歌和盤歌的形式,副歌的一部分比較有特色,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完整動聽,旋律呈現(xiàn)出抒情委婉、平緩的藝術特征。“洮岷花兒”的旋律具有自身獨特的風格,曲調屬二樂句單段式,節(jié)奏自由,首句和收尾都在下屬音上作了不穩(wěn)定的半終止,末句最后都落在主音上屬于穩(wěn)定的完全終止,裝飾音采用較多,旋律表現(xiàn)出了哀傷抒情優(yōu)美等音樂個性。
仇池山歌的延長音和托腔一般在每個樂段的第一句開始,而洮岷花兒的托腔則多在中間開始,因此仇池山歌與洮岷花兒旋律特征有所區(qū)別,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四、結語
總結歸納后我認為仇池山歌與洮岷型花兒的相同點:
(一)仇池山歌和洮岷型花兒都具有一個比較集中的曲調形態(tài),它們的曲調基本不變,或者說它們的曲調是大同小異。
(二)仇池山歌和洮岷型花兒具有比較相同的或者比較相近的歌詞模式。
(三)仇池山歌和洮岷型花兒具有相同的或者相近的演唱地境。
(四)仇池山歌的旋律形態(tài)和洮岷型花兒的“扎刀令”(啊嘔令)”有一定相似的地方,他們的歌曲風格比較相同。
區(qū)別:
(一)仇池山歌與洮岷型花兒的稱謂明顯不一樣,仇池山歌民間稱謂叫山歌。而洮岷型花兒一般稱為二郎山花兒和蓮花山花兒,當?shù)厝嗣穸挤Q其為“花兒”,或“漫花兒”。
(二)仇池山歌與洮岷型花兒最大的差別點是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演唱場合和演唱時間,沒有民間自發(fā)形成的花兒會。
(三)仇池山歌一般第一個音多數(shù)帶有拖腔,第一個起始音多為自由延長,而洮岷型花兒多數(shù)在第二或第三個音上才有拖腔與自由延長。
(四)仇池山歌每段開始和每句結束都有拖腔,而洮岷型花兒拖腔則多在開頭。
(五)仇池山歌與洮岷型花兒的演唱風格有所不同。
仇池山歌是古老氐族歷史文化遺留的產(chǎn)物,這種藝術形式怎樣命名,最關鍵的還是取決與山歌的擁有者當?shù)厝说目捶?。仇池山歌具有氐族歌曲的音樂遺風,雖氐族今已經(jīng)消亡,但筆者認為應該把仇池山歌命名為氐族山歌可能更確切一些,當然這也有待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史料去證實這一推斷。
基金項目:
本論文為“蘭州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1LZUJBWZY033。
參考文獻:
[1]中共甘肅省委研究室.甘肅省情(第二部)[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
[2]隴南行署文化處.隴南地區(qū)民歌集成[M].武都:隴南行署文化處,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