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集團工程研究總院 上海 201114
CTF 混凝土增效劑是一種新型混凝土外加劑,它能在減少 10%~15% 水泥用量的情況下,使強度仍保持甚至超過原有基準混凝土的強度,而且拌合物的和易性和工作性能都能得到提升。CTF增效劑能明顯改善工作性能,提高膠凝材料的分散性,表現(xiàn)為漿體增多,從而可以實現(xiàn)在原配合比基礎上節(jié)約水泥10%~15%。
CTF 混凝土增效劑在很多地區(qū)已得到廣泛應用,也取得了不錯的效益,但同時也出現(xiàn)一些不同的問題,有的混凝土攪拌站試驗室甚至出現(xiàn)負面作用,偶有混凝土性能下降、強度減少的情況出現(xiàn)[1]。因此,有必要對CTF增效劑的應用性能作進一步的研究。
另外,在工程上,使用早強劑可以加快混凝土的凝結硬化過程,促進混凝土早期強度的發(fā)展,達到加速模板周轉(zhuǎn),快速施工,節(jié)約水泥和便于冬季(低溫)施工的目的,特別是對管樁的生產(chǎn)非常有利。晶種早強劑就是這樣一類新型的混凝土早強劑。因為混凝土的強度來源于水泥水化產(chǎn)物從液相中析出,將水泥水化產(chǎn)物作晶種引入混凝土中可以誘導水化產(chǎn)物更快地析晶,從而加速水泥的凝結硬化,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所以,晶種可以在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中作為一種有效的外加劑使用[2]。例如,向礦渣水泥中加入人工合成的晶種如Ca(OH)2、鈣礬石、水化鋁酸鈣和水化硅酸鈣,可明顯提高礦渣水泥的早期強度,且不影響礦渣水泥的物理力學性能。這種人工晶種制備方便,成本低,具有與水泥相同的水化產(chǎn)物。因此,人工晶種是水泥的理想早強劑。
本文研究了兩種適用于管樁生產(chǎn)的新型混凝土化學外加劑:即CTF增效劑和晶種早強劑的性能,并對兩種外加劑的發(fā)展前景作出比較,以便指導生產(chǎn)實踐。
1.1.1 水泥
CTF增效劑采用P.Ⅱ 52.5水泥,其質(zhì)量符合GB 175—2007中的相應規(guī)定。
晶種早強劑采用P.O 42.5水泥,其質(zhì)量符合GB 175—2007中的相應規(guī)定。
1.1.2 細骨料
膠砂試驗采用ISO標準砂,其質(zhì)量符合GB/T 17671—1999中的相應規(guī)定。
1.1.3 水
符合JGJ 63—2006《混凝土拌和用水》技術要求的自來水。
1.1.4 晶種
采用Na2SiO3·5H2O與Ca(NO3)2·4H2O反應合成的C-S-H凝膠晶種。晶種的制備過程中,將鈣硅比(按質(zhì)量比)設定為1。
1.1.5 CTF增效劑
采用廣州三駿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CTF-8#型混凝土增效劑,其外觀呈無分層半透明液體狀,pH值為10.0±1.0,密度為1.03 g/cm3±0.05 g/cm3。
CTF增效劑和晶種早強劑的工作性能分析,采用常用的的混凝土減水劑的工作性能檢測規(guī)范試驗方法,通過比較他們的常見性能,指導其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根據(jù)以上思路,選用減水率、膠砂流動度、膠砂強度3 個試驗作為主要試驗方式進行驗證。
本試驗選取了幾種減水劑以及CTF增效劑、晶種早強劑,按GB 8077—2008《混凝土外加劑勻質(zhì)性試驗方法》中水泥砂漿減水率的測定方法進行檢測。以不摻外加劑的膠砂作為基準膠砂,以摻不同外加劑的膠砂作為對比膠砂,在膠砂流動度相同(流動度達到180 mm±5 mm)的情況下,對比需水量,分析減水率。試驗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不同外加劑對砂漿減水率的影響
試驗表明CTF增效劑和晶種早強劑減水率都較低,與減水劑有明顯差異,但觀察砂漿狀態(tài),摻CTF的砂漿不易泌水,其對漿體的保水性改善明顯。摻入晶種早強劑的砂漿外觀則與基準砂漿基本相同。
膠砂強度按GB/T 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進行檢測。
晶種早強劑主要體現(xiàn)其早強效果,故只檢測了凈漿試條的1 d強度。
CTF增效劑配比方案及試驗結果見表2,晶種早強劑配比方案及試驗結果見表3。
由表2、表3數(shù)據(jù)可知:
添加CTF增效劑的膠砂,3 d抗折強度和28 d抗折強度隨增效劑摻量增加有上升趨勢,當摻量超過0.6%時,又有下降趨勢。隨著增效劑摻量的增加,3 d抗壓強度有上升趨勢,但超過0.6%摻量,強度下降明顯;28 d抗壓強度隨著增效劑摻量的增加上升明顯,超過0.6%摻量后趨于穩(wěn)定。
由用水量數(shù)據(jù)及觀察新拌膠砂狀態(tài)可知,增效劑對砂漿基本沒有減水效果,但對膠砂的工作性能有明顯改良作用。增效劑的摻量在0.6%時膠砂強度有明顯提高。
晶種1與晶種2為兩種不同制備工藝的產(chǎn)物,晶種1相對粗糙,粒徑在微米級以上,晶種2粒徑較小。添加晶種1的1 d凈漿強度有小幅提高,幅度大致與CTF相同,晶種1是手工搗磨,分析認為應該是顆粒沒有達到納米級別所致。晶種2對強度有明顯提高。
表2 CTF增效劑配比方案及試驗結果
表3 晶種早強劑配比方案及試驗結果
綜合以上試驗結果,可以看出CTF 增效劑作為一種新一代功能型外加劑,的確可以激發(fā)和分散膠凝材料,提高水泥的利用率,使水化反應更充分,混凝土更勻質(zhì)更密實。此外,由減水率試驗可看出CTF能有效保持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使混凝土便于操作,從而提升混凝土的品質(zhì),有利于管樁生產(chǎn)。晶種類早強劑,從理論上講,晶體從液相中析出時,需突破一能量阻礙,這一能量阻礙使得晶體析出有時很難自然進行,這也是過飽和溶液的存在原因。在過飽和溶液中加入微量的同種晶體,即可使溶液迅速地析出晶體。如在水泥水化過程中加入晶體胚物質(zhì),即可降低水化產(chǎn)物析出的能量阻礙,從而加速析出的速度。它的出現(xiàn)主要是為了替代傳統(tǒng)的早強劑,彌補其在混凝土應用中的不足。實際試驗證明,晶種的確可以提高膠砂早期強度,但目前的技術瓶頸主要在于納米級別顆粒的制備。
CTF混凝土增效劑與晶種類這兩種新型外加劑,應用于管樁生產(chǎn),各有長處。CTF增效劑早強效果一般,長處在于明顯的改善了操作性。晶種類外加劑重點在于早強,對操作性改善不顯著。兩種外加劑應用于生產(chǎn)實踐,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但要在工程上大規(guī)模應用,還需要進行制備技術革新和改良,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它們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