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
有一位教育學者這樣說過,語文教育教學,事實上就是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充實發(fā)展人們的精神生命個性化的教育,那么,音樂教育作為中小學素質教育不可或缺最普及的基本教育,不可否認地擔負著發(fā)展精神生命個性化教育的重任。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追求高效的課堂,呼喚課堂精彩的生成,主張塑造有個性的學生。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課程要在發(fā)展學生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音樂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考慮課堂導學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實施人本、個性化的教學。
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生態(tài),讓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得到盡可能的成長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學習
趣味是學生知難而進學習的思想情狀,它能夠激勵他們力爭上游的欲望,催動他們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和探究。構建情境,使他們處于最接近事實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可以輕易推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個性化情緒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在預設講授“活動單”時,老師要能夠確切地思考學生實際的內心活動和感情發(fā)展可能路徑。
導學活動中要利用一切能引發(fā)學生積極情感的手段,發(fā)掘他們潛在的學習欲望,并使之達到最佳水平。
如每節(jié)課開始時我們都會設置與本課話題有關的音樂故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一改往日的簡單的教師問,學生答,而讓學生根據(jù)老師所創(chuàng)建的情境,在小組內討論決定各自的展示內容和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盡量使用對話表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這種故事式導入活動不只學生感到很有趣味,還普遍溫習了已經(jīng)學習的知識,也發(fā)展了學生活動的獨立性,他們對音樂學習的激奮感情也得到有始有終的保持。這樣,他們才能夠癡迷,達到興高采烈的意境,從而積極地表現(xiàn)他們的真實天性。
二、民主公平,搭建師生交流平臺
活動單導學模式倡導“講課活動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公平會話的過程中活動”。公平交流,等于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是人品民主公平基礎上的心靈的相容,教與學相互促進情形中的技能研討,在彼此信任氣氛下的心智誘導。在“活動單”的音樂教學中,講臺已不是教師的陣地,學生已不是接受灌輸?shù)目诖?,教師走進學生中間、融入學習群體,課堂也就成了學生思維活動的廣闊天地、培植智慧的沃土。
如欣賞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樂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了課本劇的表演比賽,在學生排練的過程中我參與其中,認真觀察每個小組的準備情況并及時的給出一些正面導向的建議,有時甚至參加某個小組的角色表演。
基于這種平等互動的交流平臺,學生的學習會變得輕松愉快,自由自由自在,迸發(fā)出了富有個性色彩的智慧火花。我想,在平等交流的寬松氛圍中,師生終能相融,走向共生,一起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
三、評價導向,建立生成激勵機制
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音樂課堂,注重“知識在對話中獲得,能力在交流中提升,信心在共享中倍增,成功在激勵中放大”,讓學生享受學習、參與、成功的快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獨特感悟我們應給予充分的尊重與肯定,適時激勵提升,讓學生在已生成的基礎上“跳一跳”,從而更上一層樓。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盡量少使用“Good!/Excellent!/Wonderful!/Youre so clever!……”等廉價的表揚和評價用語,應該在表揚的同時讓學生得到提升。在進行評價時要能夠考慮各個層面的學生情況來,讓他們在合適評價的刺激下,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以及努力的方向。如在寫話題作文時,在表揚成績較好的同學寫作中出現(xiàn)的錯誤較少的同時,要讓他們想辦法讓自己的作文更順暢,多用一些高級短語和句子使作文變得更精彩。對于中等生和待優(yōu)生也要分層評價,讓學生既能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又能促進他們超越自我,追求成功。
在平時教學中,盡量用赤忱的語調,親近的聲韻、夸張的言語、溫暖的神態(tài)、和氣的眉歡眼笑、盼望的眼光、包涵的神態(tài)來進行調控品評的過程,激勵他們積極參與、不斷提升、敢于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學生的心理長處于一種躍躍欲試、欲罷不能的積極狀態(tài),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和保持,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音樂課堂能不高效嗎?
四、走向生活,引進學習源頭活水
《課程標準》強調“讓音樂走進學生的生活”理念。語言來自于生活的真實,回歸于真實的生活。音樂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生活應酬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經(jīng)過先預習后教學、依據(jù)學生實際決定教學計劃、依據(jù)教學方案進行導學的教學過程,他們獨立生成又來源于日常生活。如何維持學生生成水平的高點呢?讓音樂學習日常化,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實踐沖動,從而感覺學習是一種需要,運用更是一種必須,完整的音樂課堂便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活力。
如盧廣月主編音樂欣賞主要介紹西方的交響樂,在組織學生欣賞之后我們可要求學生寫一篇向外國友人介紹我們中國音樂的短文,并模擬扮演導游角色。這樣根據(jù)教學內容,提出學生比較熟悉話題,調整他們的生活體會和踐諾閱世,讓他們在較為忠實的情形中感受和使用音樂進行應酬,使學習音樂學習生活化。
他們在日常生活處境里表現(xiàn)出滿懷信心與本性,在洗耳恭聽歷程中蒙受誘導和沖擊,在實際操作的歷程中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滿足,確實是引導學生個性化語言學習、實踐的源頭活水。
總之,教師要善于動腦,精心預設,靈活設計學習活動,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生態(tài),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踐創(chuàng)新”的音樂課堂中,感受到“我參與,我做主”、“我成功,我快樂”的真諦,學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了更好的發(fā)揮,課堂教學彰顯出了個性生命的靈動,恰恰是我們苦苦追尋的“高效課堂”的目的。教師評講的重點應是學生不懂的地方,而不是如何正確理解?;蛘哒f沒有講學生的想法。僅僅講自己的想法。教師講課時如果僅僅講正確的發(fā)音方法,學生當時是可以正確的發(fā)音,可一段時間后還會再犯。其原因就是沒有還沒有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因此,僅僅講正確的發(fā)音方法就不能給學生流下深刻印象,只有在講了學生發(fā)音的錯誤原因后,學生才能從根本上弄懂,思維才能清晰,印象才能深刻。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