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鳳
朗讀是實現(xiàn)閱讀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通過朗讀不僅能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能使學生身心沉浸到語言文字深處,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妙,從而落實語文教學的目標。但是,在朗讀指導中,許多教師忽視學段朗讀目標,不考慮學生實際,無限拔高要求;或拋開文體特點,感情朗讀一體化;或撇開整體專注于局部;或重技巧、輕感悟、感情夸大、矯情做作,使朗讀指導步入誤區(qū),精心預設難以達成。那么,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怎樣才能走出誤區(qū),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明確學段目標
隨著課改的深入,語文教師對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朗讀要求越來越重視。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每個學段的朗讀目標都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要求,但是每個朗讀目標之間又有一定的差異。從每個學段的朗讀要求可以看出,第一學段的朗讀目標強調(diào)的是“學”,第二學段的朗讀目標強調(diào)的是“用”,第三學段的朗讀目標強調(diào)的是“能”,這表明朗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忽視了學段朗讀目標的要求,一味地追求情感朗讀。
二、把握文體特點
公開課上,我們總能聽到一些同學用同一種感情基調(diào)朗讀課文,感情朗讀一體化。無論是敘事性的課文,還是說理性的課文,他們都會讀得“九曲十八彎”“蕩氣回腸”,給人以“故作姿態(tài)”“無病呻吟”的感覺。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中,沒有把握好文體的體裁特點,步入千篇一律、“情感飛揚”的朗讀誤區(qū)。如在敘事性的課文中,一些只是陳述某件事情經(jīng)過的語句,并沒有蘊含強烈的內(nèi)在感情,也不飽含深刻的含義,當然無需要求學生帶有矯情的“濃烈感情”去朗讀。只要讀得字正腔圓、通順、流利,傳遞意思清楚就行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正確把握文本的文體特點,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定文體的朗讀技巧,引導學生把握好不同文體的感情基調(diào)。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感情朗讀一體化的現(xiàn)象,才能做到什么樣的文體,就還它什么樣的味道,才能走出誤區(qū),達到2011版課標提出的朗讀要求。
三、滲透朗讀技巧
不管是在公開課,還是在平時的聽課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有的老師這樣進行朗讀指導“這個地方要讀得快點,那個地方要讀得慢點,這里應當用強烈一點的語氣,那里應當讀得語氣輕一些……”。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時,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教給他們一些朗讀技巧?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兩種誤區(qū):
第一種是教師偏重技巧,忽視感悟,為了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教師把許多朗讀技法灌輸給學生,將有感情朗讀變成了朗讀技巧的演繹,學生失去了體驗,失去了美感。另一種就是教師認為不需要教會學生太多的朗讀技巧,他們認為“個性化朗讀”就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朗讀課文,愛怎么讀就怎么讀。所以,我們總是會看到有的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感情貌似很充沛,一個勁地搖頭晃腦,但是我們總會有一種不舒服、怪怪的感覺。其實,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把握文章的語氣、語調(diào),處理有些不恰當。
因此,有感情朗讀課文需要一定的朗讀技巧,但是同時,我們不能僅依靠朗讀技巧的指導去機械地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因為那樣是不可能訓練學生讀出感情的。我們應當在學生品味文本語言的過程中自然滲透朗讀技巧,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有感情地讀課文”這一朗讀要求。
我在執(zhí)教《去年的樹》教學片段中,這樣進行朗讀技巧的自然滲透。
師:千辛萬苦地找。
生:不顧一切地找。
師:對,心急如焚地找。因為它們是好朋友。鳥兒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有許多次急切詢問的話語,請你找一找,讀一讀。
(生自讀鳥兒問樹根、大門、小女孩的三句話。)
師:從這些話里,我們最能感受到小鳥的心情,自己再讀一讀,體會小鳥的心情。
(指生讀鳥兒問樹根的話)
師:多著急啊,多急切啊!
(指生讀鳥兒問大門的話)
師:“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語速都加快了,說明心里著急。
(指生讀到小鳥問小女孩的話)
師:為了尋找好朋友,鳥兒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我們連起來讀,體會小鳥心情的變化,好嗎?
(生齊讀)
師:我看到有的同學眉頭都皺起來了,語速也加快了,我體會到了你們心中的焦急……
朗讀小鳥的三次問話,語氣一次比一次急切,語速也要一次比一次加快。但我沒有直接將朗讀技巧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品味小鳥的幾次問話,體會小鳥焦急、擔心、急切的心情,并且進行適度點撥,自然地滲透朗讀技巧。于是,學生在品味文本語言中,內(nèi)心的情感與作者及其作品表達的情感產(chǎn)生碰撞,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學生自覺、自如地把體會到的情感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表達出來了。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要返璞歸真,那就得從朗讀指導開始,走出誤區(qū),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實踐,讓情感從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自然流淌,并通過朗讀自如地傳遞出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