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龍
她,連續(xù)16年被評為校優(yōu)秀班主任,獲得遼寧省三八紅旗手、遼寧省優(yōu)秀教師、營口市骨干教師、營口市師德標兵、營口市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所帶班級先后多次被評為省、市三好班級。
她的名字叫丁唯秀。
1992年,從營口師專畢業(yè)、不滿20歲的丁唯秀,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憧憬,來到營口市第六中學任教。一路走來,22年的教師生涯,丁唯秀有過辛酸、困惑、艱難和坎坷,酸甜苦辣之中,她收獲最多的還是一名普通教師奉獻后的快樂和實現(xiàn)一名共產(chǎn)黨員人生價值的幸福。
漫漫家訪路 濃濃師生情
16年,丁唯秀一直走在愛心家訪的路上,從未停下過腳步。從東風到老邊、從鋼鐵到光明、從大興到雞爪溝……她幾乎走遍了任課班的每一個家庭。
班級里有名孤兒叫小龍。丁唯秀經(jīng)過幾次家訪,發(fā)現(xiàn)他與姥爺相依為命,祖孫兩人無力承擔一戶一閥的暖氣改造費用,連續(xù)兩個冬天家里都沒有暖氣了。由于居室面積小,小龍一直打地鋪睡。丁唯秀的心被震撼了,她立刻協(xié)調(diào)相關(guān)部門,一次性解決了小龍家的供暖問題,并利用班會把小龍戰(zhàn)勝逆境、努力拼搏的精神介紹給同學們,號召同學們向他伸出友愛之手。在丁唯秀的帶動下,許多好心的同學給小龍買來了文具和新衣服,熱心的家長也常常在周末把小龍接到家里居住。
初一下學期,小龍的姥爺再也無力撫養(yǎng)他,民政部門給小龍辦好了去省孤兒院的手續(xù)。小龍不愿意離開,他撲到丁老師的懷中,哭著說:“老師,我不去孤兒院,我不離開您!”望著小龍渴求的目光,丁唯秀流下了淚水:“老師想辦法資助你!”丁唯秀深知,這個決定對她意味著什么,那不僅僅是精力和財力的付出,更意味著責任和擔當。她毅然承擔起小龍初中三年數(shù)千元的生活費用。小龍很爭氣,他深知自己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還獲得了團市委的獎學金,現(xiàn)已考入本科大學。
2003年,智障女生巧玉的家人有了讓她輟學的想法,她媽媽說:“反正孩子也這樣了,我們家長也不抱什么希望了,不想再給老師添麻煩了?!倍∥ㄐ愕谝粫r間趕到巧玉家,極力說服巧玉的家人,一次不行就再去,一連去了4次,終于感動了她的家人,勉強同意讓巧玉再試讀一學期。為了避免巧玉的語言功能喪失,丁唯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與她交流,練口型,糾正發(fā)音,還不時夾帶著手語。在愛的關(guān)懷中,奇跡出現(xiàn)了:巧玉和正常孩子一樣,在教室中讀書,在操場上玩耍,語言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看著口型與同學們溝通了!她的媽媽再也不提不上學的事了。巧玉順利地完成了中學三年學業(yè),獲得了畢業(yè)證書。巧玉在畢業(yè)留言中這樣寫道:“丁老師,我好感激您,是您讓我擁有了難忘的中學時光,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愛,什么是生命的意義。”巧玉畢業(yè)后,丁唯秀又到殘聯(lián)幫助她聯(lián)系了免費的技能培訓,使巧玉將來可以自食其力。這一切,讓巧玉的臉上又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一個學生在中學時代遇到一位優(yōu)秀的、能給他激勵和憧憬的老師,那將是他一生的幸運。如果說在2011年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評選中,王晰一舉奪得通俗唱法第一名對人們來說還是一個意外的話,那么,2013年在全國第十五屆青歌賽通俗唱法比賽中他再度奪魁就進一步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從一個單純喜歡唱歌的小男孩,到勇奪全國冠軍,王晰不止一次地說:是他的班主任丁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并引領(lǐng)他從營口第六中學的小舞臺走上了全國青歌賽的大舞臺。丁唯秀鼓勵他參加學校的藝術(shù)節(jié)演出,去社區(qū)慰問,不斷地給他信心與指導;為了提高王晰的音樂水平,丁唯秀還找到自己的老同學、營口比較權(quán)威的聲樂老師幫忙指導,王晰飛速進步,為他將來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領(lǐng)獎時,王晰第一句話就動情地說:“感謝我的恩師!”
