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錦珍 吳惠平 周仲輝 朱彩云 林育青
(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518000)
隨著交通、建筑業(yè)不斷發(fā)展,腦外傷的發(fā)生率逐年增加,占所有外傷的15%~20%。腦外傷昏迷患者由于意識障礙、誤吸、咳嗽反射減弱等原因,易伴發(fā)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1],而肺部感染造成的缺氧,可進一步加重腦外傷昏迷患者的意識障礙程度。因此,評估意識障礙程度和肺部感染之間的關系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本研究以65例腦外傷昏迷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兩者之間關系,并總結預防性護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腦外傷昏迷并發(fā)肺部感染的65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齡23.5~61.0歲,平均年齡(42.5±4.6)歲;所有患者均在外傷后24h內就診。致傷原因:交通意外傷26例,高處墜落傷23例,壓砸傷10例,暴力打擊傷6例。
1.2 肺部感染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經纖支鏡或人工氣道毛刷采樣或支氣管肺泡灌洗分離的細菌量≥103cfu/ml;(2)經纖支鏡或人工氣道,對下呼吸道吸引物培養(yǎng)、分離的細菌量≥105cfu/ml;(3)咳痰定量培養(yǎng)細菌量≥107cfu/ml;(4)血和呼吸道標本分離到相同的致病菌[2]。
1.3 CSI監(jiān)測 CSI是近年應用于臨床的一種量化腦電圖(q-EEG)監(jiān)測指標。將標準心電電極片置于患者前額正中、左前額和左乳突部位,連接CSI監(jiān)測儀[3]。CSI監(jiān)測儀分析患者腦電圖頻率容量,經過模糊邏輯分類器分解出相關CSI,量化腦功能狀態(tài)、意識水平等參數。經過麻醉深度監(jiān)測儀CSM,搜集能量頻帶參數α與β,確定獨立參數β-α;CSM檢測腦電圖中振幅小于3.5V的比例,獲得BS(爆發(fā)抑制),CSM 將α、β、β-α、BS等參數導入模糊邏輯等級結構,得到 CSI[4]。
1.4 CPIS評分標準 包括體溫、白細胞計數、分泌物、氣體交換指數、X線胸片、痰培養(yǎng)共計6項,每項0~2分,滿分12分。(1)12h平均體溫 :0分:36℃~38℃;1分:38~39℃;2分:>39℃;(2)白細胞計數 (3.5~9.5×109/L):0分:4~11;1分:11~17;2分:>17;(3)分泌物:0分:無痰或少許;1分:中~大量非膿性;2分:中~大量膿性;(4)氣體交換指數:0分:>33,2分:<33;(5)X 線胸片:0分:無;1分:斑片狀;2分:融合片狀;(6)痰培養(yǎng):0分:無菌生長;1分:有菌生長;2分:兩次培養(yǎng)為一種細菌或與革蘭氏染色一致[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法;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不同CSI評分組患者CPIS評分的比較 與CSI 50~80分組比較,CSI 30~50分組和CSI 10~30分組CPIS評分均明顯增高(P<0.05),尤以CSI 10~30分組顯著(表1)。
表1 不同CSI評分組患者CPIS評分的比較
2.2 不同CPIS評分組患者CSI評分的比較 與CPIS 0~4分組比較,CPIS 5~8分組和CPIS 9~12分組的CSI評分均明顯降低(P<0.01);CPIS 9~12分組的CSI評分低于CPIS 5~8分組(P<0.05)(表2)。
表2 不同CPIS評分組患者CSI評分的比較
2.3 腦外傷昏迷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CSI評分和CPIS評分的相關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表明,腦外傷昏迷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CSI評分越高,CPIS評分越低,兩者呈負相關性(r=-0.524,P=0.03)。
3.1 病房環(huán)境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保持室溫20~22℃,濕度60%~70%;(2)病房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3)空氣用動態(tài)消毒機消毒,每日3次;(4)嚴格控制探視人員,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膚病者,嚴禁入室接觸患者;(5)定期進行空氣培養(yǎng)。
