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才 高軍
【摘 要】一提到柏拉圖,都會很自然的想到他的理想國,也就很會和烏托邦聯(lián)想起來。理想國是柏拉圖以蘇格拉底和其他哲學家辯論對話的形式,描繪其理想國家、一個優(yōu)越的城邦。它不僅有政治,還有哲學、有倫理道德、有文藝等等。該書不僅僅是哲學家柏拉圖的宣言書,更是作為哲人政治家柏拉圖的治國計劃綱要。
【關鍵詞】柏拉圖;理想國;政治
一、理想國家與理想政治
在柏拉圖上篇對話克法洛斯、阿德曼托斯和格勞孔中,辯論了財產與幸福,如何構建理想國家,法律和公有制度以及政體形式等問題。其中,我尤為對理想國家的構建和城邦婦女兒童公有制兩場對話感興趣。
柏拉圖在構建他的理想國家時與阿德曼托斯辯論了正義與非正義的本質。在這里,他提出了“國家的興旺是這個國家的民眾的生存需要,沒有國家的人是不能夠自給自足的,但人總是有很多欲求,因依附國家之故。”這樣他提出了個人有很多需求,而自己無法滿足,需要其他人來幫助。他正是基于滿足個人的不同需求,要求有各種職業(yè)技藝專長的人相互幫助,集聚一地,同舟共濟的形成一個整體國家。其具體就是各行各業(yè)的專職人員都專職于自己的事情,比如農夫種田、建筑工人建設、織布工人提供布匹和衣物等等。這樣的國家發(fā)展,由于人口增多則會供不應需,因此國家便會到鄰國去占有,發(fā)生戰(zhàn)爭。他說“產生戰(zhàn)爭的根源和國家中無論是公的還是私的一切不正義都休戚相關。”這就涉及到了正義與非正義。為了回答戰(zhàn)爭,國家便必須有捍衛(wèi)者,辯論如何挑選衛(wèi)國士兵——溫和和拼命兼有的人,對內溫和對外拼命。
柏拉圖的理想國的構建中貫徹了嚴格的社會分工原則,國家具有統(tǒng)治階級,保衛(wèi)士兵和各行各業(yè)的生產者,只要這三個等級各司其職,各守其序,各盡其責,分工互助,國家就實現(xiàn)了正義。
在柏拉圖理想國起源于構建中,似乎與我們所學的馬克思觀念,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有很大不同。他認為國家是產生于滿足相互需求,按照現(xiàn)代國家概念,他那種滿足相互需求的互幫互助在原始社會部落里面已經有了,并且有了初步分工,但那個時候并沒有所謂的國家。
接下來柏拉圖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城邦的婦女和兒童公有制。他提出“女人應該屬于男人的公共產品,所有的男人都不能和所有的女人組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同樣地,兒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誰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父母?!蔽艺娌恢浪@一觀念是“超前”還是“落后”。他辯論著男女之間不加限制會導致國家處于無序狀態(tài),其次是統(tǒng)治者為了國家發(fā)展,須讓最好的男人和最好的女人結合,而差的男女應該少結合。對好的后代必須培養(yǎng)他們成長,而壞的后代則要放棄養(yǎng)育。為了民族的優(yōu)化,還得將有先天缺陷的孩子秘密處理掉,對男女生育孩子年齡也有規(guī)定,以上種種不按照做就是對國家不負責任,是非正義的。
二、正義與非正義
中篇里面,柏拉圖對正義與非正義做了全面的辯論。包括正義與邪惡,正義非正義的本質,正義的起源與定義等。這部分的討論是柏拉圖哲學的一個核心思想展示,柏拉圖的理想國就是追求如何實現(xiàn)國家的正義。因此,這部分內容顯得更加有分量,雖然這一內容相對來說較復雜較繁多。我對色拉馬霍斯辯論正義的定義就是“強者的利益”和柏拉圖反駁這個觀念這一我認為很精彩的部分說一說。
色拉馬霍斯定義“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他認為不同政治體制的政府都會用法律來維護他們的統(tǒng)治力量,法律說到底都是為了照顧統(tǒng)治者自己的利益。法律以“正義”的母本頒布給民眾,那些違反政府制定法律的人就會被作為非正義者加以處罰。這些在某些很大程度我認為是這樣的,但是接下來他又說正義具有共同的原則指的就是政府的利益,政府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最高權力機構就是強者,因此,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這句話在如今行政干預立法、司法現(xiàn)象還存在不少的情況下,很多人也許會認同這一觀念。比如各種類似我爸是李剛、各種強拆、各種碾壓死人等事件更加深了這種認識。但是我認為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社會都有一把正義的標尺,并非強者的利益才是正義。只要法制夠健全,政治夠民主,人民政治素養(yǎng)高和追求正義,那么強者的利益也只能是非正義的。
柏拉圖在反駁色拉馬霍斯的觀念時候,又充分發(fā)揮了他循循善誘的方法了,剛開始就偷換概念,進一步指出被統(tǒng)治者服從統(tǒng)治者就是在履行正義,然而統(tǒng)治者會犯錯,他們法律也會有錯誤的時候。當統(tǒng)治者犯錯誤的時候,制定的法律也就是不符合統(tǒng)治者利益的,民眾仍然以服從命令為正義,這樣正義并非完全是為強者的利益,不得不說柏拉圖的這一辯論精彩至極。但是,他是抓住特例來反駁的,也將概念進行了調換。我想統(tǒng)治者一旦發(fā)現(xiàn)政策法律不利于自己的利益時候也一定會調整的。
三、國民與民生
最后,柏拉圖的理想國回到了國民與民生問題上來了。這其中講到國民教育問題,國民應該智慧、勇敢兼有節(jié)制,婦女問題,哲學方面的問題等等。其中對于國民教育這方面對當今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教育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體操來鍛煉人們的體格,一是用音樂來陶冶他們的靈魂,簡單點說就是健康與精神并重,內外兼有。其中靈魂的教育要通過審定,用正面積極的來教育國民,但是他所追求的完全按照統(tǒng)治階級意志和哲學家所認為的正義原則來教育國民恐有不合適之處,因為這些僅僅是哲學家的認為和理解,所有的只有經過檢驗才能夠證實是否應該用于國民教育。
最后說一說柏拉圖的哲學家治國思想。他認為“除非哲學家當上國家的國王或者目前的統(tǒng)治國家的國王,王子們都具有哲學家的那種認真和嚴肅的追求精神,以使政治的偉大與智慧結為一體,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生存下去,否則國家將永無寧日。這種哲學執(zhí)政是其理想國家的核心內容,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做到高超的智慧、真實的知識、完美的道德與絕對的最高權力的完美結合。這些都是基于他覺得哲學家的智慧、知識和道德都是國家中最好的,這是一個理想,正如前面所說的哲學家也會犯錯誤,這樣的哲學家在現(xiàn)實社會中又有多少呢?這些都僅僅是他個人的理念推演。
柏拉圖的理想國,一個理想國家的制度設計,其中不乏有待討論的設計。可這個設計在他那個時代是很偉大的。理想國是一本充滿睿智與思辨光輝的著作。
參考文獻:
[1](古希臘)柏拉圖(Plato).理想國[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聶敏里.《理想國》中柏拉圖論大字的正義和小字的正義的一致性[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01期:30頁.
[3]王彩蓉.柏拉圖理想國的理念論解讀[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06期:27頁.