像王晰這樣得到丁唯秀幫助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李德金酷愛表演,在丁唯秀的支持和鼓勵下考入煤炭文工團,成為話劇舞臺上的一顆新星;宿青鶴以全省高考體育專業(yè)最高分被沈陽體育學院錄??;2013年,丁唯秀的畢業(yè)班中竟然產(chǎn)生了4名國家一級女壘運動員……
奉獻綻春暉 大愛鑄師魂
丁唯秀無私的奉獻贏得了所有家長的尊重。她的愛是不分性別、不分家庭、也不分智力的。2004年的秋季,丁唯秀迎來了從教以來最為怪異的一個學生,他的與眾不同立即引起了丁唯秀的關(guān)注:軍訓時他不會跑,缺乏動作協(xié)調(diào)性;課堂上他常常發(fā)呆,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地面;更為怪異的是,他長時間在廁所中滯留,不知道回教室上課……于是,丁唯秀開始找學生了解情況,多次與家長溝通。她深知:要認識、了解、引導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恒心。
不久,這名學生的母親因為自己孩子性格過于怪異,難于溝通,找到丁老師幫忙。望著家長那熱切的目光,丁唯秀立即查找相關(guān)資料,與任課教師商討方案。她經(jīng)常找這名學生談心,鼓勵他勇敢地打開心扉,主動與同學交往,并開導他主動與家人溝通、堅持每天回家后向媽媽匯報一件班級發(fā)生的事,以便家長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漸漸地,這名學生的臉上開始有了表情,有知心話會主動跑來向老師傾吐,回家后還經(jīng)常幫助媽媽干農(nóng)活兒,甚至在公開課上也敢于舉手發(fā)言了。家長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全家都對丁唯秀老師懷有萬分感激和敬重之情。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丁唯秀尤其關(guān)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合理飲食,她一貫倡導在班級中堅決杜絕碳酸飲料和垃圾食品,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贊同。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和家長,丁唯秀自學了公共營養(yǎng)學,潛心研讀了大量學生營養(yǎng)方面的專業(yè)書籍,在第一時間向每位家長提供幫助與指導,受到家長的歡迎。
學生小熊一家來自江西,父母在營口做生意。他母親不止一次地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很是苦惱。丁唯秀憑著多年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小熊其實是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性格純樸,積極向上,為什么上課會時常走神呢?丁唯秀與他幾次談心,發(fā)現(xiàn)孩子主觀上并不想溜號,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自己也十分懊惱。于是,丁唯秀建議家長去化驗一下孩子的各項生理指標,看看是不是身體某種元素缺乏的結(jié)果。結(jié)果出來了,正如丁唯秀的判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思想問題,而是體內(nèi)鐵元素的嚴重缺乏引起的。癥結(jié)找到了,小熊媽媽再也不埋怨孩子了,如何迅速給孩子補充鐵元素的問題便擺在了面前。丁唯秀根據(jù)小熊的特點,從每天的早餐到晚餐,從日常的水果到零食,幫助他媽媽制訂了詳盡的食補方案。半年過去了,小熊的各項生理指標大幅度提高,個子長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成績穩(wěn)步提高。小熊一家由衷地感謝丁老師的付出,逢人便說:“丁老師是我們?nèi)业木刃?。?
多年來,丁唯秀一直堅持義務給成績落后的學生補課,許多家長執(zhí)意要留她吃飯,主動給她補課費,都被她婉言謝絕了。班級學生大鵬現(xiàn)在在國外讀書,他的父親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企業(yè)家,出于對丁唯秀工作的感激,多次要登門感謝,都被丁唯秀謝絕了。2001年春節(jié),他干脆開車來到丁唯秀家樓下,在電話中提“意見”說:“丁老師,我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等,你可以一年到我家家訪好幾次,過年了,我們做家長的看你一次都不行?”丁唯秀委婉地說:“這種不對等其實就是最對等的關(guān)系,老師家訪是老師的職責。您來答謝我,我要謝謝您。其實,對老師的最佳答謝方式,就是您的孩子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無奈之下,大鵬的父親帶著東西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他給丁唯秀打來電話,真誠地說:“丁老師,從您的身上,我看到了六中老師的風格!我信任您,也永遠相信六中這所學校。”
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表達謝意的方式也逐漸發(fā)生著轉(zhuǎn)變。一天早晨,丁唯秀發(fā)現(xiàn)桌子上多了一個信封,打開一看,里面裝著500元錢和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丁老師,為了給孩子們進行早輔導,您每天早上都打車上班,我們家長實在過意不去,略表寸心。”還有一次,丁唯秀去電話局交手機費,填完單子,剛要繳費,收費員的話讓她吃了一驚:話費余額1000多元錢!明明話費只剩十幾元了,這1000多元從何而來?很顯然是家長替她交的。面對新問題,丁唯秀采取了新的方法:500元的打車費,是幾位家長的心意。她把錢存起來,作為這幾名同學的獎勵基金。1000元的手機費,好一番調(diào)查,終于弄清了是哪位家長代繳的。她買了1000元的北京四中網(wǎng)校學習卡送給了孩子。家長會上,丁唯秀向?qū)W生家長誠懇地表達了謝意,并表明了自己的堅決態(tài)度,請家長們理解和支持。她笑著對家長們說:“你們看,你們給我買東西,我要給你們還禮;你們給我50份禮物,我要還50份的禮,那我就不堪重負了?!?/p>
從這以后,家長們理解了丁唯秀,再沒有類似的事情發(fā)生了,他們把對丁老師的支持都化作了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大力配合。學校綠化時,家長們送來了1000多株樹苗;改進體育設施時,他們焊制出樣式新穎的小球門;班級布置要搞一個“全家福”,家長把優(yōu)秀的專業(yè)攝影師請來拍照;學校平整操場時,大鵬的父親一人就帶來了鏟車、翻斗車、軋路機等8臺車的車隊,當時把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感動了。
每天,望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她無怨無悔,學生們帶給她的歡樂遠遠超出了她對工作的付出。“感謝生命讓我與這些孩子們相逢相知、共度春夏秋冬,感謝生命讓我與教育結(jié)緣?!边@就是丁唯秀——一名普通黨員教師的心聲。
□本欄編輯/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