3.2 呼吸道護理 (1)保持呼吸道通暢,行霧化吸入,促進排痰;定期更換體位,家屬協助給患者翻身、拍背;(2)對氣管切開的患者,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濕潤,采用持續(xù)滴注無菌蒸餾水濕化法,并根據痰液的性質調整微泵速度:痰少且稀者速度為3~5ml/h,痰濃且稠者調為6~8ml/h,以保證濕化氣道,使痰液稀釋;(3)氣管切開局部應保持清潔干燥,根據分泌物的多少及敷料的清潔程度決定換藥次數,一般每天1~2次。被痰液浸漬的紗布隨時更換,切口周圍用碘棉球消毒,每天2次[6];(4)適時有效吸痰,吸痰方法正確,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口腔與氣管內吸引管嚴格分開,同時,吸痰管應選擇外徑小于氣管套管內徑的1/2,吸引時,氧氣被吸出的同時,使空氣進入兩肺,以利于持續(xù)負壓,以免引起肺不張。氣管切開患者吸痰不超過15s。臨床工作中,我們也發(fā)現,過多的抽吸反而會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多、SpO2下降。在吸痰過程中,負壓應限于-10.64~-15.96kPa,較高的負壓會加重肺不張、低氧血癥和創(chuàng)傷的危險。
3.3 侵入性操作的護理 嚴格對氣管插管、呼吸機管道、吸氧面罩、鼻導管、霧化器等器械進行消毒,進行氣管切開套管的滅菌,盡量使用一次性套管,盡早拔除留置導管,防止交叉感染。
3.4 飲食營養(yǎng)護理 (1)由于昏迷與肺部感染互相協同,所以加強營養(yǎng)、提高免疫力尤為重要,經鼻飼管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流質飲食;(2)可行腸外補充維生素、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機體抵抗力提高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也會隨之降低[7];(3)昏迷患者留置鼻飼管的護理不當,將導致胃內容物返流、誤吸。據報道[8],誤吸性肺炎發(fā)生率為10%~77%,并常在氣管切開后72h內發(fā)生,病情允許時頭部抬高30°,尤其是鼻飼時頭部應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1h。除加強臥位護理外,還采取少量多次鼻飼,同時在鼻飼后30min避免翻身拍背,減少胃內容物返流,以降低肺部感染。
本研究以65例腦外傷昏迷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為觀察對象,分析了CSI與CPIS評分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1)隨著CSI評分降低,CPIS評分呈升高趨勢,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2)隨著CPIS評分增加,CSI評分呈明顯降低趨勢,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3)Pearson相關分析表明,腦外傷昏迷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CSI評分與CPIS評分呈負相關。這一結果驗證了腦外傷昏迷與肺部感染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患者恢復。因此,早期預防,加強護理,是減少肺部感染發(fā)生,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1]馬坤.顱腦外傷患者預后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5(6):937-938.
[2]張慧琴,徐春婷.ICU腦外傷昏迷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7):23-24.
[3]郭魁,趙云龍,董全勇.神經外科重癥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防治[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3,18(1):42-44.
[4]徐明,鄭一,王謙,等.腦狀態(tài)指數監(jiān)測用于開顱術后持續(xù)意識障礙的預測[J].北京醫(yī)學,2009,31(4):201-204.
[5]程錦珍,周仲輝,邱雪,等.腦狀態(tài)指數對顱腦損傷患者護理指導的意義[J].當代醫(yī)學,2012,18(12):21-23.
[6]陳詩霞.重癥顱腦損傷昏迷患者 NCU內繼發(fā)肺部感染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0):75-76.
[7]胡秀壬.顱腦損傷后昏迷患者肺部感染預防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96-97.
[8]李素曉,張玉葵,張立志,等.ICU患者下呼吸道醫(yī)院感染相關因素調查[J].河北醫(yī)藥,2008,30(12):1984-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