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麗
午后坐在樹蔭下,陽光從葉的縫隙中滑出,點點金光閃爍。滿眼蒼翠里,春的氣息在天地間蔓延。而我沉默著,對這繁華蔥蘢的綠意心生了驚怯……
幾年前我在東莞上學。那個城市永遠是車水馬龍,人群熙攘,然而久居在喧鬧之地的我卻未曾感受過真正的“熱鬧”。
當我聽見老師在課堂上繪聲繪色描述著“蒼翠欲滴的耀眼的”植物時,心里難免產(chǎn)生悲愴之感。大城市里的樹木,都被水泥禁錮了根系,長得矮小又毫無色彩可言。公園里的綠色十分昏暗,用手摸去,可看見細膩的灰塵。
偶然聽到同學說起,沿一條小巷可以直通校外的公路。有一天清晨,見天色正早,便走進了小巷。
果真是羊腸小道。路面是平坦的青石塊,鞋底在路面的摩擦聲十分清晰,有燕子在一座平房的墻角里筑了巢,不停地叫著。走了不遠,一處綠意吸引了我,是路邊的很大一叢草,細長的葉子垂成無可挑剔的弧線。我小心翼翼地用手觸碰,生怕驚擾了它的好夢,卻見一顆圓潤晶瑩的水珠滑落,讓我十分欣喜。
在微亮的晨光里,看著綠意在眼前跳躍不止,耳邊交織著屋檐下水珠滑落的“滴答”聲和自己淺淺的呼吸聲,有些熱鬧卻不喧雜,心中覺得十分寂靜,又害怕自己會失去這時刻,心里冒出絲絲惆悵。
逗留了許久,到學校時已經(jīng)遲到了。老師讓我站在教室外,我的衣服上還有晨霧的清香,手捏著露水。有些同學在譏笑我的狼狽,而我卻暗自微笑,心中不覺得孤單。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是我心目中東莞最美的樣子。
和城市相比,那些草兒的生命更加絢麗,它們只有無限的生命力,而不是風月心情……
之后便不曾去過那里,原因是我回老家了。我在村莊里看到無邊的青山,仿佛綠色的海洋。卻不知怎么記起了那一叢草,心中悵然若失。那叢蝸居在城市角落里的綠意居然讓我念念不忘……我一次又一次嘲諷自己的不可理喻。
后來的某個暑假,由于探訪姑父,又一次到了東莞。這里依舊是老樣子,工廠的煙囪似乎想刺破天空,濃厚的云使太陽不那么刺眼。樹邊有了各種廣告牌的裝點,被風一吹,細細的粉塵便又飄散了……
我心懷愛慕走進小巷,去故地造訪那些可愛的綠精靈,不料卻怎么也找不到了……
小巷的青石已被替換成了水泥,那些矮小的建筑也已被拆去,留下還未來得及清理的破碎磚瓦。四周都是陌生的氣味,我走錯了嗎?然而我走出時看到一戶人家的臺階上遺留的燕子糞跡,點點灰白。心里頓感悲涼。
回到家鄉(xiāng)后我不再懷念。只是每逢春雨剛停,我都要出門看看,飽覽這山野的綠意。
我終于開始懂得欣賞。大自然的美,是豐盛端莊的,它如同一種秩序,一種道理,鄭重自持。然而最美好的東西也十分脆弱和矜持。它不愿意讓人輕易懂得。甚至寧可被水泥森林毀滅……
又是一年的春天了,天空藍得靈異,綠草地在風中起伏,如同潮水。我在這鄉(xiāng)間,不知飽覽了多少綠意后,卻仍放不下那個清晨……也許,我與小草,記憶中的小巷,曾經(jīng)十分美好的自然之物都是一樣。被時光的潮水反復沖刷,只能留下供人懷念的斷壁殘垣……
指導老師:黎令娥
(湖南省桃江一中高三432班)
(薦評人:周建宏)
【推薦理由】
用心聆聽自然的聲音,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好,這是身處鋼筋水泥之地、充滿喧囂戾氣、永遠車水馬龍的都市人夢寐以求的事,而遼闊深邃、清澈澄碧的藍天,清爽宜人的空氣離我們愈來愈遠。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大都市不堪環(huán)境的擔憂和對鄉(xiāng)野清幽絢麗的喜愛。文筆清新自然,描寫細膩、生動,語言精練老道,文氣舒緩有致,是其頗為耐讀的又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